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外媒,“中国制造2025”已基本实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8 18:32 1

摘要:十年前,“中国制造2025”这计划一出,好多西方媒体和专家就摇头叹气,说中国这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高科技领域哪会那么容易追上人家积累几十年的技术壁垒。

十年前,“中国制造2025”这计划一出,好多西方媒体和专家就摇头叹气,说中国这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高科技领域哪会那么容易追上人家积累几十年的技术壁垒。

到2025年上半年,计划里的260多个目标已经完成86%以上,剩下几个也眼瞅着年底就能收尾。

英国《经济学人》里有一篇名叫“一个让中国官员都不敢提名字的计划”的报道,里面承认中国在电动车、太阳能这些领域已经甩开对手一大截,担心这会颠覆全球贸易规则。

美国参议院去年底的报告也直言,中国在九大重点产业上基本达标,只剩农业机械和高端机床还有点差距。

这不就是事实吗?中国制造业从低端代工爬到高科技领跑者,靠的不是空谈,是实打实的投入和执行力。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迈向制造强国战略的开局纲领。

核心目标是通过创新驱动,让制造业从“中国速度”转向“中国质量”,到2025年核心材料国产化率达到70%。

计划锁定十大重点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这些领域都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相关的,瞄准全球价值链高端。十年来,中国砸进去的钱可不少,专项资金、税收优惠、低息贷款一应俱全,还鼓励企业海外并购和研发补贴。

据联合国统计司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占全球的31.6%,超过美德日韩英的总和。

新一代信息技术,这块是中国被美国卡脖子的重灾区,但也最有突破。华为在5G基站全球份额稳居第一,2024年专利申请量又破纪录。

尽管芯片禁运闹得凶,中芯国际今年上半年已经量产7纳米工艺,5纳米也在测试阶段。

2024年,中国半导体出口额达到159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第一次超过手机出口,成为单一商品出口冠军。

国产化不光是技术,还带动了供应链升级。像华为的麒麟芯片,现在100%用本土材料,供应链企业从上游硅片到下游封装,全都本土化了。

这不光省了外汇,还让小厂小企跟着沾光,出口到东南亚的芯片组装线订单爆满。

《纽约时报》去年报道过,说中国在信息技术上的自给率从2015年的20%蹿到现在的75%,这速度让他们直呼“不可思议”。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这块,进展也挺亮眼。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机床生产国,2024年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新松机器人这样的企业,伺服电机精度已经追平日本的发那科。

问题出在高端上。国产数控机床全球市场份额还不到10%,精度和稳定性跟德国DMG Mori有差距。但今年上半年,沈阳机床的i5智能系统已经在汽车厂落地,效率提升30%。

机器人方面,2024年出口量超10万台,主要去印尼和越南建厂。这领域接地气的地方是,它直接帮制造业降本增效。

航空航天装备是另一个硬骨头,但中国啃下来了。

C919客机在2023年首飞商业线,2024年交付14架,运客超百万架次,打破波音空客垄断。J-20五代机批量服役,2024年底六代机试飞视频一出,全球军迷热闹了起来。

无人机市场,中国占70%,大疆的消费级产品出口到200多个国家。航天发射2024年68次,位居世界第二,次数只差SpaceX几次。

中国航空自给率从2015年的30%到现在的60%,商用飞机国产化率达40%。

像成飞集团的复合材料,现在从进口转国产,成本降一半。接地气说,C919票价比空客低10%,老百姓坐着实惠,航空公司省钱还能多飞航线。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中国稳坐头把交椅。2024年造船完工量占全球55.7%,新接订单74.1%,手持订单63.1%。前30大造船企业里有16家中国人,全球每三艘新商船就有两艘中国造。

中船集团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液化技术全球领先,出口到卡塔尔和澳大利亚。2024年三大指标全线飘红,比2015年翻了三倍。

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中国船东控制全球运力20%,拉动了沿海就业。大连和上海的船厂,工人从焊工到设计师,全链条升级,平均工资涨了40%。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中国高铁里程2024年达4.8万公里,全球第一,比二到十名总和还多。中国中车占高铁市场53%,出口到印尼雅万高铁和泰国轻轨。

“复兴号”时速350公里,2024年客运量超20亿人次。中国中车(CRRC)的磁悬浮技术,今年在上海测试,噪音低能耗省。

这产业中国已建起世界领先体系,海外市场虽起步晚,但潜力大。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这可是中国王牌中的王牌。2024年产销量1288万辆,同比增长34.4%,渗透率40.9%。比亚迪刀片电池续航超600公里,出口585万辆,连续两年全球第一。

宁德时代电池市占率全球第一,2024年装机量占总销量的60%。从2015年补贴起步,到现在零补贴纯市场驱动,成本降到每千瓦时0.3元。

中国EV产业链完整度99%,从矿石到电机全覆盖。

电力装备,中国光伏和风电全球霸主。2024年光伏产能占80%,新增装机占全球一半以上,风电70%。国家电网的超高压输电,跨区送电超1亿千瓦。

清洁能源发电量占社会增量一半,碳排放强度降48%。隆基绿能的单晶硅效率25%,成本全球最低。IRENA数据显示,中国为全球提供80%光伏设备。

农机装备,中国有13家企业进全球50强,2024年销售额418亿美元,占17.2%。海外销量44%,比十年前翻八倍。

雷沃重工的智能拖拉机,GPS精准播种,亩产增15%。

虽总量不及约翰迪尔,但智能农业弯道超车,物联网监控从田间到仓库。接地气说,东北大豆田用上无人驾驶收割机,农民少出力多收成。

据中国农机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出口到非洲和南美,帮当地增产20%。

新材料领域,23所高校进全球50强,万华化学MDI产能全球第一,荣盛石化聚烯烃市占率10%。碳纤维国产化率60%,航空级用量翻倍。

软科排名2024年,中国新材料论文引用率全球第二。接地气讲,手机壳从塑料换复合材料,轻了耐摔了,消费者买账。企业像中科院的石墨烯项目,商用化率达30%。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从被垄断到自给自足。

2024年10家企业进全球百强,迈瑞医疗逼近前20。新冠疫苗和mRNA技术,国产率95%。恒瑞医药的抗癌药,价格下降70%,出口欧盟。创新药通过FDA认证超20个。

2018年,中美贸易战一打,美国禁华为芯片,欧盟也跟风审查投资。中国反而加大自主研发,2020年疫情后,数字经济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率达60%。

国家基金投了上万亿,鼓励产学研合作,像中科院和企业联手攻关。

计划虽“名存实亡”,但实质上超额完成。南华早报今年4月统计,260个目标有86%达标,电动车、造船、高铁领跑,航空和半导体接近。

“中国制造2025”不是终点,是起点。它证明了专注执行加市场驱动,就能逆转劣势。中国制造业这十年,干出了名堂,展望下个十年,估计还得继续惊掉一堆下巴。

参考资料:

1、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凸显“大国制造”魅力 国际商报 2025年09月18日

2、CounterPoint:2025 上半年中国国产新能源汽车占比逼近 90% IT之家 2025-09-18

来源:南京说故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