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四时,阳春春湾镇雾气未散,42岁的阿伟打着手电筒钻进杉木林。手电光扫过湿润的腐殖土,突然定格在一丛油绿叶片的阴影下——春砂仁花苞正悄悄探出头来。阿伟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拨开叶子,用手指轻轻触碰花苞“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授粉了。”
在阳春,时间是以春砂仁开花结果的次数计算的。
凌晨四时,阳春春湾镇雾气未散,42岁的阿伟打着手电筒钻进杉木林。手电光扫过湿润的腐殖土,突然定格在一丛油绿叶片的阴影下——春砂仁花苞正悄悄探出头来。阿伟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拨开叶子,用手指轻轻触碰花苞“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授粉了。”
春砂仁,这味知名南药自古便是中医推崇的养胃圣品。当下,南方农村报让这稀世珍宝焕发新生,推动其与新会陈皮、化州橘红并称为“广东三宝”,成为广东人自己的手信。
“嫩果一般是在小暑前后收获,老果在立秋前后。并且要赶在露水收干前采,这时候的辛香气最足。”阿伟拿着去年收获的春砂仁干,指甲掐开果皮,捻碎里面的小籽,一股浓郁的辛香扑鼻而来,那是砂仁特有的香气,是“广东三宝”的道地生气。
独特的芳香,独属于春砂仁。这味道,阳春人闻了千年,如今献礼世界。
春砂仁的“野性基因”
在68.37%森林覆盖率的阳春,砂仁是唯一被允许“野蛮生长”的作物。只肯寄生在桫椤、杉木荫蔽下的腐殖层,根系与菌丝共生,拒绝大棚驯化。
取“漠水之阳,四季如春”之意的阳春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由于全境群山环抱、四面环山,风速小,风害少,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
春砂仁在这里享受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每一颗果实都蕴含着大地的精华和时间的馈赠。阳春的土壤肥沃而疏松,富含有机质,为春砂仁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而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更是使得春砂仁具有了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品质和药效。
阳春肥沃而疏松的土壤,为春砂仁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阿伟说,春砂仁的种植和管理是一门学问,需要耐心和细心。从选地、整地、播种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春砂仁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最佳采收期。在这漫长的生长过程中,种植户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观察和调整,以确保春砂仁能够健康地生长。
根据华南农业大学检测显示,阳春砂仁乙酸龙脑酯含量达3.38%,为外地砂仁的数倍,这是暖胃止痛的核心成分。春砂仁的“野性基因”不仅赋予了它独特的品质和药效,更让它成为了阳春人民心中的骄傲。南方农村报深入产区、产地,优选上品春砂仁,只为让更多人了解这份来自自然的馈赠。
与时间谈判的古法匠艺
每逢立秋,阳春市春城街道蟠龙金花坑春砂仁基地的烘焙场,总弥漫着一股独特的香气。这是春砂仁在经历长时间的生长与积累后,即将迎来化蝶的时刻。
阳江市非遗金花坑春砂仁烘焙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谢冠介绍:春砂仁在烘焙的过程中火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烘焙炉温度要保持在70℃-80℃之间,而且隔一段时间,还要停火降温。如此反复烘焙,才能保存春砂仁的有效成分。
春砂仁烘焙讲究火候。
“产地和工艺决定了春砂仁的品质,所有产品都是我们用心之作。”谢冠在推荐春砂仁时曾表示,“烘焙的春砂仁比晒干的春砂仁更易于保存、不易变质。而且更能巩固和增强药性。”
三清、三烘、三焙、三熏,这是传承了1300年的古法烘焙春砂仁工艺。若要烘焙出高品质的春砂仁,烘焙师傅们须得把十二道工艺做到极致,达到“望气而知止焰,触炉而知降温,听声而知质地,闻香而知臻品。”的境界。在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的烘焙工艺后,春砂仁才最终成为我们熟知的春砂仁干品。
药食同源的养胃珍宝
阳春人常说:“胃不舒服?砂仁在米缸等你。”
春砂仁作为一味草药,在中国的应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隋唐时期,很多书籍都提到了“缩砂密”,也就是砂仁,说它们出自波斯国。春砂仁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原产砂仁。
春砂仁浑身是宝,花、果、根、茎、叶均可入药。《中国药学大辞典》载:“阳春砂仁饱满坚实,气味芬烈……其他砂仁则干缩扁薄,气味俱弱。”《本草纲目》上也载有:“姜科植物春砂仁,性温味辛,功用行气调味,和胃醒脾,主治胸脘胀满,胃果食滞,噎膈呕吐等症。”对阳春砂仁推崇之至。在2000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的中药成方中含砂仁的就有21种之多。
春砂仁全身都是宝。
砂仁蜂蜜水唤醒沉睡脾胃,对付宿醉后反酸。砂仁鲫鱼汤治愈996青年的慢性胃炎,奶白汤里浮着褐色春砂仁粉像点点星光。一碗砂仁蒸排骨,香气四溢,是孩子们的最爱。
春砂仁,这小小的果实,在阳春人的手中,被赋予了无限的可能。作为“广东三宝”之一的它,不仅凝聚阳春人民的心血,也是南方农村报送给四方的养胃护胃珍宝。
【撰文】唐瑞谦
【来源】南方农村报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