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知道鼠标手这三个字是哪里冒出来的,不过如果你长时间打游戏之后双手确实很不舒服,有时候会觉得是不是自己玩游戏时间太久了?其实这种情况除了游戏时间比较久之外,更多的还是鼠标的设计与手掌不匹配,再加上笨重的身体,很难不能出现鼠标手。
不知道鼠标手这三个字是哪里冒出来的,不过如果你长时间打游戏之后双手确实很不舒服,有时候会觉得是不是自己玩游戏时间太久了?其实这种情况除了游戏时间比较久之外,更多的还是鼠标的设计与手掌不匹配,再加上笨重的身体,很难不能出现鼠标手。
前几天我收到了雷柏 VT1 与 VT1 MAX 两款原生双 8K 游戏鼠标,这两款鼠标虽然都采用49g的轻量化设计,握在手里很舒服,我还是把这两款鼠标分开来,一只放在家中,一只放在办公室,其中性能更强的MAX则是直接仍在了桌子上,专门用来打游戏。
轻量化的设计,可以彻底告别鼠标手,这是我选择鼠标的基准。
这两款鼠标的具体配置:
雷柏VT1:原相 3398 引擎,最高 DPI 可达 26000,对于《CS:GO》这类低灵敏度的FPS游戏来说,这款鼠标可以完美的胜任,再去根据程序内调整,可以定制属于自己的DPI,当然,这对绝大多数玩家来说配置完全足够。
雷柏VT1 MAX:升级为原相 3950 Ultimate 旗舰级引擎,DPI 拉满至 45000,还支持玻璃表面追踪功能,如果你在驱动之中将其选定为狂暴竞技模式,就可以实现≥20000FPS 的扫描帧率,这个配置可以满足职业选手的需求。
在外观设计方面,这两款鼠标几乎都采用理想同的设计风格,右手对称低背造型,对于女孩子这类小手的用户来说格外的友好,同时它还可以满足抓握、趴握、指握这三种握持姿势,更适合内扣抓握,在一段时间的体验下来手腕不会感觉到酸痛。
通过上面的图片也能看到,我选择的这两款鼠标配色并不相同,其中白色的为VT1 MAX,在鼠标的侧面也印刷着MAX的标识,而VT1 橙色版则给人眼前一亮,亮橙色的设计非常好看,我很担心放在办公室会不会被其他小伙伴顺走。另外这两款鼠标的表面覆盖了亲肤防滑涂层,即使是长时间使用不会担心手汗对其的影响,也不会出现打滑。当然VT1标准版还有另外一款手感可选,皎月白和星空黑则使用了类肤磨砂工艺。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引擎有一定的差别之外,在核心微动开关上也有区别:
雷柏VT1:欧姆龙机械微动,点击寿命高达 1 亿次,轻脆段落感明显,适合办公使用;
雷柏VT1 MAX:定制光微动,寿命为1.2 亿次,按欧姆龙轻脆手感校调,触发速度更快,微动设计指令响应更迅速。
这两款鼠标虽然配置上有些许差异,但均支持原生“双 8K” 的配置,也就是无线和有线8000Hz 回报率,再去结合Nordic 54 系列主控芯片,可以最低实现0.125ms 的响应速度,可以轻松做到指哪打哪,非常跟手,如果有特殊的需要还可以通过DPI的按键进行调整,均可可兼顾办公和游戏的需要。
在配件方面8K的高速数据线拥有传输镀金 USB 接口,搭配多层屏蔽抗干扰设计,可以大幅减少对信号的干扰,鼠标底部还设有防误触 DIY 按键,玩家可根据自身使用习惯自定义功能。
而在续航方面,两款鼠标均搭载第二代 V+Wireless 2.0 无线技术,即使是在8K超核模式之下也能给出100 小时的续航能力,而在1K 回报率均衡模式下,可提供 500 小时的续航,按照这个能力来算满足日常使用和高强度游戏需要,完全足够。
在雷柏官方驱动A Hub之中可以对鼠标进行更深度的控制,比如说可以调节指针速度、DPI档位,并可以对按键进行单独的设置,让我们可以更灵活的控制鼠标。
最后,综合配置来看雷柏 VT1 系列凭借极致的轻量化设计以及原生双 8K 的高性能配置,可以覆盖办公、进阶玩家以及职业玩家的使用需求,并且再去结合性价比以及续航等维度来看,这款鼠标非常能打。
如果你也需要一款兼顾游戏和办公需要,同时还满足轻量化的鼠标,那么雷柏VT1 与 VT1 MAX都能提供畅快的体验,并且价格还能压到亲民的位置。
来源:顾拜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