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是大汉史上最悲情的皇帝,八岁登基前夜生母被赐死,在位十三年间,虽被权力禁锢从未真正亲政过,却在轻描淡写间平定内乱,让因汉武帝穷兵黩武而千疮百孔的西汉,短短几年便起死回生,亲手拉开“昭宣中兴”的序幕。
今天继续讲述中国422位皇帝中的第8位汉昭帝刘弗陵。
汉昭帝刘弗陵
他是大汉史上最悲情的皇帝,八岁登基前夜生母被赐死,在位十三年间,虽被权力禁锢从未真正亲政过,却在轻描淡写间平定内乱,让因汉武帝穷兵黩武而千疮百孔的西汉,短短几年便起死回生,亲手拉开“昭宣中兴”的序幕。
但令人唏嘘的是,他一生不负大汉却独负自己,在二十一岁时突然暴毙、死因成千年谜案,有人说他死于权臣之手,有人说他毁于疾病,就连《汉书》都语焉不详,那这位没有外戚依仗,没有权臣真心辅佐的“傀儡皇帝”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传奇?明明是提线木偶的他,是如何让大汉起死回生的?
接下来,让我们穿越千年,一口气看完汉昭帝刘弗陵悲情的一生。
公元前94年,刘弗陵出生于长安钩弋宫,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其生母钩弋夫人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赵姓奇女子
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汉武帝晚年巡游河北河间时,听闻当地有位赵姓奇女子,出生后双拳紧握、直到十几岁都无法伸开,汉武帝甚是好奇,派人将女子召来,等那赵姓女子来到面前,汉武帝拉住她的手轻轻一掰,这女子的手便被轻松分开,汉武帝大喜,觉得与女子有缘,又看她年轻貌美,便带回宫中让她住进钩弋宫,因此被称为“钩弋夫人”,钩弋夫人来到宫中后深受汉武帝宠爱,很快就怀孕了,
尧母门
与别人不同的是,钩弋夫人怀胎14个月才为63岁高龄的汉武帝生下一子,因此宫中流言四起,但汉武帝却不放在心上,反而非常得意地说,昔日上古贤君尧帝也是母亲怀胎14个月才降生的,想不到我也会有这样一个儿子,为此,他特意将钩弋夫人产子的那道宫门”更名为“尧母门”,并为这个孩子取名为刘弗陵,号称“钩弋子”。
公元前87年,已经70岁的汉武帝在生命最后时刻面临继承人难题,汉武帝一共有六子,长子刘据本为太子,却因“巫蛊之祸”,汉武帝听信小人谗言、误以为太子刘据行巫蛊之术诅咒自己,遂派兵抓捕太子刘据导致其自杀。
晚年汉武帝
次子齐怀王刘闳十几岁就早逝了。
三子燕王刘旦在太子刘据死后,认为在汉武帝剩余诸子中自己年纪最长,太子之位应该归属自己,遂派使者上书汉武帝,自荐回长安保卫皇宫,希望被立为太子,但汉武帝大怒、杀其使者、削其三县、以示惩戒。
四子广陵王刘胥为人奢侈、喜好游乐、而且行为没有法度,所以无缘皇位。
五子昌邑王刘髆,在大臣刘屈鼇和李广利的支持下、一度想谋反篡位,但事情败露、李广利投降匈奴,刘屈氂被腰斩,昌邑王刘髆也在汉武帝去世的前一年忧愤而死。
汉武帝六个儿子
如此一来,幼子刘弗陵成为唯一人选。
而且刘弗陵长到五六岁时聪敏伶俐,行为处事很有汉武帝当年的影子,再加上刘弗陵出生也格外传奇,因此,汉武帝决定让刘弗陵继位。
为稳妥起见,汉武帝先是让人画了一幅周公辅成王图,赐给霍光暗示托孤、霍光很聪明,从中看出了汉武帝的心思,双方彼此心照不宣。
周公辅成王图
随后,汉武帝为防止自己死后,刘弗陵年幼,他的生母钩弋夫人仿效吕后垂帘听政,又将钩弋夫人无辜赐死。
在安排好身后事、汉武帝一病不起,他自知大限将至,便召集霍光、上官桀、桑弘羊、金日䃅4人,正式册立刘弗陵为太子,命他们共同辅政。
幼年汉昭帝
数日后,在位54年的汉武帝刘彻病逝,终年70岁,年仅8岁的太子刘弗陵登基,是为汉昭帝,由于汉昭帝年幼依照汉武帝遗诏,由大将军霍光主持国政、左将军上官桀、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担任副手。
霍光 上官桀 桑弘羊 金日䃅
在汉昭帝的4位辅政大臣中,金日䃅辅政一年多就病逝了,剩下的三人中,起初,霍光和上官桀的关系还不错、两家还结为姻亲,然而随着汉昭帝选聘皇后大幕的拉开,上官桀和霍光之间爆发了矛盾冲突。
公元前83年,12岁的汉昭帝到了选皇后的年龄,皇后选聘事宜由鄠邑长公主负责。
鄂邑长公主与情夫丁外人
鄂邑长公主是汉昭帝的姐姐,由于汉昭帝生母钩弋夫人被汉武帝赐死后没有人看顾,因此鄂邑长公主作为汉昭帝唯一活着的姐姐,便自幼抚养汉昭帝长大,关系十分密切。
当时,上官桀想让自己6岁的孙女上官氏,也就是霍光的外孙女当皇后,为此找到了亲家霍光,但霍光认为上官氏还小就没有答应,不肯为他在鄂邑长公主面前美言。
上官桀只好另辟蹊径,通过鄂邑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打通了与鄂邑长公主的关系、才使孙女上官氏成为皇后,但他和霍光之间因此反目,成为政敌。
事后,上官桀为了回报鄂邑长公主,想将她的情夫丁外人封为列侯,又被霍光以刘邦制定的“无功不得封侯”为由驳回,鄂邑长公主因此也对霍光心生怨恨。
而另一位辅政大臣桑弘羊,因给子弟求官被霍光拒绝后同样心怀不满。
与此同时,汉武帝第三子燕王刘旦,因之前未被汉武帝立为太子心怀怨恨,也阴谋计划着夺取帝位。
上官桀 鄂邑长公主 桑弘羊 燕王刘旦
于是这几股政治势力、上官桀、鄂邑长公主、桑弘羊以及燕王刘旦一拍即合,图谋发动政变除掉霍光、废黜汉昭帝、拥立燕王刘旦即位。
公元前80年,霍光奉命检阅御林军,将一名御林军将军临时调到府中”替自己办事,上官桀等4人得知后,认为时机已到,趁机上“奏折”弹劾霍光勾结这名御林军将军造反。
上官桀
霍光得知有人诬陷自己造反后惊慌失措,不敢上朝面圣,而当时只有十四岁的汉昭帝看到奏折后,一眼就识破了上官桀的阴谋,他召来霍光、不仅当众安慰并洗刷他的冤屈、还要彻查此事,霍光为汉昭帝的明辨是非感动不已,更加忠于朝廷。
而诬告霍光的上官桀等4人慌了,在汉昭帝的彻查下,上官桀自感阴谋即将暴露,为此他不惜铤而走险发动政变,经过多次密谋,他们计划先由鄂邑长公主设宴邀请霍光,然后命埋伏的士兵将霍光杀掉,再率军入宫废掉汉昭帝,迎立燕王刘旦为帝。
平定内乱
但计划却被鄂邑长公主门下官员向汉昭帝和霍光告发,汉昭帝和霍光得知后迅速出击,在政变未发动前先发制人,将上官桀和桑弘羊两家全部处死,鄂邑长公主和燕王刘旦也畏罪自杀,唯独上官皇后因是霍光的外孙女才得以幸免。
内乱平定后,汉昭帝全面信任霍光并委任其执政,政事皆由他一人决断,同时,内乱的平定也让君臣二人得以腾出手来治理国家。
霍光
由于汉武帝晚年昏庸,犯下诸多错误、导致社会动荡、政治糜烂、国库空虚,西汉国力和社会经济大幅衰退,尽管他晚年颁布《罪己诏》试图补救,但不到一年就驾崩了,给汉昭帝留下一个烂摊子,面对这种局面,汉昭帝和霍光决心推动全面改革来补救时弊,让西汉王朝重回“汉武盛世”的雄风。
在政治上,霍光一方面沿用汉武帝的严刑峻法来整顿吏治,另一方面注重民生,多次派人调查民间疾苦及冤案,官吏失职等行为,还通过四次大规模察举、选拔出一大批治国人才,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汉武帝后期遗留的社会政治矛盾,遏制了西汉国力衰退的势头,为“昭宣中兴”奠定了政治基础。
在社会经济上,霍光继续延用汉武帝晚年制定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并多次减免田租口赋等杂税。
此外,霍光还采纳“盐铁之议”中“改革派”的提议,停止酒类等商品国家垄断专营模式、以松绑民间经济,这些宽松的政策扭转了汉武帝后期财政虚耗、百姓穷困的现象,实现了“流民稍还、田野益辟”的复苏景象,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为“昭宣中兴”奠定了经济基础。
在对外军事上,在汉昭帝时期,边境游牧民族乌桓逐渐强大,匈奴经十余年休养生息也势力复振、屡屡侵犯西汉边境,对待这些游牧部族,霍光采取又拉又打的策略。
西汉疆域
面对乌桓犯边,霍光遣度辽将军范明友两次击退乌桓,斩杀其三名首领及六千部众,迫使其俯首臣服。
面对匈奴犯边,霍光一方面加强北方戍防,多次击退来犯之敌、令匈奴不敢南侵,另一方面重新与匈奴“和亲”、以改善双方关系,大名鼎鼎的苏武被匈奴扣留长达十九年,就是在汉昭帝和霍光当政和亲时期,才被释放回大汉的。
这种又拉又打的边疆策略,既重创了乌桓的嚣张气焰,又遏制了匈奴的侵扰势头,从而保障了西汉边境安全,推动汉匈关系进入新阶段,这不仅为后世中原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提供了借鉴,也为“昭宣中兴”时期的国力恢复和内政发展创造了安全的外部环境。
昭宣中兴
综上所述,在汉昭帝与霍光十余载的励精图治下,使汉武帝晚年奢侈无度,连年征战所导致的“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形势终于得以扭转,让西汉王朝再次出现了百姓生活丰裕、四方少数民族”尽皆臣服的中兴局面,史称“昭宣中兴”。
青年汉昭帝
但汉昭帝在位的十三年间,从未真正亲政过、形同傀儡,政事全由大将军霍光一人决定,就连私生活也受到了霍光的限制。
上官皇后
汉昭帝的皇后上官氏是上官桀的孙女,后来上官桀谋反全家被诛,只因上官氏是霍光的外孙女,才得以保住后位,但经此变故,汉昭帝对上官皇后愈发冷淡,霍光虽与上官桀是死敌,但为巩固外戚势力,对上官皇后百般维护,为使上官皇后生下皇嗣,霍光竟令宫女妃嫔们穿上一种打了结扣的“内裤”,使汉昭帝无法临幸其他妃嫔,尽管如此,上官皇后一生未得汉昭帝宠爱,也没能生育子嗣,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而且不但霍光权倾朝野,其子霍禹、侄孙霍云统领禁军,两位女婿分掌东西宫禁卫,掌管整个皇宫的警卫,其他霍氏族人也遍布朝堂要职,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遍布西汉朝廷的庞大势力网,霍光实际上已经成为当时西汉王朝的最高统治者。
霍光权倾朝野
但霍光秉政的十三年间,恢复了汉武帝时期耗损的国力、让百姓充实、四夷宾服,总体来说霍光虽专权备受争议、但其“忠心可鉴”的辅政形象与治国才能,仍被视作历朝权臣的典型,对后世影响深远。
公元前74年,在位13年的汉昭帝刘弗陵在未央宫崩逝,年仅21岁。
关于他的死因,史学界主要有三种推测。
汉昭帝去世
其一是先天体弱与健康问题,据《汉书》记载、汉昭帝自幼体弱多病,这可能与汉武帝晚年服用丹药影响子嗣健康有关,加之其母钩弋夫人怀孕14个月才生下他,异常的妊娠也可能损害其体质。
其二是政治压力与心理负担,汉昭帝8岁登基、朝政由霍光独掌,长期处于权臣阴影下,可能导致精神压抑、影响健康。
其三是霍光谋杀之说,这种说法在正史并无记载,霍光虽专权,但一直以维护汉室正统自居,且在汉昭帝死后仍扶持昌邑王和汉宣帝继位,弑君动机不足,此说法缺乏实证。
综合来看,汉昭帝早逝可能是长期健康恶化,心理压力与政治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无确凿证据指向霍光谋害。
纵观汉昭帝的一生,他8岁继位、21岁驾崩、在位13年间多次大赦天下、真正做到爱民如子,又平定上官桀等人谋反、稳定了政权,为“昭宣中兴”奠基。
然其一生过度依赖权臣霍光、未能真正亲政,导致外戚势力坐大、且无子嗣、临终又未立储君,导致后续帝位”更迭频繁,总体而言,其统治以守成为主、纠正汉武帝弊端、维护汉朝稳定、可以说功大于过。
汉昭帝死后,葬于陕西咸阳的“平陵”,群臣给他上的谥号为“孝昭皇帝”,简称谥号为“汉昭帝”,曾使用始元、元凤、元平3个年号,他没有“庙号”,这是因为庙号制度在汉朝非常严格,只有对国家有大功的皇帝才能获得庙号,汉昭帝的功绩不够突出,因此未能获得庙号。
由于汉昭帝死后没有留下子嗣,导致西汉皇位继承再次陷入动荡,直接促成了霍光的废立之举,这又是为何?我们下集再讲!我是爱历史的胡小新,喜欢的给个关注。
来源:爱历史的胡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