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罗永浩在直播间抱起双臂、模仿起华与华经典姿势时,这场商战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产品之争,而演变成一场关于营销伦理、消费者信任与资本话语权的超级符号博弈。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西贝预制菜风波”持续发酵,9月12日广告教父”华与华的老板华杉在微博上三度发声。
直指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时,西北预制菜风波,早已超越了产品之争的范畴。
当罗永浩在直播间抱起双臂、模仿起华与华经典姿势时,这场商战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产品之争,而演变成一场关于营销伦理、消费者信任与资本话语权的超级符号博弈。
华与华,这家被称作“广告教父”的战略咨询公司,为何甘愿为西贝挺身而出、硬刚“网络黑嘴”?难道真如网友所说——“一切生意,都是情绪和钞票的双向奔赴”?
罗永浩在微博上对西贝的菜品发表了看法,直言其都是预制菜,瞬间引起争议,本就备受瞩目的西贝,一下子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而这时,华与华的老板华杉坐不住了,9 月 12 日,他连发三条微博,言辞犀利且态度坚决地力挺西贝。
其中两条更是毫不客气地直接点名罗永浩为 “网络黑嘴”,让这场风波迅速升温,热度持续攀升。
罗永浩哪肯轻易咽下这口气,很快就在直播间做出了回应。
只见他模仿起华与华经典的双手抱胸、目视前方且嘴角微微不屑的姿势,这一模仿可不得了,网友们瞬间被点燃了玩梗热情。
“罗与罗” 这样戏谑的称呼应运而生,各路网友纷纷加入这场 “玩梗狂欢”,“x 与 x” 成了新一代的网络热梗,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随着这你来我往的交锋,这场风波已然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言语争辩,它逐渐超越了产品之争的范畴。
华与华这家由华杉、华楠两兄弟在 2004 年创立的战略品牌营销咨询公司,从诞生之初就自带一种别样的气质,在行业内走出了一条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
走进各大机场,那引人注目的双男主海报常常会第一时间映入眼帘。
画面之中,两人双手交叉,目光犀利,简单却又十分醒目,甚至初次看到时,有人会觉得它略显简陋。
然而,就是这样看似普通的海报,下方闪耀着的两行大字却蕴含着华与华的核心思想与独特理念。
一则是经典的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理念”,另一个则是 “不投标 不比稿” 的霸气广告理念。
“不投标 不比稿”,仅仅这五个字,就彰显出了华与华的十足底气,意味着他们摒弃了传统乙方那种四处寻找客户、参与竞争投标的常规做法。
而是只等客户主动找上门来,这般行事风格,颇有一种甲方的姿态,完全颠覆了大多数人对于乙方的固有认知。
也正因如此,想要见到华杉这位掌舵人,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必须先签约付费,而且每年的门槛设在了六百万起,不然的话,就只能由公司合伙人来接待了。
这样的高门槛,乍一看似乎会将许多企业拒之门外,可令人惊讶的是,依然有众多企业趋之若鹜。
这背后自然是华与华有着让人难以抗拒的独特吸引力。他们深知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资金实力和发展需求。
所以不仅服务那些财大气粗的大企业,也贴心地为资金不太充裕的企业考虑,把合作的门槛降低到了 10 万。
通过推出各类课程、售卖年会门票等多样化的方式,让更多的企业有机会接触到他们的 “智慧结晶”,从中汲取对自身品牌发展有益的养分。
华与华公司的规模实际并不算庞大,仅仅只有 180 个人左右,可就是这样一个团队,每年创造的创意营收却能达到 3 个亿之多,这一惊人的数据着实让人好奇不已。
他们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让众多老板心甘情愿地掏钱合作呢?其实,这一切都源于他们独特的广告风格和经营理念。
华与华打造了一套 “创意流水线”,在这条流水线上,员工们遵循着特定的 “超级符号” 理念,不断复刻此前的成功经验,来进行广告的生产创作。
比如品牌 logo 要设计得够大够显眼,最好是加大加粗,让人一眼就能牢牢记住;广告词则要够直接够洗脑,通过不断重复,击穿消费者的内心,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
尽管外界对这种广告风格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觉得缺乏创意、审美不足,甚至将其广告归为 “城市丑的案例”。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有着强大的传播效果,像我们耳熟能详的 “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 等广告词,就是最好的证明。
2013 年,贾国龙偶然在飞机上看到华杉投放的航空杂志广告后,内心那合作的想法便如星星之火,开始有了燎原之势,随后便主动上门,寻求与华与华的合作。
贾国龙表明自己是定位理论的忠实信徒,提出若华与华也是,便合作,华杉直言 “我不是”,可贾国龙却坚信华杉嘴上说不是,实际是,坚持要合作,一段影响深远的合作就此拉开序幕。
华与华如同西贝的幕后军师,深度参与到西贝的诸多重要变革之中。
就拿儿童餐来说,在华与华的助力下,西贝的定位从传统的西北民间菜餐厅逐步转变为充满温情的 “家庭欢聚餐厅”,目光聚焦到了儿童群体以及其背后的家庭。
那朗朗上口的儿童餐广告词 “家有宝贝,就吃西贝”,便是出自华与华的创意之手。
本想着借此吸引更多家庭前来,却不想也曾遭遇外界质疑,有人觉得西贝的产品似乎配不上这响亮的口号。
不过贾国龙并未忽视这些声音,而是积极做出改变,着手进行食材升级,成立儿童餐专项事业部,力求让产品与宣传更加契合。
不仅如此,西贝如今深入人心的符号 “I♥莜”,也是华与华精心打造的成果。
同时,华与华还大力推动西贝精简菜单,让菜品选择更加聚焦,也参与到菜品的定价策略制定当中。
像特色菜适当溢价,常见菜品维持市场价,还对部分量大产品重新开发小份量,提高性价比。
而且那 “全透明厨房”“沙漏计时上菜” 等西贝标志性的形象和动作,背后也都有着华与华的智慧烙印。
尽管西贝方面称有预制工艺但不是预制菜,还敞开厨房大门,试图让信息更加对称透明。
可消费者们看到西贝儿童餐中那保质期 24 个月的西兰花等预制品后,心里还是犯起了嘀咕,觉得自己的期待落了空,满心的信任仿佛受到了冲击。
毕竟消费者们所期望的,是企业能够更加坦诚地对待预制菜这件事,而不是这般让人感觉半推半就。
这场 “预制菜” 风波在众人的关注下持续发酵,热度居高不下,而后续的发展也时刻牵动着大家的心。
9 月 14 日晚,罗永浩在直播中毫不避讳地对华与华的相关做法提出了质疑,话语间满是对其收高额咨询费却教出所谓 “糊弄人” 话术的不满。
甚至还提及其他品牌若与华与华合作会让人质疑其智力,并且希望对方能通过共同朋友私下向自己致歉,一时间,气氛又变得紧张起来。
不过,事情在 9 月 15 日中午迎来了转机,罗永浩通过微博透露,华与华的负责人已经向他表达了歉意,这场风波似乎可以就此翻篇了。
而西贝方面也迅速做出反应,发布了公开致歉声明,承诺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还列出了详细的计划。
在 2025 年 10 月 1 日前,西贝全国门店会陆续完成包括儿童餐牛肉饼现做、烤羊肉串现切现串现烤等九条实实在在的举措,以此来向消费者展现改进的决心。
看到西贝的态度,罗永浩也决定放下之前的芥蒂,放弃对贾国龙发起诉讼,但同时也表示会继续关注并监督西贝后续的调整情况,确保其能真正落实承诺。
透过这场风波,我们也看到了预制菜行业更深层次的问题所在。
预制菜行业标准化滞后与消费者知情权缺失的矛盾,无疑是此次事件的核心症结。
企业往往将预制菜视为降本增效的有力工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多考虑成本、效率等因素,然而消费者却希望能够清楚了解餐品是否预制以及预制的程度等关键信息,双方诉求的不一致,才导致了这场争议的发生。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消费者的感受和权益,只有平衡好两者关系,预制菜行业才能更加健康、长远地发展下去,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可。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