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道明曾说:“有教养的人,从不给别人添麻烦,不开过火的玩笑,不消遣他人的不幸,不显摆自己的优越。”这句话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相处方式。教养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也不是穿在身上的名牌,而是藏在一举一动中的体贴,是深入骨髓的尊重,像春风拂面,悄无
陈道明曾说:“有教养的人,从不给别人添麻烦,不开过火的玩笑,不消遣他人的不幸,不显摆自己的优越。”这句话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相处方式。教养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也不是穿在身上的名牌,而是藏在一举一动中的体贴,是深入骨髓的尊重,像春风拂面,悄无声息却让人倍感温暖。
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懂得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最基本的修养。梁实秋在《雅舍小品》中写道:“教养是内在的东西,藏在举手投足里,不是表面功夫。”这份自觉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中:乘地铁时主动把背包抱在胸前,避免蹭到他人;用餐后轻轻收拾碗筷,为服务人员减轻负担;与人相约,总是提前抵达,不让对方久等。胡适曾说:“最讨厌的是摆张生气的脸给人看,最下流的是把自己的坏情绪转嫁别人。”有教养的人,不会把私人的烦恼变成别人的困扰。他们在公共场合轻声细语,驾车时礼让行人,收到信息及时回应。这些微小的举动,没有惊天动地,却让周围的人感到安心与被尊重。
玩笑本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但一旦越过界限,便成了伤人的利刃。周国平说过:“分寸感是成熟的标志,懂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必要距离。”有些人拿别人的外貌、家庭、缺陷开玩笑,还美其名曰“幽默”,实则是在炫耀自己的优越感。而真正懂得尊重的人,如钱钟书先生,即便才华横溢,也从不讥讽他人短处。他的幽默总是温和而智慧,让人会心一笑却不觉难堪。老舍曾言:“幽默的人心是热的,讽刺是为了纠正,不是为了伤人。”有教养的人明白,每个人心中都有不愿提及的角落,守住玩笑的边界,就是守住对他人尊严的守护。
面对他人的不幸,有教养的人从不冷嘲热讽,更不会当作谈资四处传播。鲁迅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当看到别人遭遇困境,他们选择的是沉默、是安慰、是伸出援手,而不是拍照炫耀或幸灾乐祸。杨绛在《我们仨》中写道:“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都带着烦恼。”她深知人生百味,因此从不轻视任何人的苦难。史铁生一生与病痛相伴,却从未怨天尤人,反而在文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敬畏与对他人的体谅。这种在自身苦难中仍能共情他人痛苦的胸怀,正是教养最深沉的体现。
不炫耀自己的优越,是一种深层次的体谅。培根说:“炫耀源于无知,低调源于智慧。”有些人总爱在朋友圈晒名牌、晒收入、晒孩子的成绩,以为能赢得羡慕,却不知这种张扬只会让他人感到压抑。而像季羡林先生这样真正的大家,一生朴素低调,穿布衣、吃粗茶淡饭,对待学生如亲人,从不以身份压人。他说:“我没做什么大事,只是多读书而已。”这份谦逊,不是伪装,而是源于内心的丰盈与自信。真正的优秀无需张扬,就像深海中的珍珠,静默生长,却自有光芒。
教养不在宏大叙事,而在日常细节。它体现在排队时不插队,说话时不打断,别人失误时不苛责,受到帮助时真诚道谢。它是陈道明在片场对工作人员的尊重,是拍戏时为年轻演员搭戏的耐心,是成名多年依然低调做人的坚持。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养——不是表演,而是习惯;不是刻意,而是自然。
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人:在人群中不喧哗,在得意时不张扬,在他人落难时不冷漠,在玩笑之前先思量。用体谅代替自私,用尊重代替傲慢,用温柔代替冷漠。不必成为伟人,只需在平凡的日子里,以教养为灯,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每一次克制,每一次体贴,每一次沉默中的理解,都是对这个世界最温柔的馈赠。当我们学会不添麻烦、不开过火的玩笑、不消遣不幸、不炫耀优越,我们便已在平凡中,活出了不凡的光芒。
来源:晓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