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0日晚间,开放时代杂志社发布撤稿声明称,确认该刊2024年第1期刊登的论文《论习惯国际法的重构——基于南北国家利益平衡的视角》存在严重抄袭行为,决定予以撤稿。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4月10日晚间,开放时代杂志社发布撤稿声明称,确认该刊2024年第1期刊登的论文《论习惯国际法的重构——基于南北国家利益平衡的视角》存在严重抄袭行为,决定予以撤稿。
该刊组织的六名专家学者从基本假设、主要观点、具体表述、文章结构、引用文献等方面完成审查,“严重抄袭”的结论意味着这篇文章全然立不住,抄袭行为毫无底线。
对杂志社来说,一篇抄袭到极致的论文居然通过三审三校程序,堂而皇之地登了出来,反映出一些核心学术期刊也存在致命审稿漏洞的问题。撤稿处理是维护核心期刊尊严的最直接方式,但此中的深刻教训必须记取。
而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看,此事隐藏的脉络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前述文章的作者为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的钟某某和吴某,该文涉嫌大面积翻译抄袭知名国际法学者B.S.Chimni于2018年发表的英文论文。
被抄袭的文章,在国际领域具有非凡的影响力,抄袭者竟然敢一抄了之,毫不顾忌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令人惊诧。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抄袭事件并不鲜见。
例如,2024年9月媒体报道,天津医院妇产科主任胡同秀等人发表的一篇论文,被国际著名职业学术打假人质疑,认为存在抄袭问题,该论文遭撤回。
说白了,这是抱着侥幸心理,将域外文章改头换面为自己的作品,通过翻译手法进行抄袭,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值得注意的是,吴某还是华南师大的副校长。吴某本该是学术道德的捍卫者、学术不端的打击者,却堕落为“文抄公”,这个案例发人深省。
华南师大发布情况通报,表示将“依规依纪严肃处理”,但如何“严肃处理”,已成考验。显然,校级领导做出这种行为,还能不能胜任本职,面临追问。
抄袭事件纠缠着多重复杂成因。华南师大通报提及“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就是一个耐人寻味且值得深度解剖的提法。“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到底意味着什么,并不清晰,因而引人追问。
相关信息表明,吴钟二人曾合作发表多篇论文,而此次,钟某某则是作为所谓的第一作者出现。这种深度连接通往何处,其间“合作”能不能经得起追问,成为颇有价值的问题。
保护学术公信力,维护学术体面,需要借助个案处理找到共治之道,需要通过修补管理漏洞、完善监督制度和机制,提升学术体系建设的质量。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