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频繁上热搜!经常吃危害有多大?提醒:这10种是重灾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9 00:54 4

摘要:xx后厨的这些问题在媒体直播中曝光,一场因预制菜引发的信任风暴正席卷餐饮业。

冷冻西兰花保质期两年、转基因大豆油、凉菜复热上架,

xx后厨的这些问题在媒体直播中曝光,一场因预制菜引发的信任风暴正席卷餐饮业。

“7分钟上齐3道菜”、“刚坐下不到5分钟,菜就端上来了”

最近你肯定没少听过这类吐槽。

xxx与xx的预制菜之争像根导火索,一下子把餐饮行业的“公开秘密”炸到了台前。

我看着这场风波,一边嚼着外卖叫来的黄焖鸡米饭(当然是预制菜),一边想着:这年头谁还没吃过几顿预制菜啊?

但问题是,咱们吃下去的是什么,到底安不安全,营养怎么样,却成了一笔糊涂账。

预制菜是何方神圣?

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

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不添加防腐剂,

加热或熟制后即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有意思的是,这份通知特意把连锁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模式给排除出去了。

也就是说,餐厅自家中央厨房做好的配送到门店,不算“预制菜”

但同样是那个厨房,如果把它做的东西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那就得算预制菜。

这就像是说我家厨房做的菜不算预制菜,

但如果我把做的菜拿出来卖,它就突然变成了预制菜?

这种文字游戏,恐怕连米其林大厨都得绕晕。

健康风险不容小觑

抛开定义之争,咱们最关心的还是:长期吃预制菜,身体会不会越吃越差?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营养科刘石平主任医师说了,高频率食用预制菜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问题主要出在“超加工”、“高钠”和“蔬菜不足”这几个方面。

《Nutrients》期刊2023年一项队列研究显示:

每周摄入超加工菜肴≥7次的人群,肥胖风险增加23%,高血压风险增加18%。

维生素C、B族维生素这些娇气的营养素,在预加工过程中损失率高达 50%-70%。

吃肉不香吗?但预制菜中的肉类蛋白生物利用率也会降低。

十大预制菜“重灾区”:这些菜你可能天天在吃

根据消费数据和餐饮行业常见品类,我总结了10种最常见的预制菜“重灾区”

1. 酸菜鱼(几乎成为预制菜代名词)

2. 梅菜扣肉(预制菜界的常青树)

3. 土豆牛腩(听起来家常,实则可工业化)

4. 佛跳墙(高档宴席菜的预制化代表)

5. 毛血旺(重口味菜品的预制首选)

6. 水煮鱼片(看似新鲜,实则可复热)

7. 宫保鸡丁(经典中式菜的预制版本)

8. 红烧肉(家家做法不同,预制却相似)

9. 烤鱼(餐厅常见,预制比例高)

10. 黄焖鸡米饭(外卖平台的预制大户)

这些菜品并非绝对不能吃,而是需要你睁大眼睛看清楚:自己花现炒的钱买的,是不是预制的版本?

添加剂与高钠:预制菜的两个“原罪”

预制菜为了延长保质期和增强风味,往往成了“高盐、高油、高糖”的重灾区。

某品牌红烧肉的钠含量高达每日推荐量的80%。

吃这一份,一天80%的盐量就没了,再加上其他食物,钠摄入量不分分钟爆表?

至于添加剂,虽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要求预制菜 “不添加防腐剂”,但别忘了还有“调味料”这个大类可以做文章。

丙酸钙、山梨酸钾这些防腐剂换个名字,可能就藏在配料表里。

塑料包装与加热风险

很多人拿预制菜直接带包装加热,这其实相当危险

部分预制菜采用塑料PC材质包装,在高温120度下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双酚A。

双酚A这玩意可不是好东西,长期摄入会影响女性的卵巢功能和卵子质量,从而影响生育能力。

就算不考虑生育问题,这种内分泌干扰物对谁都没好处。

前几天xx后厨曝光的那袋冷冻西兰花,保质期长达两年,这当然符合国家标准,但符合标准就等于新鲜吗?

超市冷柜里的预制菜琳琅满目,餐饮后厨的预制包悄无声息地加热装盘。

它们节省时间、统一口味、提高效率,这些都是实在的好处。

但问题从来不在预制菜本身,而在于选择权的剥夺。

消费者反感的不是预制菜,而是消费欺骗。

来源:慧哥可真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