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南:天坪村“辣”产业里的红色合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8 17:02 1

摘要:“多亏了‘辣味议事会’,咱们的辣椒不仅卖得出去,还能加工成泡菜赚更多钱!”近日,在重庆市巴南区圣灯山镇天坪村的泡菜加工基地,村民李大姐看着新鲜辣椒过秤入库,脸上笑开了花。

“多亏了‘辣味议事会’,咱们的辣椒不仅卖得出去,还能加工成泡菜赚更多钱!”近日,在重庆市巴南区圣灯山镇天坪村的泡菜加工基地,村民李大姐看着新鲜辣椒过秤入库,脸上笑开了花。

李大姐所说的“辣味议事会”,是由天坪村党总支牵头打造的议事平台,正像一把“红辣椒”,以火辣的干劲赋能当地辣椒、泡菜产业的全链条发展,让乡村振兴的“辣味”越来越浓。

建强“智囊团”,让议事有“底气”

在天坪村的辣椒产业起步之初,如何让散户愿意种、企业愿意收、集体能增收,成了摆在村党总支面前的难题。为此,村党总支从党员中选出懂技术、善管理、群众信得过的骨干,组建起“泡菜(辣椒)产业智囊团”,作为“辣味议事会”的“核心大脑”。智囊团成员每月分片走访种植户和加工企业,小到辣椒苗的病虫害防治,大到泡菜销路拓展,一条条带着泥土气息的诉求被记录在册。

在党员活动室里,“产业讲堂”定期开讲,农业专家手把手教大家选种育苗,营销大咖支招电商直播,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听得入神,笔记本上记满了“致富经”。正是这扎实的准备,让每一次议事都有料、有深度。

真“辣”交锋,把难题摆上台面

“收购价再降,我们就白忙活了!现在包装成本涨了三成,企业也扛不住啊!”每月一次的“辣味议事会”上,这样的争论时常上演。种植户、村干部围坐一圈,没有套话,全是掏心窝子的实在话。

此前,辣椒丰收后,运输难题让村民犯愁。议事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终商定由村党总支对接镇里,推动河桐路硬化工程纳入民生实事。如今,平坦的水泥路通到田间地头,货车直接开到基地装货。

针对泡菜加工销路窄的问题,议事会又碰撞出“保底收购+利润分红”的新方案,村经济联合社降低了前期投入风险,村民也吃下收益“定心丸”。

党员带头,让事项落地生根

“议事会定了的事,咱们党员先上!”这是天坪村党员常挂在嘴边的话。为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党员们率先在自家田里作示范,不用化学农药,改用生物防治,种出的辣椒色泽鲜亮、辣味醇厚,散户们见状纷纷跟着学。

加工车间里,党员攻坚队带头改进技术,打造标准化生产流程,还请来技术人员培训工人。如今,天坪村的泡菜合格率已从70%跃升至95%,成了商超里的抢手货。

销售环节更少不了党员的身影。他们化身“带货主播”,在直播间里推介天坪辣椒、手工泡菜,还跑遍周边展销会,把产品送进了大城市的餐桌上。

链上发力,“辣”出致富新路径

依托“辣味议事会”,天坪村的“辣”产业越做越大。村党总支对接科研院校,研发出辣椒专用生物肥,让亩产提高15%;攻克泡菜保鲜技术,让保质期延长到30天,远销外地不再是难题。

更让人惊喜的是,议事会还议出了“文旅融合”新点子。村里打造了辣椒文化田,建起传统泡菜体验坊,游客可以亲手摘辣椒、学做泡菜,感受乡土乐趣。每年举办的“辣椒狂欢节”“泡菜文化周”,吸引上万人次前来打卡,带动农家乐、民宿生意火爆。从田间种植到加工销售,再到文旅体验,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如今的天坪村,辣椒红了,泡菜香了,村民笑了。“党建+‘辣味议事会’”让小辣椒变成“致富椒”、老泡菜酿出“新滋味”,天坪村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来源:七一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