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别不承认:日常生活中,为了主张自己的观点、使人对自己信服,又或者被情势所逼,往往会采取“发誓”的方式。甚至有人将誓咒不当一回事、三句话必发“赌咒誓约”的“顺嘴溜”我都见识过。真想问他一句:“你相信发誓真的会应验吗?”那么,读友你呢,信还是不信?!
我发誓:你肯定发过“誓”!
先别不承认:日常生活中,为了主张自己的观点、使人对自己信服,又或者被情势所逼,往往会采取“发誓”的方式。甚至有人将誓咒不当一回事、三句话必发“赌咒誓约”的“顺嘴溜”我都见识过。真想问他一句:“你相信发誓真的会应验吗?”那么,读友你呢,信还是不信?!
——题记
……………………………………………
一、引子
好了,题外话说完,接下来进入主题:
今天要跟大家讲述的,是据早年听过的一段评书所整理的传奇故事:《薛丁山遭逼婚,连发三誓;樊梨花移山倒海,三擒丁山》。
故事主角之一薛丁山,乃唐朝名将薛仁贵的儿子,也是唐室著名的一员大将。
故事另一主角樊梨花,为西凉国“寒江关”守将樊洪之女,黎山老母的徒弟。会移山倒海之法,撒豆成兵之术,武艺高强。
正是这对怨侣之间演绎的恩怨情仇,牵引出了一段传世不朽的“身世因果之秘闻”……
二、薛丁山与樊梨花的前世今生
樊梨花师从黎山老母,当她艺成下山之际,黎山老母告诉她说:“你将嫁与大唐将军薛丁山,协助征西。”
梨花询问师父:“为何有此安排?”
黎山老母于是说出了他们之间前世的一段“因果情缘”:
原来,薛丁山和樊梨花两人的前世,乃是天庭的金童和玉女。
在天庭,王母娘娘每隔三千年,都会举办一次蟠桃会,大宴群仙。
有一回的蟠桃会上,众神聚集,热闹非凡。
金童和玉女看着群仙饮酒作乐,一时忘了身份,也在一旁戏耍玩闹。
结果,金童不小心打碎了琼瑶,玉女失手打碎了菱花镜。
两人毁坏天宫器物,按罪当斩。 幸得南极仙翁出面向玉帝求情,说金童玉女戏耍是有了凡心,不如将两人贬下凡间结为夫妻,了却尘缘。
玉帝准奏,让两人立即下凡:金童星便是大唐的薛丁山,玉女成为西凉的樊梨花 ……
黎山老母如此这般地将她2人身世说了,便让樊梨花下山了。
由此,樊梨花便踏上了“寻夫逼婚”之路,迫得薛丁山连发了三道毒誓……
三、丁山第一誓:
“半天吊挂,上不接天,下不挨地,没有存身之处!”
话说,樊梨花拜别恩师黎山老母之后,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唐军帐处,扯开嗓子,大声喊起话来。
薛丁山听到后,披卦出帐,猛见一绝色女子,当即心中一动。
不过随之一想:家里已有2位妻子,此心休矣!
也是,薛丁山生得肤白貌俊、一表人才。先是被窦仙童擒住逼婚,不娶她就斩,薛丁山不答应行吗?只得娶了。
随后,又被陈金定逼婚而逃,幸亏他在逃婚途中救了薛仁贵,薛仁贵便替他答应了婚事,要不然薛丁山定会被陈金定修理惨。
正是由于家中已有这二位妻子,薛丁山便收起异心,当下对着樊梨花大叫道:“哪里来的番婆?看戟!”对着梨花便刺将过来。
梨花用手中之刀架住,大声说道:“你就是薛丁山么?我是奉师父之命下山,来与你了却夙世良缘,你意下如何?”
薛丁山当然不肯听信,骂道:“我乃堂堂正正的唐朝大将,岂肯配你番邦淫乱之人,简直痴心妄想!”
随之还大声宣战:“番女尽管放马过来,与你决一死战!”
樊梨花被他羞辱,心中大怒,手持双刀,劈面砍来。
薛丁山赶忙用方天戟架住,两人你来我往,大战三十回合,樊梨花这才施展法术,将薛丁山擒住,问道:“薛丁山,你今被擒,若肯联姻,饶你一死。”
薛丁山见难以脱身,便假装服软道:“承蒙见爱!待我回去禀明父母,便请媒人过来说合。”
樊梨花微微笑道:“你当真是真心的么?那好,请你赌个誓来,我才相信。”
薛丁山心道:权且赌一个无着落的咒,有何不可。
于是当下发誓道:“你放我回营,若我此后背负你的话,我就半天吊挂身体,让我上不接天,下不挨地,没有存身之处!”
樊梨花见薛丁山赌了咒,便将他释放。
丁山上马跑出一箭之地,旋又扭头大骂:“你个厚脸皮的番婆,方才是我不小心中了你的诡计,你休想让我与你联姻。你这不知羞耻的贱人,快快放马过来,与你决一胜负。”
梨花听后,盛怒不已,喝道:“你这无信义之人,看刀!”
二人又大战数十回合,樊梨花念动真言,诈败上山。
薛丁山追赶到半山,忽听一声霹雳,回头不见了樊梨花。
丁山发现四面都是高山耸立,周围并无去路,心中着急。
忽听得山顶松林之中,有一樵夫在砍柴,薛丁山大声求救。
樵夫应道:“将军莫急,待我丢下绳索,你系在腰间,我再扯你上来,就有路了。”
樵夫说着,便把担绳丢了下去。薛丁山将绳索系在腰间,樵夫把他扯到半山间,然后把绳扣在了一根伸出山外的松枝之上,使薛丁山倒挂在虚空。
薛丁山叫道:“樵哥快扯我上去,因何将我吊在空中?”
樵夫听后大笑道:“你发了无着落之咒,我也骗你一骗,这就是半天倒挂,没有存身之处,我去了。”
丁山这才想道:方才赌的咒,如今应了,这叫我怎生是好?
正慌急间,松枝上忽然出现两只老鼠,将吊着丁山的绳索一通乱咬,咬到只剩一丝,眼看就要断掉,吓得丁山魂不附体,大哭起来。
哭声惊动山上一位女子,将丁山救起后,对他言道:“樊梨花乃黎山老母弟子,与将军有宿世姻缘,今小女愿意为媒,你们结成秦晋,让梨花归顺唐朝。你若还不从,休想回去。”
薛丁山答道:“恩人,本帅已娶过拙荆二人,此事断难从命啊!”
那女子听了,大怒道:“你这忘恩负义之人,真是岂有此理……”
随即吩咐丫环:“把他绑了。”
丫环们不由分说,齐上前来,麻溜地将丁山绑了。
只听一声霹雳,出来一辆囚车将丁山囚住,他这才发现,原来竟然是在战场上。
樊梨花仗剑立在前面,说道:“今次依允否?再不依允,我便斩你了。”
无计可施的丁山只好应允:“罢了罢了,我便依允你了吧 ……”
丁山第二誓:
“身投大海,淌水摔水筋斗,一摔灰一扑!”
话说,樊梨花第二次将薛丁山擒住,仍见他口是心非地假情假意说“依允”自己。
于是她又故计重施、微微含笑道:“方才赌了咒,如今也立个誓来。”
薛丁山道:“若再反悔,就让我身投大海,趟水行走时连续不断摔‘水筋斗’,次次都摔在灰堆上,一摔灰一扑。”
樊梨花见他赌的这个咒,又是不着边际,便打算继续卖弄手段。
于是,她让兵士打开了囚车,放他回去。
丁山出了囚车,上马行了一段路后,回头又骂道:“我被你这贱人两次羞辱,岂肯与你成亲,放马过来!”
樊梨花原晓得他会反悔,于是又与之交战起来,不到十个回合,樊梨花念动真言,薛丁山面前昏暗,被那些军士活捉绑住。
薛丁山挣扎着抬头一看,发现自己现在已经置身茫茫大海。
丁山害怕至极,赶忙大声呼救。
不多时,海上来了一只大船,船上坐着一位太子,听见丁山呼救声,遂将薛丁山救上船来,又询问他为何身置大海之中。
薛丁山就将自己与樊梨花如何交战及赌誓的事说了。
太子听后问他:“那你打算接下来怎么处理?”
薛丁山说:“感谢太子搭救,希望你送我回国,必有重谢。”
太子听后,劝道:“你乃堂堂唐室大将,樊梨花既然招你成婚,何妨答应下来!既可助你平蕃,还能了却夙愿,何不就此从了她?!”
薛丁山说:“太子,你不晓得,我乃王禅老祖徒弟。他老人家说过:如果我有大难,必来相救于我。哪怕她神通广大,我定然不从。”
太子听了大怒道:“你既不从,寡人亦不救了。”
遂吩咐手下:“取来大石,把这个无义无情之人绑于石上,投入海中,自然必死,看你师父救你不救……”
随之,船舱中出来四个金刚大力士把薛丁山捆住,又将他缚于大石之上,往海中抛去。
薛丁山于海中不断挣扎,由于受到海水阻力和巨石重力,根本迈不开步。
薛丁山就这样扑腾在海水中,一步一踉跄,一步一跟头……
这还不算,他每摔一次跟头,扑倒时必会出来一个沙丘。他每次摔跌在松散的沙丘上,都会碰起一阵阵细若无物的沙尘,这壮若无物的灰灰漫天飞扬……
待得沙土灰尘散开,他却又是置身一片汪洋,腥咸的海水直往他七窍里钻。逼得他不停地踉踉跄跄、蹒跚起步,然而又是一个跟头接着一个跟头,每每扑跌在尘土飞扬的沙丘上……
如此这般反反复复,弄得丁山灰头土脸,形神狼狈,直到累得爬也爬不动,趴也趴不得……
疲惫又狼狈的薛丁山自道必死,忽然发现太子不见了,大海全无,船亦没了。
原来在山旁边的坐骑依然在,只是他的身上还捆着大石,不能够起来。
薛丁山正在无计可施时,只见樊梨花飞马过来,大叫一声:“薛丁山,你今次被擒,还有何理说?”
薛丁山好不易抓住救命稻草,赶忙发誓说:“再也不敢了”……
丁山第三誓:
“若再负心,必死于刀剑之下……”
薛丁山好不容易盼来活命的机会,听到梨花问他“还有何话说?”
他终于心服口服,连忙答道:“如今再不敢了,还乞你快放我回去,立刻央媒说合!”
樊梨花答道:“你这薄情之人,小女子真心待你,而你却反来背负于我!你两番的空誓,俱已假应,若要放你,再赌咒来。”
薛丁山道:“我此去若再有负心,必将死于刀剑之下……”
樊梨花见他赌了重咒,谅来没有更变,于是亲解其缚,放他回营。
并一再叮嘱说:“你回去即速央媒到来,我先去告知父母,劝令归唐,方能并力同心,平定西番。”
薛丁山应诺,拜别上马,回到营中。央得程咬金说媒,终与樊梨花成亲……
可惜后来发生的事,那薛丁山最终还是反悔了:
他三休樊梨花,虽然又三次请了回来,结果毒誓还是应验了,他被武则天满门抄斩,死于刀下……
细究个中原委,说起来,依然跟他们的前世因果情缘有关——
在薛丁山和樊梨花前世,这对金童和玉女,因打坏天宫器物,不得不被贬下凡。
二人在离开凌霄宝殿时,正遇见披头五鬼星。
玉女看披头五鬼星长得丑陋,觉得好笑,忍不住发出笑声。
金童看到玉女见人就笑,怒骂了她一句:“真是贱. 人!”
玉女听了之后,很是生气,回头对着金童连吐了三下。
然后,各自负气下凡。
而那披头五鬼星,也误以为玉女对他有意,便临凡成了西凉白虎关的杨藩,并与樊梨花指腹为婚。
也正是因为玉女的这“一笑”和“三吐”,致使这一世的薛丁山和樊梨花并不顺利:
薛丁山三次休弃樊梨花,又三次请回樊梨花,方使得夫妻和好,同心征西。
不过,樊梨花斩杀杨藩,却又使披头五鬼星再次转世,成为他们的儿子薛刚。
结果,在《薛刚反唐》中,薛刚因踢死皇子,一脚断送了薛家满门,因武则天深究不放,致薛家三百余口被斩,薛丁山死于刀剑之下。
这样的结局,盖因丁山曾三休樊梨花之使然,虽然他又三次相请,但终归是负了梨花……
结语:
本故事描绘了薛樊2人曲折的爱情传奇,给人以启示和教诲,其所蕴含及折射出的“为人之道”及“处世至理”,对丰富人生阅历,升华人格魅力,更是大有裨益!
相信读到此文的朋友,定能从中汲取到“营养”和“精华”,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智慧!
来源:趣林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