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民间美术中的创新运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9 06:36 1

摘要:三峡民间美术是长江三峡地区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民间艺术,其以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记录了三峡地区的历史变迁,并通过特有的视觉形象展现了三峡流域人民独特的自然观念、生存理念以及生活态度,具有强烈的区域特色和生命力。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生成式人工

□ 唐 瑭

三峡民间美术是长江三峡地区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民间艺术,其以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记录了三峡地区的历史变迁,并通过特有的视觉形象展现了三峡流域人民独特的自然观念、生存理念以及生活态度,具有强烈的区域特色和生命力。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基于算法和模型生成文本、图像、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不仅可促进三峡民间美术的数字化转型和资源活化,也可为艺术工作者提供创作素材和设计思路,还能开拓传承教育的新方式与新角度,有效助力三峡民间美术的保护与传承,使这一根植土地的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推动三峡民间美术数字化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三峡民间美术向数字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它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有效识别三峡民间美术的各种纸质资料、音频影像资料等,并通过智能手段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统一分类整理,规范格式标准,建立结构化基础数据库,实现将宝贵的地方民间艺术数字化保存的目的。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能力,在基础数据库中对海量的三峡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深度“研读”,准确提炼并分类归纳出三峡民间美术具有代表性的符号、色彩组合体系以及传统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特征,并通过风格特征向量化构建三维美术基因库,明确各类风格的演化关系。不仅如此,还可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语言处理优势,在数据库里针对相关资料添加文字说明,如此便能建成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构完整、绚丽多彩的三峡民间美术素材的文化宝库。

三峡民间美术资料库的数字化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积累、学习、训练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使其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三峡民间美术的艺术风格和文化意蕴,并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为三峡民间美术资源的活化与发展增添动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可通过学习破损文物同类型完整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工艺特点智能补齐缺损部分,借助数字方法还原文物原本状态,生成高度还原的图像、三维模型,完成数字文物修复工作。同时,经过修复的数字模型还能开展衍生创作,打破技能局限,突破创作边界。更为重要的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三维生成技术可将平面化的三峡民间美术作品输入三维数字空间中,从单纯的静态化保护观赏模式变为动态化的参与体验模式,使人们得以进入虚拟空间之中亲近作品、了解作品甚至创作出自己的作品,真正让三峡民间美术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

辅助三峡民间美术传承教育

在设计教学路径方面可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创造出更多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案,让三峡民间美术传承教育更好地落地生根。“数字匠人”是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制造而成的形象化人物,借助表演的形式,通过动作和语言对艺术作品进行动态展示与同步讲解,带来“听觉+视觉”的多维联动感官体验的同时,能针对用户的创作表现即时做出反馈。通过技术赋能打破时空边界,在虚拟空间构建出一个接近于现实世界的艺术工坊,以数字教学的方式去培养非遗传承人、艺术爱好者,让人们不受地域及时间的限制,都能够获取宝贵的技能知识。生成式人工智能搭建的智能化教学平台除用于辅助教学、推荐相关教学资料外,还可通过虚拟场景构建,达到对艺术作品材质及肌理准确复现的效果,再借助触觉反馈和压力感应装置进行线上技法训练,此种方式下可减少实体材料损耗、控制经济成本,利于传承教学训练的持续开展。

助力三峡民间美术创新设计

经系统训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可在严格遵照三峡民间美术的风格特性、创作法则的条件下创造出一系列表现力极强的新潮艺术文化作品。借助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格迁移功能,把三峡民间美术作品跨界运用于其他艺术门类中,如将绣工精细的三峡刺绣与当下盛行的极简主义相结合。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同屏共存,打造既复古、又流行的艺术形式,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受。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可让三峡民间美术跨领域融入现代家居、游戏动漫、影视音乐、服饰等行业,催生大量新的产品和服务形态。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可带来新的设计思路,还有助于创新设计模式。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高效产出的能力,可更加高效、便捷地将艺术创意转化为内容产品。如通过在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系统可自动化生成符合三峡民间美术风格的纹样、图案及造型,方便创作者参考或直接应用于设计,或设定基础造型,由人工智能算法自动搜索具有三峡文化符号的变体,并将这些元素融入现代功能性的产品设计语言中,生成多套文化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产品设计方案。设计师仅需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和优化,可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更满足了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拓展三峡民间美术传播维度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提高三峡民间美术的传播覆盖率。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传统内容的智能化处理与转化,让作品以更加生动、新颖的形式呈现,再通过宣传海报、短视频、文化产品外包装等进行展示,为不同受众带来眼前一亮的感受,进而增强大众对三峡民间美术的关注热情。在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础上融入VR、AR等新技术,打造三峡民间美术沉浸式体验空间,置身其中仿佛能身临其境般观赏长江三峡地区的传统村落中蕴含的民间艺术,感受当地的年画、石刻、木雕、皮影等美术作品,尽情观赏当地民间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全过程,让参与者对三峡民间美术产生更强的情感联系。同时还能够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协同设计平台的方式,具体可根据用户所表达出的产品的功能、审美、应用场景等信息,依托于平台上的算法分析匹配相应三峡民间美术设计素材库进行高效的定制化方案生成。“一对一”的交互式服务模式可依据用户自身需求进行精准设计,以满足用户的不同诉求,从而达到产品与人的高度契合,提高宣传力度。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提高数字化转型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为现代设计带来丰富灵感、激发现代设计理念、推动三峡民间美术保护和传承的关键途径。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收集、分析、归纳并完善民间艺术资料,推动三峡民间美术实现数字转化,也可实现对数字文物的智能修复、构建交互式展陈环境,促进三峡民间美术资源的活化,还可把实体教学作坊拓展至数字培训空间,辅助三峡民间美术传承教育,创作出更多跨次元融合作品和实用性文创产品,助力三峡民间美术创新设计,依托更多媒介增强三峡民间美术传播力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本文系2024年重庆三峡学院项目“跨界与融合:人工智能驱动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GQN2407〉阶段性成果)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