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书包和文具,开学更需警惕在网络世界的“情绪陷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17:18 1

摘要:学生们返校上课已经半个多月了。但很多家长可能没有想过,他们手机里的社交软件,可能正在悄悄影响他们的情绪,甚至诱发一些不健康的行为,比如非自杀性自伤(简称NSSI)?

学生们返校上课已经半个多月了。但很多家长可能没有想过,他们手机里的社交软件,可能正在悄悄影响他们的情绪,甚至诱发一些不健康的行为,比如非自杀性自伤(简称NSSI)?

听起来有点吓人,但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

算法怎么成了“情绪放大镜”?

现在很多App都会用算法推荐我们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比如某个同学心情不好,搜了一下“怎样缓解痛苦”,接下来可能就会不断刷到类似的内容——悲伤的文字、消极的图片,甚至自伤相关的信息。

看多了,手机就好像变成一个“回音壁”,总在重复同样的声音。一些同学可能会误以为:“原来不止我这样”“大家都这么做”,不知不觉中,就把自伤当成了“正常”的情绪出口。

网络社群:是支持,还是陷阱?

有些孩子会在网上找“同路人”,倾诉开学压力、人际烦恼,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有些群聊或社区慢慢就变了味,变成比惨大会:“我比你更痛苦”“你看我伤得更深”。更危险的是,有人还会分享自伤的具体方法,甚至把这些行为美化成为“勇敢”“真实”。

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久了,一些同学可能就会觉得:伤害自己,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

影视和文学:痛苦被“浪漫化”了

你有没有刷到过这样的视频或句子?比如“青春注定是疼痛的”“只有伤痕才能证明存在”。这些内容常常把“痛苦”包装得很深刻、很文艺,容易让情绪敏感的孩子觉得:伤害自己好像是一件很酷、很深情的事。

但现实中,自伤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口,还有心理上更难摆脱的负面循环。

那我们该怎么办?

网络不是洪水猛兽,我们可以学会更健康地使用它:

如果老是刷到让你难受的内容,记得点个“不感兴趣”,帮算法“洗洗牌”;

加群组之前先观察一下氛围,远离那些传播负能量、鼓励自伤的地方;

看到把痛苦“浪漫化”的内容,多问自己:现实中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处理情绪?

最重要的——遇到困难别自己扛。可以找信任的老师、家长,或者拨打心理援助热线。真正的支持,永远不在危险的网络小群里。

新学期不该是“一个人扛压”的开始,网络也不该是痛苦的催化剂。学会聪明地用手机,找到真正的支持系统,才是真正“酷”的事情。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长大。

专家简介

杨松

杨松:综合科副主任,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师从栗克清教授,曾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学习,任保定市肿瘤心理健康协会委员。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4年,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的诊断和治疗,对老年精神疾病,脑血管病及各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作者简介

郝旭光:本科学历,护师,2020年参加工作,擅长精神疾病护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临床精神科护理信念。

综合科简介:

综合科是由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与我院联合成立的特色科室。科室本着“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宗旨,加强队伍素质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争创优质服务新模式。共设置有床位41张,现有精神科医生7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精神科护士13人。

综合科主要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同时收治伴发躯体疾病的精神障碍患者,如:脑梗死所致的精神障碍,脑出血后遗症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卒中后抑郁,器质性失眠,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抑郁、焦虑、躁狂等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还包括精神疾病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躯体疾病的精神疾病患者。本科兼具精神科与内科的特色,为此类患者提供了更为专业的医疗服务。医护人员技术精湛、服务质量好,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形式多样的心理治疗。同时综合科还承担面向院内内科类疾病的会诊工作。

供稿科室 | 综合科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