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7日,一则来自英国媒体的报道将罗马尼亚推向了风口浪尖,该国极右翼前总统候选人卡林·乔治斯库在去年12月首轮总统选举宣布无效后,被正式指控试图发动政变。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9月17日,一则来自英国媒体的报道将罗马尼亚推向了风口浪尖,该国极右翼前总统候选人卡林·乔治斯库在去年12月首轮总统选举宣布无效后,被正式指控试图发动政变。
与此案一同被指控的,还有前法国外籍军团士兵、刚果民主共和国民兵头目霍拉蒂乌·波特拉及其20名同伙,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现年63岁的卡林·乔治斯库曾是去年罗马尼亚总统选举中的一匹“黑马”,在11月举行的首轮投票中,这位极右翼人物意外领先,让许多观察家大跌眼镜。
然而,他的迅速崛起被官方认定为“不自然”,罗马尼亚情报部门指出,乔治斯库在社交媒体上的爆炸性人气并非源于本土支持,而是一场由境外精心策划的大规模影响力行动的结果。
与乔治斯库相比,霍拉蒂乌·波特拉的形象更具传奇色彩,这位前法国外籍军团士兵后来成为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民兵头目,经历充满暴力与动荡。
检察官指控他领导着一个具备军事能力的团伙,并试图将暴力政治文化引入罗马尼亚,据悉,波特拉目前仍在逃,可能已在俄罗斯寻求庇护,这为案件增添了一层国际博弈的色彩。
此外,极右翼联盟救国阵线党领袖乔治·西米翁作为乔治斯库的政治盟友,在后续重选中接棒参选,而最终获胜的尼库索尔·丹,作为亲欧盟的自由派代表,他的胜利被西方观察家视为罗马尼亚亲欧路线的巩固。
总检察长弗洛伦塔则成为揭露这一阴谋的关键人物,他的办公室提供了详细的调查发现。
根据罗马尼亚检方的指控,这场未遂政变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层面:一是通过非法手段影响选举,二是在选举结果不利时直接诉诸暴力。
在选举干预方面,调查人员发现了大规模网络操纵的证据,超过2000个Facebook页面被用于传播支持乔治斯库的内容,TikTok上更是出现了由2万余个自动化账号组成的传播网络。
这些账号在选举关键期密集发布内容,使用人工智能生成逼真的图文和视频,对选民进行针对性宣传,与此同时,罗马尼亚机场和公共机构遭受了一系列协同网络攻击,造成服务中断和公共秩序混乱。
当宪法法院以“存在俄罗斯干预”为由宣布首轮选举结果无效后,乔治斯库便与波特拉及其团伙在一家马场秘密会面。
今年2月下旬的警方突袭行动揭示了这场阴谋的严重性,在多地同时进行的行动中,警方查获了大量武器、黄金和现金,检方称这些物资将被用于实施暴力夺权行动,包括对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关键设施发动袭击。
这场政治危机的起点可追溯到2024年11月的总统选举首轮投票,当乔治斯库意外领先时,国内和国际观察员就开始质疑其突然崛起的真实性,12月初,宪法法院作出罕见裁决,宣布首轮选举结果无效,理由是存在外部干预的确凿证据。
12月8日成为危机的关键转折点,罗马警方宣布挫败了一起针对布加勒斯特的袭击计划,这后来被证明是政变阴谋的核心部分,同月内,乔治斯库与波特拉的马场会面发生,尽管当时外界对此一无所知。
进入2025年,2月下旬的突袭行动揭开了阴谋的更多细节,查获的物证让检方有了提出正式指控的底气,5月重新举行的选举成为政治较量的另一个舞台,乔治斯库被禁止参选后,其盟友西米翁代表极右翼阵营出战。
西米翁在首轮投票中的戏剧性获胜曾让支持者欢呼,但最终在第二轮败给亲欧盟的丹,标志着这场政治危机暂时告一段落。
随着9月17日英媒详细报道指控细节,以及2026年初可能开始的审判,这一事件远未结束,将继续影响罗马尼亚的政治进程。
总检察长弗洛伦塔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混合战争”概念,他指出,被宣布无效的2024年选举是“俄罗斯策划的一场混合战争的结果”,这种新型冲突模糊了和平与战争、真实与虚假之间的界限。
在这种战争模式中,传统军事行动被网络攻击、虚假信息和政治颠覆所取代,攻击者利用目标国家的民主开放性和技术依赖性,通过多重手段制造混乱、破坏信任、影响决策。
在罗马尼亚案例中,这种混合战争表现为网络水军、机器人账号和AI生成内容的协同运作,结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最终试图通过暴力手段完成政治颠覆。
针对这些严重指控,各方的反应不尽相同,乔治斯库否认所有指控,并反过来指责当局“通过欺诈、阴谋和分裂手段进行统治”,这种相互指责恰恰反映了当前政治环境中真相与虚假信息难以区分的困境。
随着审判日期预计在2026年初确定,这一事件远未画上句号,乔治斯库的支持者可能会继续质疑指控的政治动机,而波特拉的可能避难地俄罗斯,则可能成为罗俄外交关系的新摩擦点。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