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你是被迫创业,还是裸辞主动创业,或是正打算创业,一定要看完这篇文章,少走弯路,少浪费时间。为什么说创业路上有90%的人都在假创业,别着急,看完再反驳我,我也是在创业路上摸索的新手,欢迎探讨。
我认识两个人。一个人是主动辞职创业,每天在朋友圈打卡,晒各种照片、早上的励志语录,好似一未来独角兽创始人的气势。可半年过去,项目没起色。
第二个人默默开了一家小工作室,不怎么发朋友圈,大家只知道他大概是做什么业务的。可他每个月都有稳定订单,现金流持续正向,还雇了两名兼职帮手。
一个光鲜闪耀的“假创业”者,一个低调的走在创业路上的人。
我不反对商业模式中告诉大家要学会发朋友圈做营销,但是我更相信老总宗留下的那句:事以密成,尤其在你还没确定项目的时候。很多人连创业、事业、赚钱都分不清楚,就高呼呐喊,我创业了!
如果你正在这些误区里转圈,一定要尽早脱身。看看你种了几条?
很多人是先喊口号,再找项目。朋友圈、名片、定位都很齐全,但客户和现金流却迟迟没来。
如遇到这种情况,别先说你是创业者,先问自己:
谁是我的客户?他们有什么实际需求?你能解决客户什么问题?能不能通过最小周期来一轮付费验证?能拿到第一批真实订单,才算真正上路。
一次直播爆单,几笔咨询成交,那是赚钱,但不是创业。赚钱是短期结果,创业是长期模型。没有复购,没有可持续系统,今天赚到的,明天可能就蒸发。
解决方案:
去学习区分:一次性收入、复购收入、订阅收入。设定门槛:连续 3 个月现金流能自我循环。设计复购机制,让客户留下来。很多所谓的“创业”,尤其现在高喊的一人公司,其实都是“替平台打工”、成交、交付都靠自己,结果是人停业务停。
解决方案:
画出最小业务流程图:引流—成交—交付。做一次“替身测试”:别人照流程能跑 70% 效果。把可复制的部分模块化:话术、模板、交付包。很多人谈梦想很激动,一问利润表立刻沉默。CAC(获客成本)、LTV(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全都不清楚。没有这两笔账,根本不算创业。
解决方案:学算账
写计划、打卡、喊口号都很积极,可真正掏钱做实验的人少之又少。创业不是表演努力,而是用有限资源去验证不确定性。
解决方案:
赚钱:短期的货币结果,可以来自副业、投机或一次性项目。事业:长期的个人使命感,未必盈利,但能让你坚持。创业:找到可复制的价值主张,搭建能离开创始人独立运转的系统,并用真实现金流验证可持续。分清三者,你才不会被表象迷惑。
假创业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停留在假象里。
真正的创业,是一个个算得清的账、一个个跑得通的模式。创业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长征。它需要清醒的头脑,也需要敢闯的心。
所以,当你还在迷茫的时候,别急着质疑自己是不是“假创业”,先问清楚:
我做的事,能不能长期赚钱?我有没有找到客户真正的需求?我的模式能不能不断迭代升级?做出最小化产品(MVP),低成本先验证。在小规模跑通后,再扩张。答案不一定完美,但只要你敢于直面这些问题,就已经走在真正创业者的路上了。
愿每一个正在路上的你,都能把“假创业”变成真事业。
我会持续分享创业路上的思考与方法,如果你不想一个人摸黑走路,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把路走得更清楚、更稳。
来源:弥雅MY心灵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