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考古学:本田小猴子系列编年史合集精校版(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1 18:00 1

摘要:而且因为是全球车型,中间型号配置的变化也非常非常多,所以完全不能按照第几代第几代这么来写。所以我们还是按照时间线为主轴,把历代本田猴子的经典产品和故事全部撸一遍。

这次我们说说本田猴子的历史!

全文很长!建议收藏起来慢慢看~

本田猴子这款小摩托历史一点不比幼兽来的短!

而且因为是全球车型,中间型号配置的变化也非常非常多,所以完全不能按照第几代第几代这么来写。所以我们还是按照时间线为主轴,把历代本田猴子的经典产品和故事全部撸一遍。

1961年,本田一款名为Z100的摩托车问世,它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Monkey小猴子的前身。

有趣的是,它最初并非叫"Monkey",而是以"Monkey Auto"为正式名称。说起这款车的来历,它其实是本田公司为其旗下的多摩科技主题乐园专门打造的游乐设施。

换句话说这款车最初就是游乐园里和碰碰车一个级别的东西。

最初的这款猴子搭载的是本田自家幼兽的发动机,所谓的车架就是几根钢管焊在一起,配备了5英寸的轮胎。

作为一款游乐设施,这款车上的配置还挺全活——不仅装备了二档变速器,最高时速还能达到30公里。

不过由于车身稳定性几乎为零,骑这款车的时候很容易就翘头或者直接飞出去。放在今天,这样"惊险刺激"的游乐设施恐怕是绝对没有任何一个家长会让自己的孩子去玩。

这款小型摩托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本田公司一群年轻工程师们的奇思妙想——“试着造一台尽可能小的摩托车吧!”这一创意不仅让他们在本田内部的竞赛中脱颖而出,还得到了当时副社长藤泽先生的高度认可。

他认为这款车非常适合用来教育孩子们学习交通规则,于是最终被作为游乐设施投入使用。

而这个本田内部的竞赛在后期也演化成了之后非常有名的“本田创意大赛”,而这个大赛之中也涌现出了非常多的后期用于量产车上的技术甚至于非常流行的车型。

而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之后80年代上市的,到了今天已然成为收藏品的本田小板凳:Moto Compo。

我们回到本次的主角本田小猴子。

那么,这款车为什么会走向商品化呢?原因在于,本田将Z100型少量生产后,作为宣传工具投放到欧洲市场(尤其是英国和法国),结果引发了热烈反响。

所以,Monkey并不是因为在日本受欢迎才上市的,而是因为它在海外大受追捧,最终促成了它的正式发售。

作为第一款量产的市售车型,CZ100在1963年正式登场,不过这款车拼凑的味道依旧非常浓重。

它沿用了游乐设施所使用的Super Cub发动机,但将手刹改为脚刹,同时使用的是C111的大油箱和尺寸更大的前大灯,这些都是它的显著特点。

而且这款车依旧是完全针对海外市场设计的车型。

这款前所未有的小巧摩托车在欧洲掀起了一股热潮,它不仅是一款休闲娱乐的交通工具,更成为了一个时尚标签,从普通大众到明星名人,都对它爱不释手。

左边这位正在骑猴子的男人是当时英国非常著名的F1赛车手吉姆克拉克,而右边这位骑着猴子的大美女这是意大利籍著名女演员,曾经主演过誉为百年经典的红与黑的艾尔莎马提内莉。

尽管备受欢迎,但由于本田的生产安排(涉及Cub发动机),其销售时间仅持续了不到三年,总产量仅略超2000台。

再加上这款车型未曾在日本销售,因此它不仅是初代MONKEY,也成为了最为稀有的版本。

1967年,Z50M型Monkey成为首款在日本国内正式销售的车型。这款猴子的发动机也因为Super Cub发动机的OHC化得以同步进化。

那么……或许很多人并不了解,Monkey在日本国内是以怎样的宣传理念上市的。

其实,Monkey最初是以“车载摩托车”的用途为背景而推出的车型。

也就是前几年本田还在中国国内一直宣扬的“四轮加二轮”的六轮宣传路径的最早版本。不过在国内这个二轮最终变成了电动车而已。

如果单纯的只是说把摩托车放到汽车里这一概念的话,我相信你脑子里跳出来的第1个车型肯定是本田小板凳。但是这个概念的最早应用车型其实是这款日版小猴子。

因此,Monkey不仅采用了可折叠的车把和座椅设计,为了适应横向放置的需求,化油器配备了排放阀,而油箱也特别设计了防漏燃油盖。

此外,还专门提供了装载用的附件作为选购配件。

那么,为什么Monkey作为装载用摩托车的知名度并不高呢?原因是,这款Monkey在日本的销量非常惨淡。

在那个时代,原付摩托车主要被用作代步工具,正值Super Cub的全盛时期,而Z50M型的售价比Super Cub还贵了约1万日元。

因此,只有当时的富裕阶层或对它情有独钟的少数人会选择购买。

不过到了今天,作为日本首款且搭载5英寸轮胎的第1款猴子车型Z50M,已成为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收藏品,并且价格也因其稀有性而大幅上涨。然而,在那个年代,日本还不像欧美那样有余裕去享受休闲摩托车的乐趣。

发布于1969年的Z50A可谓是真正确立了猴子这个车系在本田家族中地位的作品。也是猴子在之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之中最早最早的作为标杆的定型作品。

这款小巧玲珑的摩托车,不仅外形精致,更能带来愉快骑行体验。在摩托圈子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车辆不仅在刹车系统上做了创新,将后刹车调整为手刹,更在车架底盘上下了不少功夫。

为了提升骑行体验,本田也算是下足了血本。前叉加装悬挂系统,轮胎尺寸从原来的5英寸跃升至8英寸,车身也随之略微放大。这一系列改进,根本目的是增强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彼时,由于休闲文化尚未成熟,加上5英寸的小轮径在公路上行驶困难重重,前一代产品更像是汽车的一个高级附属玩具配件,销路自然不甚理想。

这次升级,俨然是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脉,把猴子这个车系真正归入到了摩托车的家族谱系当中。

从之前的车型Z50M的宣传海报当中也能看出,本田想极力打造的是四轮加两轮的一种便捷出行概念,这个概念本身并没有任何的错误,也是消费者出行的痛点之一。

但问题是单纯的作为汽车的一个附加品已经不能满足当时消费者对于这款小摩托的期待。消费者期望的是保持原有小巧理念的同时拥有更加骑行品质的,更趋向于摩托车的小猴子,而不是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一个玩具。

本田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这款Z50A就是给出的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Z50A型背后还有一个"亲兄弟"——来自美国的儿童越野车『MINI TRAIL』。这款车同样配备越野轮胎,可谓是同源异构的完美诠释。

追本溯源,这款Z50A型的前身是在其面世一年前就已经在海外市场中销售的越野车型号。本田巧妙地将原本的野性越野设计,精心雕琢成适合城市道路的公路版本。

这种"海外越野车公路化"的改造思路,可以说是猴子这个车型之后长期坚持的经典套路。

国市场的这款摩托车堪称一鸣惊人,其爆棚的人气席卷全美。随后,更是接连推出Z50R、XR50等延续越野风格的系列车型,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迷你越野摩托车家族。

回望日本国内市场,正是在这个关键时期,DAX等姊妹车型纷纷登场。猴子摩托车为了实现零部件的高效共享,在1970年推出了几近微调的Z50Z型号,为后续车型的进化埋下了伏笔。

Z50Z的猴子不仅重新采用了脚踩式刹车系统,更在前部结构上与DAX车型实现了深度共享,使车身设计豁然开朗,成为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

这一Z50A/Z型号,在日本猴子爱好者圈中已然成为广为人知的『复古猴子』,俨然已是一个标志性的经典车型。它不仅见证了摩托车设计的一个重要时代,更承载着那个年代的青春记忆与骑行梦想。

"貌不惊人,却别有洞天"——这句话用来形容Z50J型猴子摩托车再恰当不过了。这款车型可谓是本田将"猴子"这一摩托概念推向大众视野的关键之作。

当时日本的摩托车爱好者亲切地称其为『4L猴子』,也有人称其为『饭团猴子』,这个主要得名于其独特的4升梯形油箱形状酷似日本传统美食饭团而得名。成为这款车型最鲜明的标志。

这一代猴子摩托车在结构设计上堪称革命性的变革。从僵硬的车架转变为搭载SHOWA双支减震的摇臂式悬架,轮胎也从普通轮胎升级为更具越野风格的菠萝胎。和之前几代车型相比,这款猴子的设计理念已经完全摆脱了汽车附加品的观念禁锢。

不仅如此,通过重新设计排气系统,车辆的扭矩得到明显提升,运动性能更是跃上一个新台阶。这些细致入微的改进,让这款小巧玲珑的摩托车俨然已经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摩托车了,而且是一辆轻量化、高性能的迷你越野车。

随着当时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风气悄然变化。越野风潮方兴未艾,休闲文化飞速兴起,人们对摩托车的认知也在悄然转型——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蜕变为充满乐趣的娱乐装备。

这种观念的转变,直接推动了摩托车市场的革命性跃升。尤其是像猴子摩托这样小巧灵活、玩趣十足的车型,更是迅速俘获了年轻人的心。摩托车不再是冰冷的机械,而成为追求自由与刺激的活力象征。

有趣的是,尽管猴子摩托车在日本获得了巨大成功,但其设计初衷和市场定位依然瞄准着北美市场。在那个年代,北美掀起了50cc摩托车赛事和儿童越野车的热潮,蔚为壮观。

Z50J型可以说是应北美市场需求而生的Z50A型在日本的本土化演绎。这种跨地区、跨文化的产品策略,展现了本田公司卓越的全球市场洞察力。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根据不同市场的文化特征进行精准的本土化调整。

这一策略不仅使得猴子摩托车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成功,也成为后续国际化产品设计的典范案例。

经过三代迭代,本田猴子终于绽放光彩,从游乐场的一个项目设施迅速成为全球摩托车爱好者心中的经典50cc车型。

美国权威摩托车杂志《RIDER》甚至用颇为戏谑的口吻将其誉为"最能制造摩托车迷的魔性车型"。这个评价背后,是对这款车独特魅力的由衷赞叹。小巧玲珑却充满个性,简单纯粹却令人着迷——猴子摩托俨然已经突破了单纯交通工具的界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而这也俨然成为了本田猴子车型之后的设计思路与走向。

本田猴子的版本非常非常多,官方的还有官方授权的还有非官方的,各种各样的版本。能力有限我不可能每一种都介绍到,但是我会把最经典最初始的那个版本给大家说明白。

像今天这一款就是,本田在1978年发布的这一款Z50Jz-I可以说是猴子摩托的经典符号,几乎已经成为大众印象中"猴子摩托"的定义。其独特的6V电气系统,不仅成为技术标志,更赋予了这款车型独特的别称——『6V猴子』。

这一代猴子摩托的革命性转变,可谓是一次彻底的风格重塑。从原先的越野硬朗,华丽转身为充满美式张力的街头风格。

泪滴形状的5升油箱,宽大舒适的座椅,成为这一转变的标志性元素。不仅如此,从座椅到货架,从排气护罩到转向灯,从头灯到车身细节,几乎是全方位的设计革新。

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当时日本社会对美国文化的狂热追捧。美式生活方式、美式美学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日本文化。猴子摩托的这次美式改造,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文化潮流的精准捕捉。

但奇妙的是,这种美式风格与猴子摩托的本质完美融合,犹如量身定制。美式设计不仅仅是外表的变革,更为车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装空间,直接引爆了改装市场的狂热。

随着猴子摩托的人气节节攀升,这一代几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各种亚型号、特供款、定制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每一款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与魅力。从街头风格到越野路线,从复古情怀到现代感十足,猴子摩托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包容性与适应性。

我们来说个比较经典的亚种猴:1987年发布的R/A-AB22。

当时的日本还处在仿赛摩托车热潮的末期,为了迎合这种潮流本田也推出了这么一款将很多仿赛技术和工艺科技融入到猴子里的产品。

这款车在设计上可谓倾尽全力:双管车架提供了卓越的结构强度,分体把让操控更加精准,前叉减震系统大幅提升了行驶稳定性,而无内胎轮胎则进一步降低了重量。最关键的是,其专属调校的4.5马力发动机,将这款小型摩托的性能推向了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高度。

然后本田基于这个亚种之上又推出了一个变款,这就是以其独特的直立把手和经典挡泥板造型而成为经典的RT版。这款车的设计非常有意思,你能从这款小小猴的身上找到街车,仿赛,越野,攀爬等等各种设计元素。就像一份大杂烩,但是这份大杂烩又做得如此巧妙如此和谐。

不过这款车销售确实非常惨淡,要怪还是怪本田自家,这款车发布的同时本田发布了另外一款无比经典的车型NSR50...之后的事情大家想想也明白了...

讽刺的是,正是因为如此低迷的市场表现,这款车反而成为了猴子摩托系列中的稀缺珍品。现在这款车在日本属于有价无市的情况,如果你仓库里摆着这么一辆车而且成色还可以的话,换个现在的公升级摩托不是什么大问题。

再说一个非常有名的变种:GORILLA,就是猩猩。

这款车型可以说是猴子摩托系列的实用主义代表作。9升的大容量油箱,足以支撑更长距离的旅行。前后装备的货架,赋予了摩托车更强的载物功能,使其不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可以成为野外探险的理想伙伴。

手动离合器的加入,则从根本上提升了骑行的操控乐趣和驾驶乐趣。这意味着骑手可以获得更直接、更纯粹的驾驶体验。它不再是单纯的城市代步车,而是一款真正能够自由穿梭于城市与乡野之间的全能型摩托。

大猩猩(GORILLA)凭借其卓越的性能,迅速俘获了众多摩托车爱好者的心。这款车型如此畅销,以至于本田决定将其与传统猴子摩托并行销售,一直持续到1988年。

我们还是回来说猴子。随着本田猴子在日本本土的用户群体和基础越来越大,民间涌现出了非常多且非常漂亮的猴子的改装作品。这让本田意识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既然个人能改我官方当然也能改。

就此本田走上了一条开始为猴子推出各种各样限量版本的不归路..

1979年,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车型横空出世——首代银色猴子,即猴子LTD。

想象一下,一款几乎全身镀银的猴子摩托——这种大胆的设计在当时绝对是惊艳四座的存在。银色的光泽,张扬却不失优雅,完全突破了传统摩托车的设计边界。

价格? 比标准版整整高出3万日元,达到13万日元。按常理,这种定价基本就属于自杀。但偏偏,这款车火了!尤其是首次采用4速手动变速的手动离合器版本,价格更是再次上涨到13万8千日元。

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款说白了就是换了一个涂装的猴子竟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售罄。

看到各地订单表的本田嘴巴笑的都咧到耳后根去了。首次限量版就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让本田意识到了限量版的巨大市场潜力。紧接着,1981年他们再次推出了银镀的『东京限量版猴子』,延续了这股潮流。

然后到了1984年,就当银色猴子的热度基本消退的时候,本田又玩了一票大的...

本田居然豪无人性的推出了一版土豪金的限量版!

想象一辆全身镀金的摩托车,在阳光下闪耀得令人难以直视。这完全不是日本人所熟知的低调内敛的设计,而是彻彻底底的"霸道总裁"风格。

139,000日元的价格在当时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对于追求与众不同的年轻人来说,这简直是值得的。金色猴子不仅仅是一款摩托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宣言——张扬、自信、与众不同。

不同于此前仅限关东地区或特定店铺的银镀版本,这是首款全国范围内销售的限量车型。5000台的限量名额,在发售当天就被抢购一空。

更有趣的是,这款车的收藏价值在国际市场上甚至超过了日本本土。这或许可以解读为:猴子摩托早已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符号。

你以为土豪金就是尽头了吗?不可能的!之后本田又推出了针对女孩子的纯白版本!

结果可想而知,被日本当时各路舔狗又是一抢而空。

然后没过两年,本田又整出了一个黑武士猴子版本。行了,别说话了赶紧去抢吧...

就这样,直到今天,本田猴子各种各样的限量款和联名款几乎从来就没断过...几乎每个时间点的流行ip本田都出过限量款的猴子。

七龙珠的猴子...

熊本熊的猴子...

铁臂阿童木的猴子...

高达还有扎古猴子...

到了后期居然还有海贼王联名猴...

真的是...

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

来源:二轮史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