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肖峰艺术馆肖峰与宋韧的近百件凝结着革命理想与人文情怀的作品首次以展览的形式系统性呈现。93岁高龄的肖峰现场捐赠了二人80年艺术生涯的503件作品,涵盖其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创作风貌。
4月9日,值中国美术学院97周年校庆之际,肖峰艺术馆开馆暨“时代之子——肖峰、宋韧艺术展”开幕式在杭州举办。
肖峰艺术馆肖峰与宋韧的近百件凝结着革命理想与人文情怀的作品首次以展览的形式系统性呈现。93岁高龄的肖峰现场捐赠了二人80年艺术生涯的503件作品,涵盖其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创作风貌。
开幕式现场此次展览分为“旅苏菁华——肖峰留苏作品”“激情赋彩——肖峰归国作品”“同志同心——肖峰、宋韧合作作品”“韧心写照——宋韧作品”四个单元。行走于展览间,就像翻开了一部凝结着从抗战烽火走向民族独立复兴与文化融合自强的时代精神图册。恰如肖峰之于艺术的理解:“艺术同国家同呼吸,才能发出真正的生命力。”肖峰与宋韧的艺术创作始终与家国命运和时代轨迹休戚相关,在战火纷飞中淬炼出艺术理想,至和平年代仍笔耕不辍。
肖峰与宋韧肖峰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12岁便投身抗战文艺宣传,童年的部队生活和对社会的深入观察,为他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后在杭州国立艺专的学习经历,让他得到了林风眠、黄宾虹、刘开渠、江丰等名家的指导,后与林岗、全山石、邵大箴、钱绍武、周正、齐牧东等人同赴列宾美术学院留学。肖峰从革命战场到艺专、再到留苏的艺术道路“三级跳”中,形成了自身将中国的写意手法结合油画丰富色彩的独特艺术风格,捕捉瞬间动态的创作个性也让他的作品充满激情与灵性。

展览现场肖峰不仅是一位有着高远理想追求的艺术家,更是兢兢业业为国家培养美术人才的教育家。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第十任院长,他以特有的思想活力和锐意改革,带领美术学院打开了20世纪90年代的新气象。而宋韧也执教杏坛40余载,夫妻二人将艺术教育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相结合,推动了学院的革新,为培养新一代的艺术人才注入了新的活力。
许江致辞开幕式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谈道:“肖峰与宋韧两位老师共同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画作,且大都与他们的革命经历和记忆相关,秉持着从革命烽火中熏陶而来的文化视野和浓浓的艺术情怀,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战士的激情与胸怀。他们将画笔对准革命领袖和革命人民,为最可爱的人写照、树魂。他们身上总是蕴含着一种师者加老八路的温文和侠义,慈怀善意、乐于助人,对待生活总有一种特殊的炽热与感动人心的乐观和宽容。他们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500余件作品捐献给国家,我想这些作品将永远留在这里,记录时代、展示风采、激励后人、凝聚艺心。”
范迪安致辞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表示:“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期,肖峰与宋韧两位先生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以炽热的情感再现革命历史,他们的油画《辞江南》《战斗在罗霄山上》《芦苇丛中任我行》《拂晓》等已成为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的经典。肖峰在留学期间,深研西方油画创作技巧和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传统,同时具有探索油画民族化的自觉,将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与西方绘画技法有机融合,在崇高的美学中展现出清新抒情的诗意,其作品极具思想的深度和人性的温度,体现出中国油画的文化风范。此外,肖峰多年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金一斌致辞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说道:“在任院长期间,肖峰开拓进取,引领中国美术学院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始终坚持‘直面时代、扎根人民’的理念,为中国美术教育注入了活力。此次肖峰艺术馆的落成,既是对其艺术人生的永恒纪念,也为杭州增添了新的文化地标。作为美术教育阵地,中国美术学院将从三方面全力支持艺术馆发展:深化学术研究,挖掘肖峰艺术的时代价值;打造育人课堂,让青年学子在真迹中感悟‘为艺术战’的精神;推动文化传播,助力杭州建设‘东方艺术之都’。”
西蒙·米哈伊洛夫斯基向肖峰先生赠予列宾美院建校260周年杰出贡献纪念奖章
米哈伊洛夫斯致辞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院长西蒙·米哈伊洛夫斯基回忆了肖峰20世纪50年代在学院求学期间对艺术创作的坚定信念,指出大自然是其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虽然时间流逝,但他的艺术作品保存了那个年代最美好的一切。相信肖峰艺术馆的开馆,将为艺术交流搭建新桥梁,有力推动艺术事业的发展。
余旭红主持展览开幕式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表示:“肖峰与宋韧的艺术创作以中西合璧的独特语言和深厚的历史人文情怀而闻名,其作品承载着时代的记忆与艺术的哲思。当走进展厅,阅读他们的作品和艺术生涯时,大家必定会沉浸于大气磅礴的时代气息,感动于生动细节的人性描绘,从而共鸣于展览主题——时代之子。”


展览现场肖峰艺术馆的落成,正是对这位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的时代艺术家的致敬。作为凝练传统与当代的艺术新坐标,肖峰艺术馆坐落于西子湖畔,由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张轲及其“标准营造”历时11年打造。
研讨会现场开幕式后,主办方举行了研讨会,与会嘉宾们就“社会革命与个体的呈现——时代精神与主题性创作”“生命成长与语言的生成——现实主义在当代”等议题进行讨论。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8日。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肖峰《娃娜大婶》 布面油画 89.5×115.5cm 1957年
肖峰《芦苇丛中任我行》 布面油画 110×186.5cm 1968年
肖峰、宋韧《白求恩》 布面油画 134×156cm1974年
肖峰、宋韧 《拂晓》 布面油画 350×180cm 1979年
宋韧 《小八路》 布面油画 80×116cm 1979年
宋韧 《原上草》 布面油画 60cm×50cm 1996年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来源:中国美术报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