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车量暴涨 71%,激光雷达却跌破 2000 元,还能赚钱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15:12 4

摘要:2025年上半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装机量猛增71%,预计全年有望突破250万颗,市场需求看似火爆,然而,这个市场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预期的高利润。

2025年上半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装机量猛增71%,预计全年有望突破250万颗,市场需求看似火爆,然而,这个市场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预期的高利润。

激光雷达的价格却在三年内从8000-10000元跌至2000-3000元,部分产品甚至接近千元价位。市场的繁荣,背后藏着巨大的盈利困境。

销量大增,利润却缩水,这一现象能否破解?

激光雷达在智能驾驶系统中被誉为“眼睛”,其精准的三维环境感知能力为自动驾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

L4级自动驾驶Robotaxi领域,激光雷达单车配件数甚至达到四颗,且单价远高于ADAS市场,这一技术的核心价值无疑是巨大的,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技术价值与盈利能力并不匹配

虽然技术先进,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核心器件依赖进口,且价格持续下跌,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禾赛科技等行业巨头虽然具备全球市场领先地位,但仍难以盈利,2025年速腾聚创上半年亏损1.5亿元禾赛科技也在2025年Q1再次亏损1750万元为何在如此强大的技术背景下,企业仍然深陷亏损?

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装机量同比增长71%,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汽车开始搭载激光雷达,但与此同时,单个激光雷达的平均售价却从三年前的8000-10000元骤降至2000-3000元

更为严峻的是,某些低端产品的售价甚至接近1000元,这些变化让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从表面上看,销量激增可能会带来规模效应,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最终实现盈利。

然而,随着激光雷达的普及,从奢侈品变成必需品,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价格的急剧下降让企业难以在扩张中获得足够的利润,量大价跌,已经成为激光雷达市场的真实写照。

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占据了全球市场的95%份额,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中国的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企业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曾经在激光雷达行业占据重要地位的海外企业,如VelodyneQuanergy,已经相继退场。这一局面本应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市场上的议价权日益增强,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这些行业领军企业依旧面临盈利难题。

这背后的一大原因是技术趋同,产品同质化严重

行业中的各大企业,纷纷走上半固态、芯片化、小型化的技术路线,产品参数日益接近,这种同质化竞争,让企业只能通过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份额。

企业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失去了定价能力,原本占优势的“龙头”反而在和车企的博弈中被压制了价格主动权。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和价格压力,激光雷达企业开始转向机器人市场,试图通过开辟新领域来摆脱困境。

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已经在这一领域开始布局。禾赛科技的机器人激光雷达出货量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暴增7倍,占其总出货量的近18%速腾聚创也在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比达到28.2%。

从表面来看,机器人市场的前景似乎非常诱人。

毕竟,机器人市场非常细分,不同应用场景对激光雷达的需求各不相同。而且,这个领域目前还没有像汽车那样严格的成本控制,客户更看重性能,对价格没那么敏感,压价的压力也相对较小。

但问题在于,机器人市场的客户很分散,从大公司到初创团队都有,需求差异大,服务要求也高,企业要应对的情况比车企市场复杂得多。

机器人对激光雷达的需求不仅是硬件,还要配套整套系统方案。因此,企业要从单一卖硬件,转变为提供完整方案,这对技术、市场和服务能力要求更高。

这一转型,能否带来实质性的盈利突破,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激光雷达行业的赚钱难题,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链中游存在结构性问题,技术再领先,也不一定就能赚到钱,技术的价值常常难以直接变成利润。

市场在扩张,技术也在进步,但企业能不能在价格竞争中守住利润,才是真正能不能活下来的关键。激光雷达的发展前景虽然很大,但要真正挣到钱,还得靠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的改变,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局。

来源:老徐述往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