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话说“白露种葱,寒露种蒜”,这句老话里藏着农民千百年来总结的智慧。每年9月7日到17日这短短十天,是种植白露葱的黄金期,早一天则苗弱易死,晚一天则减产亏本,这个时间窗口比我们想象的要精准得多。不少种植户年年种葱年年愁,要么遇到苗期大面积死亡,要么长出的葱白细
俗话说“白露种葱,寒露种蒜”,这句老话里藏着农民千百年来总结的智慧。每年9月7日到17日这短短十天,是种植白露葱的黄金期,早一天则苗弱易死,晚一天则减产亏本,这个时间窗口比我们想象的要精准得多。不少种植户年年种葱年年愁,要么遇到苗期大面积死亡,要么长出的葱白细如铁丝,卖不上价钱。到底是什么让这十天如此关键?我们又该如何把握这转瞬即逝的最佳时机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把式们常念叨:“白露葱,黄金种,差一天,亏一半。”这可不是吓唬人的话。北方地区在白露前后这十天里,气温恰好稳定在15到20度之间,土壤温度保持在18度左右,这是大葱生长的“完美温度”。在这样的环境下,葱籽发芽率能达到九成以上,根系能扎得又深又壮。更妙的是,这个时期的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每天10小时左右的光照既不会让秧苗徒长,也不会导致叶片发黄,正好让秧苗积累足够的养分迎接寒冬。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别小觑这温度的变化。一旦错失这至关重要的黄金十天,气温每降低0.5度,发芽率便会从90%急剧降至50%。那些急于提早播种的农户着实吃尽了苦头。处暑末期,气温仍超过25度,土壤处于湿热状态,种子极易发霉、根部腐烂,刚出苗便会夭折。即便种子勉强存活,长出的茎也细如吸管,经霜降一冻,叶片便会腐烂,直至来年开春都难以恢复生机。更为糟糕的是,高温高湿的环境极易诱发立枯病、霜霉病,此时即便施用再多的药物,也于事无补。
晚种带来的损失可不小呢。要是气温降到12度以下,作物的根就只能长出那么1到2条,能熬过冬天活下来的连一半都不到。这么种出来的葱白,长也长不长,顶多20厘米,吃起来口感还特别糙。收葱白的人给的价格直接砍一半。而且这作物分蘖很少,一亩地轻轻松松就少收上千斤。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没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只要掌握三个关键步骤,种出粗壮的白葱并非难事。首要之事是选对品种。北方地区适宜种植章丘大葱、铁杆大葱,而南方则需选择分葱。种子需用50度的温水浸泡15分钟以进行杀菌处理,随后用清水浸泡4小时来催芽。待种子微微露白,便可进行播种,如此操作,出苗率能高达95%。整地时,需深耕土地至30厘米,每亩均匀撒施3000斤腐熟羊粪,同时添加50斤过磷酸钙和20斤氯化钾作为底肥。起垄时,应将其整成宽40厘米、高15厘米的规格,这样能有效避免积水导致的烂根问题。播种时,要在垄上开挖2厘米深的浅沟,沟与沟之间的行距保持在30厘米,每株的株距为5厘米。播种后,覆盖1厘米厚的细土,轻轻压实,随后浇透水分。待葱苗出土后,要及时进行疏苗工作,确保每棵葱苗都拥有充足的生长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种葱如做人,都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白露时节的十天黄金期,就像人生中那些转瞬即逝的机遇,把握住了就能茁壮成长,错过了就只能望而兴叹。那些粗壮可口的大葱,从来都不是偶然长成的,而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把握的成果。
当我们看到田间地头那一片片绿油油的葱苗时,应该想到的是农民们与时间赛跑的智慧与汗水。他们用实践告诉我们:成功需要耐心等待最佳时机,也需要在时机来临时果断出手。这种把握时机的智慧,何尝不适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要学会在对的时机做对的事。
大地永远是最公平的老师,你付出多少心思,它就回报多少收获。只要遵循自然规律,用心耕耘,每个人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粗壮大葱”。
以上仅个人观点,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改正补充,欢迎评论区留言!
来源:杰瑞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