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1年6月,石井四郎从东京向日军参谋本部汇报回来后,他主持召开了本部队各部长会议。会上他说,第731部队已研究好了用染有鼠疫跳蚤作为细菌武器的方法,并用这种武器去进行细菌战争。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1941年6月,石井四郎从东京向日军参谋本部汇报回来后,他主持召开了本部队各部长会议。会上他说,第731部队已研究好了用染有鼠疫跳蚤作为细菌武器的方法,并用这种武器去进行细菌战争。
他还说,参谋本部对本部队工作极为赞赏,指示其部下继续研究生产细菌作战武器,加紧工作,提高繁殖跳蚤的生产率,在最顺利的情况下,由每三四个月内繁殖跳蚤6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
因为跳蚤需要依附在老鼠身上进行传播细菌,所以731部队需要大量的老鼠。
1、老鼠部队1945年以后,石井多次召开会议,命令各支队大力动员部下进行捕鼠工作,对外声称捕捉老鼠是为了防止鼠疫,实际上是制造鼠疫菌。在这种情况下,731部队的各支队都设立了老鼠捕获班,并强制中国老百姓捕捉老鼠,同时从日本本国发运大量的老鼠。
各支队把主要力量都投入到捕捉饲养老鼠工作上。1945年,按大本营指示,731部队为细菌战作准备,需要一吨到两吨的跳蚤,鼠疫菌生产要求达到300公斤以上,最高要求达到800公斤。当时,731部队现存老鼠25万只,每千只老鼠能生产1公斤鼠疫菌,25万只老鼠仅能生产250公斤鼠疫菌,因此需要大量老鼠。于是,731部队提出了计划增收300万只老鼠的目标。
据林口支队长榊原秀夫供认,1945年4月,石井四郎再一次召开了支部长会议。会上,石井指示各支队要全力进行捕鼠和繁殖白鼠。会议还讨论了有关捕鼠的人员、方法、运输、防谍等问题。
榊原秀夫回到林口后,他“召集了支队的干部会议,决定在林口设置一个以间所少尉为首的25名常设捕鼠班,专门从事捕鼠工作;另外还组织渡边中尉、岛田准尉为首的几个临时性的捕鼠班,派到‘千振开拓团’、‘龙爪开拓团’等地,以消灭‘鼠害’为名,宣传、鼓励日本开拓民以及中国的居民大量捕鼠,捕的老鼠交林口支队”。
孙吴支队自从1945年3月起,由于日军在南洋一带遭到挫折以及由于对苏作战的缘故,各项工作大大加紧了,特别是捕鼠、养鼠工作。
该支队长西俊英供认:
“养育鼠类、搜捕鼠类和培养跳蚤以便送往第731部队去的工作,也加强起来,因为用染有鼠疫的跳蚤来撒播鼠疫细菌,已经认为是进行细菌战的最有效手段。”
该支队去捕鼠的日军官兵也是穿便服。证人斋藤说:
“(643支队)捕鼠的工作在牡丹江本城内进行得最有成效。虽然该支队位置在城外,但常常专门派士兵到牡丹江城内去捕鼠。我曾亲眼看见过在牡丹江城内捕鼠的士兵,(捕鼠时)他们全都换上了便衣免使别人知道他们是军人。(捕获的老鼠)相当部分的鼠类是留在第643支队第三部使用的,而大部分是发送到第731部队中去。”
731部队海拉尔支队总务课负责捕鼠和养鼠工作。他们利用呼伦贝尔草原老鼠多的有利条件,大量进行捕捉和繁殖饲养,鼠类主要有土拨鼠(旱獭)、松鼠、黄鼠和灰田鼠。
731部队大量捕捉和饲养老鼠,用于制造鼠疫菌,因此人们称这支部队为“老鼠部队”。
2、鼠类搜集计划1945年,日军积极准备对中国和苏联进行大规模的细菌战,但老鼠不足,缺乏大量生产鼠疫跳蚤的生产能力,阻碍了细菌战的实施。日军为老鼠不足而感到困惑,于是他们打着防止鼠疫、消灭鼠害的幌子,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大量捕捉、饲养老鼠。
1945年2月12日,日本关东军向伪满洲国兴农部提出索要黄鼠计划,要求所辖各省本年捕鼠30万只,协和会、青年团协办。同年4月1日。石井四郎又与伪满兴农合作社中央社理事长松岛鑑签署了捕鼠协定书,规定了黄鼠的捕捉、收购等事宜。
有关731部队和伪满政权驱使部队和群众捕鼠、养鼠的计划文件如下:
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昭和二十年(1945年)度田鼠搜集计划
第一方针
本年度搜集田鼠事宜,在关东军之支援下,督促满洲国行使行政权力,配合部队之现场指导,绝对确保所需数万只。
第二实施要领
一、关于满洲国政府提出协助问题,须向总司令官提出申请。
二、政府指令与部队之现场指导相配合,要求有关各省切实执行此项任务。
三、与省方的指导相配合,部队须对有关各县旗给予具体指导。
四、同各省间的征购协定由第六五九部队长签订;同各县旗间的征购协定由第六五九部队经理课长签订。
五、各省搜集数量、搜集时期及搜集县旗见附表一。
六、为圆满切实地开展业务,根据需要,可在各省及县旗设临时委托一名。
七、各县旗搜集之田鼠,可在当地合作社进行验收。但根据部队情况,可责成各县旗押运至哈尔滨,在哈尔滨吉林街分室进行验收。
九、验收仅限于活田鼠。
十、验收后的饲料由部队负责供应。
十一、有关现场指导及验收等具体计划,可同省、县、旗联系,分别制定。
十二、为推动征购工作,可特殊供应与征购数量相当之生活必需物资。就此问题,可同省、县、旗协商解决。
十三、为圆满完成运输任务,可同大陆野铁司令部、车站司令部及发送站站长联系实施。
十四、运输箱由部队准备,有关向产地运输事宜,须由验收班制定周密计划,以防产生差错。
十五、验收人员旅费另定。
3、全民捕老鼠日军主要从四个方面成千上万地征集鼠类,即731部队本部及其各支队的队员亲自捕鼠;关东军给所属其他各部队、开拓团下达捕鼠任务;日伪当局向群众征集老鼠;从日本国内发运老鼠。
如上文所述,731部队下达了以增产300万只老鼠为目标的命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部队组织了专业捕鼠队,与关东军其他部队协同捕鼠,并动员群众参加捕鼠活动。
该部队队员把大量的捕鼠器装在汽车上,在哈尔滨、新京等地各条街道宣传,动员居民、学生参加捕鼠活动。各支队队员也身着便装,四处散发消灭“鼠害”的小册子。各支队捕鼠量是非常大的,曾在林口支队丁作过的上野雇员说,他们的捕鼠队在千振、佳木斯一带,仅用两三个星期就捕捉了5万只老鼠。
162支队卫生兵久留岛参加两次捕鼠活动,每次7天,捕鼠二三百只。各支队把捕获的老鼠大部分交给731部队本部,林口支队在1945年4~7月,先后送交731部队本部的老鼠达2.6万余只。海拉尔支队每年向731部队送老鼠10次,每次至少送1000只。
1945年上半年,牡丹江支队共捕鼠7000多只,每月往731部队送黄鼠150只、家鼠200只、灰鼠200只。直至日本投降前两天,731部队的日本人都逃跑了,还有装黄鼠的火车运抵平房站,只是无人接货罢了。
不仅各支队必须向731部队送老鼠,关东军其他部队和伪满当局也把捕获或饲养的大量的老鼠送往731部队。
伪满军医少校爱新觉罗·宪均于1935年秋至1939年10月,供给731部队和100部队豚鼠1万只以上。1939年春,双城县警察分署巡长佐藤福次强迫群众捕获老鼠1.5万只以上,全都送给了石井部队。
曾在哈尔滨警察厅任职的松木英雄也看见过用卡车往731部队送老鼠,他说:
“每周用卡车由哈尔滨往73部队送两次老鼠,我看见的有4次,每次一辆,都是用木箱子装的活老鼠,全是白的。装老鼠的箱子用铁丝围着。1943年7月,有一辆汽车在新发屯附近出了事故,装老鼠的箱子坏了,老鼠跑了出来,由新发屯分驻所的人员协助才弄好。”
据在731部队当过马车夫的马清林回忆,他知道老鼠是从外地用火车运来的,老鼠运进后,在日本人的监督下,由中国劳工卸火车。
他曾经用马车从火车站台拉运老鼠,每个笼子装有30~40只老鼠。他们把成笼子的老鼠运到石井班或田中班的饲养室,饲养室是水泥地面,墙四周镶有1米多高的铁皮,老鼠根本跑不了。
731部队驻地周围的居民都为731部队捕捉过老鼠,伪满当局平房特别军事区域事务所为731部队征集老鼠,规定每月每户必须上缴5只。附近居民将老鼠交给分区事务所,事务所再派人送往731部队,有时731部队派马车把集中起来的老鼠取回。
正黄旗居民李忠祥说,从1941年开始,平房区事务所每年都给各村屯分派捕鼠任务,谁家不交也不行。大伙都到野外去捕鼠,附近的荒地挖遍了,就跑到10多里地以外的荒地、坟茔去挖。
捕来的鼠都交给了村公所。那年,李忠祥捕获了50多只老鼠,交给了731部队。距731部队10公里以外的双城县第二区郎家烧锅、南烧锅一带的居民也被摊派了捕鼠任务。村民王启奎说,当时各村不能完成捕鼠任务,于是,731部队就从劳务班抽调30名劳工组成“收鼠队”,到各村督促。
“收鼠队”队员持有731部队颁发的身份证,他们下到各村后,由村长派人配合捕鼠。在日本人的监督下,收鼠队每天去附近各村屯转一圈,拉回两马车鼠。铁路沿线和各支队附近地区,征集鼠类任务量大,包括学生在内,每人每月上缴5、6只鼠。日伪当局还发给群众捕鼠笼,鼠笼长2.5尺,宽、高各1尺,网状,由日本人供料,当地百姓编织。各家各户必须尽捕鼠的义务,731部队派人定期去收缴老鼠。当时,为了完成捕鼠任务,东北地区荒野上,许多人拎着鼠笼子奔波,四处捕鼠。
各城市的学生也动员起来,参加捕鼠活动。在伪满佳木斯市公署卫生科防疫股当过雇员的许文章曾帮助日本军队把老鼠箱子往汽车上装,知道佳木斯市学生捕鼠的详细情况,他说:
“大约在1944~1945年的时候,是春天,佳木斯市西南岗子部队,通过市公署卫生科,叫全市学生捕鼠。当时,我亲眼看到每天往卫生科送老鼠有300多只,当日就由住西南岗子的部队来汽车用木箱子装上拉走,每箱子装三四十只。捕鼠前日本军队发了捕鼠铁笼,学生捕到老鼠后天天往卫生科送。”
曾在佳木斯市协和校优级部念过书的周绍濂也证实说:
“1945年春季,学校曾让学生捕鼠,并发给捕鼠笼子和捕鼠食物(元宵那么大的面丸)。捕的老鼠送给学校,也有几个同学联合送交市公署。我当时也参加了这活动…家里也曾帮助捕鼠。捕鼠时间共有3个月。”
从军队到地方,从农村到城市,从居民到学生,全部参加捕鼠活动。
尽管这样,捕鼠目标也很难实现。1945年3月8日,伪满洲国兴农部次长给四平、奉天、龙江、滨江、北安、锦州等省发出通知,要求本年完成30万只的捕鼠任务,结果没有完成任务。
为了增加捕鼠数量,731部队采取奖罚制度向居民征集老鼠。
据长春市和顺区警察署特务主任三品彦八供认:
“1940年9~10月间,关东军以发生鼠疫为名,强迫居民注射和捕鼠。居民如果不捕,就不发给警察署所发的一切证明。当时和顺警察署卫生系每天收到活鼠120只,死鼠约240只。全市共收活鼠约有720只,用木箱装好后,交给石井部队做培养细菌使用。”
关于奖励捕鼠人员,731部队向群众宣传说,交一只大耗子奖给极光牌香烟两支,交一只小耗子就奖给一支烟卷;或者交一只大老鼠奖励1角钱,交一只小鼠奖励5分钱。
为准备细菌战,日本关东军命令各军师团、陆军医院以及各地军用仓库,都要饲养白鼠,以便供给731部队。
731部队有个田中班饲养老鼠。鼠舍里饲养着数千只白鼠和黄鼠,白鼠是从日本运来的,供不应求。田中班还有两栋大房子里饲养红眼黄鼠,用以繁殖跳蚤。731部队还搜集来大批灰鼠,这种灰鼠毛短,不适合跳蚤繁殖。日本军医就给灰鼠注射鼠疫菌液,一两天后再从灰鼠身上抽血,检验鼠疫菌的效用。抽白鼠血,每次只选10来只,每只每次抽半酒盅,由于血型不同,实验的目的不一样,抽取的白鼠血,有时混装存在一个瓶子里,有时单装一只白鼠的血。中国劳工负责给老鼠运送饲料,清理粪便,不准进入白鼠舍。日本人自己调配饲料,喂养白鼠。
731部队许多少年队员都饲养过老鼠。
秋山浩形容说,鼠舍里有数不清的老鼠,仅小白鼠就有10来万只,营房里到处都散发着尿臊般的老鼠的臊臭气味。
书中叙述了饲养、捕捉、解剖老鼠的情况:
“营里边住着40余个满洲人夫役,做些除草、搬运饲料和煤炭等工作,他们绝对不能离开营房一步,这些人都是终身没有生还希望的劳工。这些动物的主要饲料是麦类、黍类和豆饼等等,仅仅饲料仓库就有四五层钢筋结构的大楼那么大。鼠按班给我们的任务是观察鼷鼠和豚鼠的生活状态以及熟悉管理它们的方法,我跟佐川技术员学习,从捕捉方法开始以至注射、采血、宰杀和解剖方法等等,都一次接着一次地练习着做…捉(老鼠)的方法是把鼷鼠放在铁丝网上让它爬,随后一抓住它的尾巴,它就会紧蹬着四条腿,想往前爬,这样一来,它的身体就固定下来。趁这个时候,用手捏住它的两耳和颈皮,向上提起,不过,它总是要用通红的小爪,紧紧地抓住铁丝网,这时候必须硬拉开。”
饲养班的日本人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喂养老鼠,更重要的是捕捉、解剖老鼠,繁殖跳蚤,培养采集鼠疫菌。
安达细菌工厂也饲养老鼠。1943年春天,鞠守忠去安达飞机场给日本人劁猪,曾见过穿着白衣服、戴着胶皮手套,穿着胶皮靴子,戴着口罩的日本军医往来于地下室。现在看来,这些人是细菌实验工作人员。新中国建立后,鞠守忠、刘兴州、杨君等人在烧毁的房子旁边,看见过装有耗子、大眼贼的铁笼子。731部队各支队都喂养老鼠。海拉尔支队原队员谷崎说,他和另一个人一年要养3000只黑鼠。
1945年夏天,该支队饲养各种老鼠达13000多只。孙吴支队的15间双层饲养室中,收养老鼠1000多只。林口支队饲养的大白鼠有5000多只,小白鼠1000多只。牡丹江支队有两个鼠类繁殖班,平时饲养白鼠和黄鼠千余只。
5、日本民众为养老鼠从某种意义上讲,731细菌部队得到了本土民众的支持。日本埼玉县立庄和高级中学地理历史研究部的高中生们,在挖掘乡土历史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生活的乡镇曾为细菌部队提供了大量的老鼠。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由远藤光司、野泽丈二、小谷中政树、藤谷元文撰写了调查情况报告《731部队与埼玉鼠》。
军部的老鼠增产计划之中心地,是把埼玉县东部作为老鼠的供给地。据陆军省医务局医事课长金原节三大佐的日记,可以看出(1945年)老鼠生产的情况。
“1.以粕壁(今埼玉县春日部市)一带为主力,每家30只,每4000家为一个组合,本年度预定:埼玉47.5万只,茨城20.5万只,枥木6.45万只,计74.45万只。
2.如果对埼玉县补给饲料,预计增产20万只,最大产量可达100万只。”
另据《井本日记》,“埼玉预计5月间5~7万只,6月10万只,7月15万只,8月20万只。20万只的老鼠饲料,每月需碎米90吨。”
可见,埼玉县处于老鼠增产计划中心的地位。
访问春日部市和庄和町的农家,当时几乎家家都饲养过老鼠。埼玉县东部的老鼠饲养,是从明治时期饲养玩物鼠开始的,大正时期作为实验品提供给各大学。贫苦自耕农居多的这个地域,仅仅把饲养老鼠作为副业收入。所以,饲养老鼠这一副业是受欢迎的。
饲养方法是利用一面有金属网的木箱子,放入一只雄鼠,五只雌鼠使其繁殖,这一工作由老人进行,每人可饲养10箱左右,喂一些碎米野草等,不需要特别的费用。巡回往农家收购老鼠的中介人称之“老鼠屋”。据某“老鼠屋”介绍,昭和初年每周可收购150只左右,其所在町计有10家“老鼠屋”,这样计算开来,两个町每月可繁殖老鼠600只左右,然后通过“老鼠屋”卖给各研究所或东京的中介人。
6、培养带有跳蚤的老鼠731部队使用老鼠及其他鼠类动物培养染有鼠疫的跳蚤,该部队内拥有4500具用鼠类血液繁殖跳蚤的孵育器,这种孵育器在一个生产周期内(3~4个月)就能培养几公斤染有鼠疫的跳蚤,这几公斤跳蚤的重量相当于数千万个用来制造细菌武器的跳蚤。
该部队第二部有4栋专门饲养跳蚤的房间,房间里分成许多格子,格子上摆放着一排排铁盒子,这些铁盒子是孵育跳蚤的繁殖器。
川岛清供述了生产繁殖跳蚤的设备及生产过程。
他说:
“培养跳蚤这种传染病媒介物的仪器设备如下:本部队第二部有些特别装备的房间,其中可以存放约4500具孵育器。每具孵育器内在一个月过程中轮流放进三四个白老鼠,用一种特别管制器把这些老鼠固定在孵育器内,那里面放有营养液和几个跳蚤。孵育期为三四个月,在这一个期间内,每具孵育器约培养出10公分跳蚤。这样,在每三四个月中,该部队内总共培养出约45公斤能传染鼠疫的跳蚤。”
他还说,这种繁殖跳蚤的房舍内经常保持着摄氏零上30度的温度。用来繁殖鼠疫跳蚤的是些高30公分、宽50公分的铁盒子。这种盒子内撒有一层米壳来保养跳蚤。之后,放1只白鼠,白鼠的四肢用绳线捆住,以免伤害跳蚤,再放入几个种跳蚤,跳蚤以白鼠作为食物,3~4个月后,便可收获跳蚤了。一般情况下,一只培养器可收获跳蚤10~15公分。一个生产周期最高可生产45公斤跳蚤。为了便于采集跳蚤,在跳蚤培养器的相对方向各设置一个小孔。采集跳蚤时,从一侧的小孔里射入强光,厌光的跳蚤就会从光线弱的方向从小孔里逃出来,落入事先备好的器皿里,将其捕获。新繁殖的跳蚤为无菌跳蚤。把无菌跳蚤放入疫鼠饲养笼里,当跳蚤吸食了疫鼠的血液后,跳蚤就毒化了。进行细菌战时,施放疫鼠疫蚤,就能达到攻击的目的。
1940年春天,731部队原少年队员筱塚良雄参与了田中班大量繁殖跳蚤的活动。
他说:
“这次是用类似石油罐这样的容器,里面放有未脱粒的小麦。其间有装着黑色老鼠的笼子,如果笼子里的老鼠死了,就换另一只。这项工作也是少年队员被命令轮流做的。我们怎么处理这些跳蚤呢?3个月后开始进行跳蚤和跳蚤的分离。具体情况是:当时,用很浅的浴缸,是白色陶瓷的那种来进行。怎么进行呢?浴缸一侧放一个红色电灯泡,在浴缸放水的小洞上方接有一个玻璃容器,比较大一种有3000cc容量。放在洞旁边,把红色灯泡通上电,然后将装满跳蚤的罐子放在浴缸中打开,再搅拌一下,跳蚤有向暗处跑的习性,因此它们就跑到容器中去了。这样跳蚤又大量增加,总数大概多少不清楚。我做的就是这种工作,这样将跳蚤分离的工作我只干过一天。”
这些鼠疫跳蚤运到南京去了。
1941年,731部队在充分条件下,年产染有鼠疫的跳蚤约200公斤。此后,生产鼠疫跳蚤的指标愈来愈高,到1945年,要求最高达到800公斤,实质上没有完成跳蚤生产任务。
后来,在中国战场上,731部队多次用撒布的方法投掷这种鼠疫跳蚤,从而导致了鼠疫大流行。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来源:常棣t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