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见啦字节,月薪4w还是离职了”。类似的文案,再配上一张与字节跳动LOGO背景墙合影的美女照片,已成为社交平台上常见的营销引流套路,最终目的多为推销各种培训课程。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日,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作出一起生效判决,认定上述行为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 武辰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再见啦字节,月薪4w还是离职了”。类似的文案,再配上一张与字节跳动LOGO背景墙合影的美女照片,已成为社交平台上常见的营销引流套路,最终目的多为推销各种培训课程。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日,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作出一起生效判决,认定上述行为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相关企业赔偿字节跳动5万元并在媒体刊登声明消除影响。
据抖音副总裁李亮指出,在过去一段时间,社交媒体平台出现了很多“字节离职员工”的帖子,统一表现为“几乎一模一样标题,再配以公司的LOGO背景墙或者工卡照片。”这些帖子吸引了很多的流量,不知不觉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字节离职赛道”。而很多不明所以的用户正是在这些内容的引导下逐步沦陷,被引入至“私域”并不假思索地缴纳高昂学费。
不禁让人好奇的是,这些千篇一律的笔记缘何竟有如此明显的“转化”效果?在这些内容的背后究竟还存在着怎样的共性?
其实很久以来,各色五花八门的引流“赛道”并不少见。“清华毕业生畅聊AI”“大厂HR讲面试”,而当人们被这些光鲜亮丽的头衔所吸引,进入其精心布置的私域空间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连珠炮式的销售导购和课程链接。
“字节离职赛道”大行其道的背后是人们对“互联网人脉”的经验迷信和对靓丽头衔光环的盲目顺从。一些社交媒体以“生活方式分享”“工作经验交流”为定位而吸引大批用户,而由于人们在现实社会中信息渠道、地位和资源禀赋的不同,平台最终所形成的传播格局往往却是“少数人说,多数人听”。大多数的普通用户对博主们所发布内容往往难免缺乏现实判断,由此,少数顶着特殊“头衔”的用户便轻易地成为了大多数人的追捧对象,乃至其日常的“侃侃而谈”也被那些盯着他们光环的粉丝奉为圭臬,深信不疑。
消费者对广告信息怀有天然的戒备心理,但经过精心打造的“素人IP”辅以“精准制导”的焦虑贩卖却可以轻松绕过用户心理防线。一则精心设计的广告很少可以直接令消费者欲罢不能,但一款精心打造的人设却往往能出其不意地攫取信任。“回归家庭”的朴实话语加之“35岁天花板”“离职”等字眼,一套“营销组合拳”对消费者的情绪和敏感神经可谓“又拉又打”,难以招架的用户便将本能的警惕意识抛之脑后,在销售导购的引导下为同质化且高度溢价的付费课程乖乖买单。
社交平台生活分享设定本是为用户提供有用的参考和建议,供人们进行经验的交流交换和信息的集散共享。但在当下,各种商户的鱼贯而入,各色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乃至各种虚假广告在不同的平台间广为散布,混淆视听。同样的文案和照片被不同的人反复发布,原本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好生活决策的平台在不法分子的利用下已经沦为了虚假信息的传声筒,让身处其中的用户真伪难辨,屡遭其害。
发布广告本身属于自然合理的市场行为,真正破坏网络信息生态的并非广告,而是欺骗。网络平台的信息生态由全体网民共建,在法律框架尚未足够完善的情况下,是公民之间的彼此信任支撑着价值的流通和市场的良性发展。而当秩序在不当竞争下开始土崩瓦解、信任在虚假宣传下化为泡影时,遭到广泛抵制的已然不再仅仅只是广告本身。
从这件事中值得汲取的教训有很多,例如,商家在发布广告推广营销时可以为了打造品牌形象而树立人设,但应做到以事实为根据,而非肆意捏造身份欺骗消费者。同时,平台作为第一责任人,更是应做好协调和把关工作,不仅仅只局限于在聊天框内进行机械性的“支付安全提醒”等,而是应根据各类不同关键词在多变的社交场景中给予灵活提示。最后,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坚持问题导向,对社交媒体广告营销等新兴领域加快立法,用“法治利刃”斩断虚假宣传、不当竞争的利益链条。只有这样,用户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捍卫,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方能得以建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红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