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的关税落地,中国企业最大的不确定,过去了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2 09:07 1

摘要:在短短一天之后,特朗普掀起的全球关税贸易战,似乎又回到了我们曾经熟悉的“王对王”场景里。

01

在短短一天之后,特朗普掀起的全球关税贸易战,似乎又回到了我们曾经熟悉的“王对王”场景里。

在4月7日,特朗普还信誓旦旦要向全球国家加征对等关税,并且多次表态短期内不会取消对等关税,白宫也正面辟谣了90天暂缓关税的传言。

但是,到了4月9日(北京时间4月10日)对等关税生效的那天,特朗普再度变卦。

不仅在自己社交账号上率先宣布暂缓除中国之外,全球其他不抵抗对等关税国家90天的关税,还把对中国的关税提高到了125%,叠加20%的基础关税,对中国关税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45%。

那么,145%的关税新高对中国企业会有什么影响?关税到了目前这样的地步,不确定性是更高了,还是已经走出最坏的局面,确定性更高了?

02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牛商董事长,央视凤凰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我相信,不仅是我,全球关注这场关税战争的创业者、经营者都被特朗普的反复无常闪到了腰。

从全球普遍征收关税,到54%的中国特别关税,再到84%,最后豁免其他国家,只对中国发起145%的超高关税,特朗普时而恐吓,时而大发慈悲,顺便还给股市点灯,

过去这两天,全球股市都化出了一个U字型,暴跌又暴涨,美国的各种商品价格,包括二手市场的价格也是暴涨之后又迅速回落。

混乱的草台班子,成为了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最大消费市场的最高决策层的标签。

但让人无奈的地方在于,特朗普的招数,你还必须得接招。

所以,145%的关税对中国企业会有什么影响?

我想,首当其冲的答案就是,中美之间的直接贸易可能会彻底脱钩。

54%的关税都已经有一大批对美出口企业扛不住了,只有极少一部份高利润的商业服务和高科技生意勉强能做下去。

但145%就是彻底断绝生意往来了,连谈的想法都没有。

根据Vizion的数据,过去一周,从亚洲运往美国的标准集装箱下降了63%,我们也去询问了相关国际物流和报关企业,得到的答案也都如此,直接运往美国的商品除了还没有达到禁令生效期的小包裹商品以外(800美元以下),其他的日常商品几乎都停滞了。

所以,这比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情形更加严峻,当初还有提高售价、跟客户共同分摊的可能性,但你现在总不可能把产品价格涨145%吧,就算涨价,市场需求也不一定能够承受。

当然,比2018年好一点的情况在于什么呢?

那就是中国已经为此准备了6年时间,就在昨天,中国同等对美国提出了反制措施,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125%的关税,并且限制了关键原材料、金属原料的出口。

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坚决反制、奉陪到底”,打多久不是中国做决定,而是美国做决定,中国要么不打,要打就打到底。

从目前的情况来说,中国企业也不是束手无策。

特别是对于直接对美出口的企业,包括跨境电商来说,短期选择是转口贸易。

虽然中美之间的关税比例成了天文数字,但全球其他地方,特别是越南、柬埔寨这些传统转口国的关税又取消了,找到中间第三方国家过桥,付出一定的成本和手续费,可能占到20%,仍然可以继续对美进行贸易。

中期就是开发美国以外的市场,就像我们昨天单仁行里分析的出海策略,借助于今天的丰富的社交平台,特别是短视频直播平台以及海外电商平台快速打开海外市场。

那么,长期的选择就是边打边等待。

对美直接贸易目前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15%,还无法主导中国的贸易格局,尽管会有所伤痛,但即使完全停止对美出口,按照目前趋势,全球100多个贸易伙伴以及中国明确坚持自由贸易往来的政策,或许能在五年内收复出口损失。

当然,这个代价就是中国经济和企业都会受到压力。

但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什么?

美国老百姓先扛不住了,在TikTok上流传着一张图,三大统领在耐克的流水线上打起工了。

这其实也就反映了美国的通胀和物价压力。

美国老百姓要觉得不爽了,那是真会上街游行,拿选票问候特朗普。

特朗普能安抚他们的,无非就是让股市上涨,或者是把关税投入到老百姓福利中,但美联储是独立机构,拒绝降息,光中国一家的关税也填不饱美国人的胃口。

并且,在美债市场也出现了异常交易,美债这个全球最安全的资产被大量抛售,美债30年期的收益率一下子提高到了5%,1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一度到了4.5%。

什么意思呢?

市场不好,股市大跌的时候,美债是避险资产,会有大量资金买入,那么,美债的收益率就会下降。

但现在美债收益率上升了,这是不是证明债权人对美元的信用,美国的经济保持怀疑了呢?

所以,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特朗普面对的压力会更大。

但双方本质上都是你一拳,我一脚,就看谁更能熬了,到底是消费国有话语权,还是生产国有话语权。

那么,从这个角度剖析完,我们依然不能说今天已经走出了最坏的局面,损失已经从现在开始了,企业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用短期和中期策略止损。

至于长期,那就交给国运了。

03

接下来,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关于最近的焦点事件“关税战”,我和大家分享三个关注的问题。

1、变卦是特朗普一贯的套路。

2、这波股市和经济调整,需要多长时间?

3、为什么我们的机构和政府只增持了ETF,而不是降息降准?

首先来看一下,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反复和变卦,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上周的单仁行上,我就提出了两大猜想,其中的猜想二就是未来关税战会峰回路转。

特朗普已经多次在过往的商业案例中表现出利用虚张声势、操控舆论跟对手进行心理博弈的惯用套路。

当然,当了总统也不例外,这已经是特朗普的套路了。

当然,这次的关税战,已经不是天灾的危机,而是人祸的衰退。

天灾的危机会很快的消除,类似2020年的疫情,而且全球国家都会同仇敌忾的推出刺激经济政策。

但是人祸的关税战,是没有赢家的地球内卷,局面可能是双输。

当然,这次的关税战,已经不是天灾的危机,而是人祸的衰退。

天灾的危机会很快的消除,类似2020年的疫情,而且全球国家都会同仇敌忾的推出刺激经济政策。

但是人祸的关税战,是没有赢家的地球内卷,局面可能是双输。

特别是在美国国债突破36万亿美元、社会分裂加剧的背景下,特朗普贸然升级关税,145%关税可能会导致美国普通家庭年支出暴增,90%成本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

同时,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解决制造业空心化(制造业占GDP仅9.98%)、贸易赤字(占GDP3.1%)等结构性问题。

但他忽视了美元霸权带来的特里芬困境:贸易逆差是维持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的必然代价。

第二个关注的问题,就是这波关税战,股市和经济调整有多长时间?

我从过去45年的数据看,美股跌幅>20%就会进入经济衰退期,根据以往统计,持续时间是12.6个月。

美国正处于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边缘,目前跌幅是21%,一旦进入经济衰退,以往过去5次持续时间就是12.6个月,也就是一年多。

当然,中国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像资本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波下跌,但在国家队、平准基金出手后,逐步恢复。

从以往2008年经济危机、2010年欧债危机、2018年中美贸易战、2020年疫情的表现来看,政策推出后,A股各大指数短期内会受到冲击,但是在60天就会迎来不同幅度的涨幅。

像中美贸易战就出现了27%的涨幅,2020年疫情也出现过23%的上涨。

从第三个大家关注的问题来看,很多朋友和我一样觉得奇怪,为什么目前只是增持大盘ETF,而不是降息降准?

我分析原因有三个:

第一、当前中美利差倒挂,如果降息降准,可能加剧资本外流压力,导致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贬值,离岸人民币一度达到7.42的新高。

央行需要优先维护汇率稳定,避免形成“降息—贬值—外资流出”的恶性循环。

同时,银行的净息差也达到历史极限,如果降息,会进一步压缩银行利润空间,相比之下,定向增持ETF可以直接稳定市场情绪,还不冲击银行资产负债表。

第二、政策工具箱的优先级选择。

降准降息是属于“中长期经济刺激政策”,需要配合实体经济恢复节奏。

但目前市场暴跌是因为关税升级,而不是流动性危机,单纯释放流动性很难有效传导到实体,政策重心也就偏向“止血”,而非“输血”。


第三、政策出台的潜在时间窗口。

4月中下旬的政治局会议可能会明确稳增长方向,到时候的降准降息可以和财政政策形成合力,例如2020年3月暴跌后,央行在政治局会议次日宣布定向降准。

同时,如果5月美国降息,中美利差压力就会缩小,就可能打开降息窗口,历史经验显示,2015年、2020年、2024年,央行都是选择在美联储政策降息明朗后才出手。

所以,我想最快也要过1个月,慢的话三个月,我们才能恢复一部分元气,更好的看清局势。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来源:单仁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