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截止到现在,粉丝量超过2500万,获赞以亿为单位的大网红李蠕蠕却累到不敢休息?
文丨牙舞
那!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喽!
试问到今天还有谁没听过这句话?
可截止到现在,粉丝量超过2500万,获赞以亿为单位的大网红李蠕蠕却累到不敢休息?
按理说作为抖音头部博主,早就月入百万实现财富自由,又因何有此一说呢?
这就得从李蠕蠕的成长经历与原生家庭说起,
李蠕蠕1994年出生于安徽芜湖,是家里的独生女。
这种条件,一般独生子女不都是千娇万宠,在爱的包裹下长大的么?
但根据90后这一代大部分人的教育方式来讲,李蠕蠕也没能逃脱得了“打压式”教育。
她出生在高知家庭,父母都是体制内工作人员,母亲在医院工作,父亲是大学管理人员。
都说在医院工作的人看惯了生死,教育孩子都是生死事大,乐天派教育为主;
大学里工作的人干久了多优秀多糟糕的孩子都看到过,以道德教育为主。
李蠕蠕的父母恰好两样都占了,然而她却没体验到这种相对快乐的教育方式,
父母从小反而要求她万事争先,不考到第一就是不行。
因此自小她拿到成绩单时,回到家永远得不到认可只能迎接批判,
这就像脑袋上时常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永远无法得到真正的放松。
当然,在这种环境长大下的李蠕蠕确实很优秀,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主持人,成长路上她也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李蠕蠕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的播音主持专业,2012年参加了“青春之星主持人大赛”,2015年还参加过《奇葩说》。
后来李蠕蠕也真的成为了一名主持人,然而她的主持生涯并不顺利,
据她后来的采访里讲,当主持人时曾经评选“最受欢迎主持人”,她永远是最后一个,这种不顺利可见一斑。
然而人生总是福祸相依,2019年4月李蠕蠕在抖音发布了一个《TVB 配音》的作品,之后一夜爆火,就是前面提到的
“那!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喽!”
她执行力极强,凭借着从小就喜欢的模仿天赋,成功接住了这波流量,开启了短视频创作之旅。
从模仿TVB式情侣甜蜜日常,到TVB式妈妈的唠叨等一系列作品,都精准猜到了观众的笑点,迅速积累了大量粉丝。
随着网络上观众口味不断变化,她有推陈出新,构思创新了“何太和钟太” 系列视频,
通过精湛的演技与情节构思的巧妙每一条视频都获赞百万之多。
为了给观众带来新鲜感,李蠕蠕不断扩展自己的创作便捷与技能,带来了“环球小姐呐喊”、“销冠系列”等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
在创作上她似乎没有瓶颈,永远有新鲜感。
然而在看到她最近更新的纪录片《生活闪亮时-蠕蠕想第一》时,才发现事实似乎并不是这样。
就她本人的意愿来讲,她应该是想停下来休息一下的,但窒息的家庭氛围和附骨之蛆般的焦虑让她根本不敢停下来休息。
一般人提到网红都是圈钱卖货,割韭菜的评价,可说到李蠕蠕,看着她的视频网友都忍不住评论这钱活该他挣。
她一个人似乎就是一个团队,拍摄剪辑文案一个人全搞定,效率这么高质量还这么好,就这种精神体力,现在的年轻人哪个不羡慕。
父亲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数据,冷静地报出数字,然后给出评价:“这期数据还行,还可以”。
这是她时常能看到的一幕,就好像从小拿着成绩单给家长看一样,永远听不到赞美与鼓励,永远在追逐第一,永远得做到最好。
在应对采访时,李蠕蠕讲述着小时候英语听力比赛的经历,她拿了三等奖,这是全校只她一个人获得的奖项。
这种情况她以为得到的会是母亲的夸奖,然而结果却是“为什么不是第一名”的质问。
李蠕蠕后来回忆到:“这张奖状最后我把它撕了,我就是不想看到它”,说到这些她眼眶含泪,想来仍旧是委屈的。
然而当她母亲提及时,只是轻描淡写的来了一句,“不可能,真没有,忘记了”,最后甚至说:“那我就把他赖掉”。
就这种窒息的环境下,不难想象为什么如今李蠕蠕作为千万级别的大网红,还是会焦虑数据,
因为她似乎一直在试图向父母证明,“我可以拿第一,我可以做到最好”。
课题分离这种家庭环境和李蠕蠕一直在追逐被他人认可的样子,似乎是千千万万个我们的缩影。
但被“打压式挫折式”教育下长大的我们这一辈人,如何踏出寻求她人认可的桎梏,
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短短十几分钟的视频,李蠕蠕就频繁崩溃,
而她父母在这时候充当的角色似乎也不是安慰,而是让她努力,不要停。
在打压式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
要不就是终其一生在证明自己,要不就是在证明自己的过程中走向崩溃。
好在李蠕蠕是前者,在努力中崩溃,在崩溃中走向自愈。
可为了寻求认可她似乎已经用尽了所有力气。这样循环往复的崩溃与自愈又能坚持多久呢。
结语一直记得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中有一个模块是课题分离,里面说每个人生来就有“追求优越的需求”,
但现实与理想状态存在差距时,自卑便会产生,他可能来源于童年被忽视的需求。
比如李蠕蠕父母要她“凡事争第一”的苛求,她的焦虑感归根结底来源于此。
而想打破这个桎梏,我们需要厘清,“你的事”和“我的事”,
就像李蠕蠕一样,如果她没有达到父母的需求,本质来讲跟她无关,
这是父母自己的课题,如何想通子女未达到父母需求的这件事情,需要父母自己解决,
比如(想开一些,儿孙自有儿孙福)之类的。
而是否想创作,该怎么创作这是她自己的课题,最终结果由她自己负责。
打着“爱”的名义把自己的需求凌驾于子女需求之上,本质是用“爱”来干涉他人人生课题,最终会导致双方都陷入痛苦当中。
谁的问题谁来承担,这是李蠕蠕也是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要解决的问题。
来源:SULGI雪糕欧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