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驱动因素:环保政策加码促使下游企业(如电厂、焦化厂)优先采购低硫煤以降低硫排放,叠加可能存在的阶段性补库需求。
当前中国煤炭市场呈现区域与品种分化格局,具体分析如下:
1. 鄂尔多斯低硫煤结构性上涨
驱动因素:环保政策加码促使下游企业(如电厂、焦化厂)优先采购低硫煤以降低硫排放,叠加可能存在的阶段性补库需求。
价格逻辑:优质煤种供需偏紧推动小涨5-10元,但涨幅受限,反映市场对高价接受度仍谨慎。
2. 榆林市场稳中分化
块煤回暖:化工、冶金等非电行业需求边际改善,带动块煤拉运量回升,但产能释放充足抑制价格上涨,维持价格稳定。
区域对比:与鄂尔多斯差异表明当前涨价依赖特定需求(低硫、化工用煤),非普适性行情。
3. 港口与电厂博弈加剧
库存动态:港口去库或因发运成本倒挂导致贸易商挺价,但终端电厂库存高达18天,日耗低位运行,采购以长协为主,市场煤压价意愿强烈。
价格传导阻滞:港口降库未能有效提振煤价,凸显下游高库存对价格的压制作用。
后市关键变量
非电需求韧性:若基建/制造业持续复苏,块煤、化工煤需求或支撑区域价格。
冬季备货节奏:冷冬预期可能提前触发电厂补库,扭转当前低日耗格局。
政策调控风险:发改委对煤价异常波动的监管力度及进口煤政策调整。
结论:当前煤市处于"弱现实与强预期"交织阶段,结构性机会与整体承压并存。低硫煤溢价反映环保刚性需求,而电力需求疲软制约全局上涨空间,需警惕高库存下价格阶段性回调风险。
来源:乌金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