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风吹稻谷千层浪,机械轰鸣丰收忙。眼下,紫云自治县火花镇的2.9万亩水稻迎来采收期,当地抢抓晴好天气,积极调配机械力量加快收割进度,以高效作业确保水稻颗粒归仓,田间地头处处是丰收的忙碌景象。
风吹稻谷千层浪,机械轰鸣丰收忙。眼下,紫云自治县火花镇的2.9万亩水稻迎来采收期,当地抢抓晴好天气,积极调配机械力量加快收割进度,以高效作业确保水稻颗粒归仓,田间地头处处是丰收的忙碌景象。
走进火花镇董桑村,放眼望去,无边的稻田仿佛金色的海洋,微风拂过,稻浪滚滚,散发出沁人心脾的稻香。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轰鸣,切割、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机器轰鸣声中,饱满的稻穗被快速收储,村民们则在一旁忙着将刚收获的稻谷转运装车,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紫云自治县火花镇董桑村民王仕海开心地说道:“今年我种的有20多亩水稻。收下来有两万多斤。收入可能有3万多到4万左右。如果我们两口子打的话。最低要割20多天。现在用大机子,一个上午就搞完了。”
紫云自治县火花镇地处低热河谷地带,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为水稻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这里产出的稻米颗粒饱满、香气浓郁、口感软糯,深受市场青睐。近年来,通过“火花香米”品牌建设及乡村直播人才的培养,不少村民在家门口通过网络平台就把火花大米卖到全国各地,实现由“种得好”向“卖得出、卖得好”的转变。
“火花这个气候独特,这个大米也受广大的朋友的青睐,今年我们大米上市以来,我们订单都是不断的,主要在网上卖一部分,然后周边贵阳、安顺周边市区卖得也是不错,我们两夫妻每天都要开下直播,就是去打米,来家就装袋打包再发快递,今年的订单量在5万斤左右。”紫云自治县火花镇平寨村村民韦小朵说。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火花镇始终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紧紧围绕“稳产量、提品质、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大力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在积极落实惠农政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还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持续开展水稻规范化种植,促进粮食稳产,农民增收。
紫云自治县火花镇组织委员卢元英介绍道:“我们镇今年共种植水稻2.9万亩,主要分布在平寨村、董桑村和江纳村等地,通过大力推广机械化收割,效率大幅提高,预计国庆前就能完成全部水稻的采收工作。今年亩产预计达到600公斤左右,按照市场价1.5元一斤算,产值预计能达5200万元。”
作者:龙尚武 孟波
来源:小福聊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