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欧洲血液协会(European Hematology Association, EHA)发布了备受瞩目的《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LBCL)管理指南》,为这一异质性极强的恶性肿瘤提供了全面、权威的临床指导。该指
编者按:近日,欧洲血液协会(European Hematology Association, EHA)发布了备受瞩目的《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LBCL)管理指南》,为这一异质性极强的恶性肿瘤提供了全面、权威的临床指导。该指南由欧洲23位顶尖专家,涵盖血液学、病理学、核医学、放射肿瘤学等多个领域,并首次纳入患者代表共同制定。在最近的2025 EHA 年会上,项目核心成员、来自法国的Catherine Thieblemont教授对该指南进行了解读。本文将基于Thieblemont教授的报告,系统梳理新版指南在诊断、分期、一线治疗及后续策略中的核心要点与变革。
精准诊断与风险分层:奠定个体化治疗的基石
新版EHA指南首先强调了精准诊断和全面风险评估在LBCL管理中的核心地位。Thieblemont教授指出:“我们的共识是,所有诊断必须基于经验丰富的血液病理学专家,并采用全面的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和分子检测标准。”指南推荐,IHC应至少包含CD20、BCL6、CD10、MUM1、MYC、BCL2、Ki-67和CD5等标记物,以准确界定LBCL亚型。
在分子层面,指南明确将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MYC重排作为关键步骤。一旦MYC呈阳性,则必须进行BCL2和BCL6的FISH检测,以识别预后极差的“双重打击”或“三重打击”淋巴瘤。Thieblemont教授补充道:“尽管细胞起源(Cell of Origin, COO)分型,如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和活化B细胞样(ABC),具有重要的预后信息价值,但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支持其直接指导一线治疗选择。”
在分期与风险评估方面,指南确立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的“金标准”地位。Thieblemont教授强调:“PET在评估结外病变方面远超传统的骨髓活检,并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因此,除非怀疑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否则常规骨髓活检已不再是必需的。”此外,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 IPI)仍是强制性评估工具,而中枢神经系统IPI(CNS-IPI)则被强烈推荐,用于指导高危患者的中枢预防策略。同时,指南也展望了新兴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前景,如代谢肿瘤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 MTV)和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认为它们比传统IPI具有更强的预后预测能力。
一线治疗新范式:基于风险分层的阶梯化策略
本次指南的最大亮点之一,是为80岁以下患者构建了基于风险因素数量的精细化一线治疗路径,打破了过去“一刀切”的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强的松)主导模式。
对于低风险患者(I/II期,0个风险因素),指南推荐采用4个周期的R-CHOP-21方案。Thieblemont教授解释说:“对于这类患者,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治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治疗毒性。若肿瘤巨大(直径>7.5厘米),可考虑增至6个周期。重要的是,若患者在足量化疗后达到完全代谢缓解,则通常无需进行巩固性放疗。”
对于中等风险患者(1个风险因素),标准治疗方案为6个周期的R-CHOP-21方案。这类患者需要在治疗中期(2-4周期后)和治疗结束时均接受PET评估,以动态监测疗效。
对于高风险患者(≥2个风险因素),指南首次将Pola-R-CHP方案(维泊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强的松)列为首选推荐,而6个周期的R-CHOP-21方案则作为替代选项。这一变革是基于POLARIX研究的突破性成果,该研究证实Pola-R-CHP方案相较于R-CHOP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特殊亚型与复杂情况的应对策略
指南对多个临床常见的“特殊情况”给予了详细指导,体现了高度的临床实用性。
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高风险:对于CNS-IPI评分为4-6分或特定部位(如睾丸、乳腺、肾上腺等)侵犯的患者,指南建议进行基线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和脑脊液检查。Thieblemont教授特别指出:“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因缺乏疗效已不再被推荐。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的有效性虽存争议,但若要使用,我们建议在全身化疗达完全缓解后给予至少2个周期。”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指南推荐采用R-CHOP-14或DA-EPOCH-R等强化方案,并明确指出应避免使用标准的R-CHOP-21方案。对于化疗后实现完全代谢缓解的患者,可豁免纵隔放疗。
原发睾丸淋巴瘤:治疗策略为6周期R-CHOP联合对侧睾丸放疗及CNS预防。
年老/体弱患者(>80岁):指南强调了老年综合评估(Geriatric Assessment)的重要性,并推荐对身体状况尚可的患者使用R-mini-CHOP方案。对于存在心脏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考虑无蒽环类药物的治疗方案。
二线及后线治疗:CAR-T与创新药物引领未来
对于复发/难治性LBCL,指南根据复发时间点进行了明确的治疗路径划分。
早期复发/难治(一线治疗12个月内):对于适合接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的患者,指南推荐使用已获批的CAR-T产品(如Axi-cel, Liso-cel)作为标准二线治疗。Thieblemont教授表示:“这是LBCL治疗领域的重大进步,CAR-T疗法为这部分预后最差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治愈希望。”对于不适合或无法接受CAR-T治疗的患者,可考虑Glofitamab(一种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GemOx化疗或参加临床试验。
晚期复发(一线治疗12个月后):对于适合移植的患者,传统的挽救性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仍是标准选择。对于不适合移植的患者,治疗选项与早期复发非CAR-T候选者相似。
在三线及以上治疗中,指南列举了多种选择,包括CAR-T细胞疗法、Loncastuximab tesirine(抗体偶联药物)、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等,强调决策需高度个体化,并强烈推荐活检以明确复发后的病理特征。
远期管理与生存者关怀:从治愈到健康生活
指南最后一部分聚焦于患者的长期随访与生存质量,提出了系统性的管理建议。Thieblemont教授总结道:“治疗的结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强烈建议为每位患者提供一次治疗结束后的全面咨询。”指南反对在无症状患者中进行常规的影像学监测,但建议对有资格接受CAR-T治疗的高危患者,在首次治疗结束后一年进行一次PET扫描。此外,指南还涵盖了对继发性肿瘤、心脏毒性、神经病变、疲劳和心理健康的长期监测与管理,真正实现了对患者的全程关怀。
结语与展望
本次EHA新版LBCL管理指南的发布,是欧洲乃至全球淋巴瘤领域的一次重要里程碑。它基于严谨的循证医学证据,通过多学科专家的智慧碰撞和患者的积极参与,构建了一套覆盖诊断、治疗到长期生存的全流程、精细化、个体化的临床决策框架。正如Thieblemont教授所言,这份历时六个月凝聚共识的指南,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清晰的诊疗路径,也彰显了欧洲血液学界在全球肿瘤诊疗领域协同创新的领导力,最终将为广大LBCL患者带来更优的生存获益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来源:肿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