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产业动态快讯 2025年第035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20:35 1

摘要:9月9日,中科宇航在广州发布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这是我国首型面向太空旅游的完全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具备30次以上重复飞行能力,可提供高可靠、低成本的太空旅游服务。例如力鸿二号,长18米、直径3.35米、起飞重量60吨,最大飞行高度超100公里,可载7人或3

美国实现飞机对卫星1Gbps激光传输,开创空天通信新纪元

#

广州成果

01

我国首型面向太空旅游的可重复使用飞行器:中科宇航力鸿二号亮相

9月9日,中科宇航在广州发布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这是我国首型面向太空旅游的完全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具备30次以上重复飞行能力,可提供高可靠、低成本的太空旅游服务。例如力鸿二号,长18米、直径3.35米、起飞重量60吨,最大飞行高度超100公里,可载7人或3吨货物,失重时间约3分钟。

它不仅能让游客体验太空旅行,作为太空科学研究实验平台,还可助力解决微重力、空间辐射等关键科学问题,为我国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重大战略项目提供支撑。当日,中科宇航还发布多款火箭及发动机产品。力箭二号运载火箭首飞箭已完成总装,进入总测阶段,计划今年四季度执行空间站轻舟货运飞船初样试飞船发射任务。

02

我国科学家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新突破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中山大学讲座教授秦天石领衔的科研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取得关键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能源》。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已突破26%,但在真实户外环境下的稳定性,严重阻碍其商业化进程。研究团队发现,在明暗交替循环中,锂离子会从空穴传输层迁移至钙钛矿层并被还原为金属锂,致使钙钛矿吸光层从高性能α相转变为非光活性δ相,最终导致电池性能快速衰减,而这一机制在传统测试中难以察觉。

基于该发现,团队设计合成新型无锂掺杂剂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MATFSI),替代传统锂盐LiTFSI作为空穴传输层掺杂剂。采用MATFSI的器件光电转换效率达26.1%(认证效率25.6%),空穴迁移率显著提升,电荷提取能力增强,在模拟真实环境测试中优势明显,为钙钛矿电池产业化注入强大动力。

03

我国大功率海洋电磁技术在深水油气勘探首秀成功

近期,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多方,依托自主研发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技术,借助“海洋地质六号”船,高效完成深水油气勘探航次任务,实现我国大功率海洋电磁技术在深水油气勘探领域的首次示范应用。

该航次累计投放86台站海底电磁接收机,并100%安全回收,验证了电腐蚀释放技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团队创新干湿舱混合技术,使激发电流稳定在1500安培以上,最大达1940安培,创国内纪录,大幅提升数据精度。同时,同步开展多频/多源超短基线(USBL)定位系统作业,实现海底电磁接收机精准定位,为后续跨系统作业提供重要参考。

04

国务院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9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等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试点期为2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9座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涵盖七大方面、22条内容,涉及科技、土地、人才等多个领域。其中,在土地要素方面,将创新绿地用地规模管理模式,盘活存量土地,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技术要素方面,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支持国有科技型企业将研发团队及重要贡献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转让净收益的分享比例提高至50%以上。

此次改革试点将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差异化探索经验,激发大湾区内地九市创新活力和相互融合,减少内卷。

#

中国力量

05

中国具备人形机器人制造全产业链制造能力

在9月9日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李乐成表示,中国具备人形机器人从关键芯片到部组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

工信微报发布,我国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以来,支持的46个城市开展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累计建成了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到全球的比重超过了50%。

钢铁、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总体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绿色电解铝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传统制造的品牌美誉度大幅度提高,优质产品畅销全球,去年,我们有18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入选了世界品牌的500强,国货国潮品牌加速崛起。

06

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居首,实力强劲贡献突出

9月9日,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2020-202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长至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跃升至33.6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30%。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总体规模已连续15年稳坐全球第一把交椅,且门类体系完整优势更为显著,在全球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同时,产业升级步伐加快,2020-202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7.9%和8.7%,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34.6%和16.3%。新能源汽车去年产量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也持续领先全球。

07

全球首艘醇氢电动集散两用船“远醇001”在杭州吉水

9月12日,全球首艘醇氢电动集散两用船“远醇001”在杭州钱航船舶修造厂正式吉水。此船由吉利控股集团旗下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打造,是醇氢电动技术从陆地迈向水域的重要里程碑。

“远醇001”载重1500吨,搭载远程自主研发的醇氢电动系统,通过直流组网与多工况智能能量管理技术,形成“甲醇-电-智能控制”路径,能依运行特点灵活切换四种工况。相比同类型柴油船舶,其单公里能耗为5.3L,能耗下降超42%;续航里程近1500公里,远超主流3000kWh级纯电动船舶。

08

我国实现锝-99m自主批量化供应,打破进口依赖

9月8日中核集团宣布,在同位素生产协同平台统筹下,中国原子能所属核理化院/公司、核动力院与中国同辐所属中核高通携手合作,成功贯通“采用高丰度钼-98同位素堆辐照制备钼-99,以此为原料制备凝胶型钼锝发生器”(即“钼-98→钼-99→锝-99m”)的自主化制备技术路线。这一成果意义重大,标志着我国自此具备完全自主批量化供应锝-99m的能力,彻底改变长期以来锝-99同位素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此次核理化院/公司发挥技术优势,制备出丰度93%的公斤级钼-98同位素,后续经反应堆辐照及相关制备,使凝胶型钼锝发生器产品活度从平均1.5Ci/条提升至4.5Ci/条,质量满足药典要求。该成果产率及比活度提升超3倍,降低了分离纯化难度,后续还将应用于新型钼锝发生器规模化生产,有力提升我国自主批量化保供产业链能力。

#

科技前沿

09

异种移植里程碑:美国猪肾移植男子存活超6个月

据《自然》报道,今年1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接受基因编辑猪肾移植的67岁男子TimAndrews,已存活超6个月,这是猪器官在活人体内存活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异种移植的里程碑式成功案例。

Andrews是一名终末期肾衰患者,此前已透析两年多,接受移植后便不再需要透析。此次移植的基因编辑猪肾由eGenesis公司提供,消除了3种抗原以防止排斥反应,增加了7种人类基因以降低并发症风险,猪基因组中的逆转录病毒也被灭活。

目前,相关临床试验已被批准,eGenesis已获得FDA批准,可在33名50岁及以上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进行改良猪肾试验,这为解决器官短缺问题带来了新希望。

10

美国实现飞机对卫星1Gbps激光传输,开创空天通信新纪元

此次测试中,搭载GA-EMS新型光通信终端(OCT)的加拿大德哈维兰DHC-6“双水獭”飞机,通过激光与Kepler制造、SDA运营的低轨卫星建立连接,达成峰值1Gbps的双向数据传输。OCT配备30厘米天线与10瓦激光器,理论上可在5500公里距离,以每秒25度跟踪速率锁定LEO目标,并实现2.5Gbps传输,虽实测未达最高速率,但验证了高动态环境下设备精准跟踪与稳定数据交换能力。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