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是乔丹的粉丝,你一定听过这个故事:那个被无数人奉为“神”的男人,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心魔、最初的好胜之火,其实早在北卡罗来纳州威尔明顿家的后院里,就已经被点燃——而点燃它的人,正是他的哥哥,拉里·乔丹。
如果你是乔丹的粉丝,你一定听过这个故事:那个被无数人奉为“神”的男人,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心魔、最初的好胜之火,其实早在北卡罗来纳州威尔明顿家的后院里,就已经被点燃——而点燃它的人,正是他的哥哥,拉里·乔丹。
---
原生家庭:竞争是乔丹家的“母语”
乔丹一家出身平凡,却充满着运动气息。父亲詹姆斯·乔丹是一位机械师,热爱修理也热爱竞技;母亲德洛丽丝则坚毅务实,她常说:“输不可怕,不争才是罪。”家里五个孩子,每一个都在这种“要么赢、要么继续拼”的氛围中长大。
而迈克尔·乔丹,是最小的儿子。
但他从不是家里最被看好的那个——他的哥哥拉里·乔丹,才是那个从小被周围人称赞“真正有天赋”的运动员。拉里比乔丹高一时更壮、更快、更凶狠。他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篮球和棒球双栖明星,而迈克尔,只是一个总跟在他身后、拼命想证明自己的小弟弟。
---
“我从来没能赢过他”
——乔丹后来多次公开承认
他们的后院不大,的水泥地凹凸不平,篮筐也有点歪。但那却是乔丹篮球生命的起点。
每天放学后,迈克尔就会和拉里在这里单挑。
不是打着玩,是真正的“战争”。
拉里比他大一岁,身高相仿但更强悍。他会用身体强硬地背打、用快速的变向过掉迈克尔,甚至会在赢球后毫不留情地嘲讽他。而迈克尔呢?一次次被撞倒,一次次去抢断,一次次在拉里的防守下艰难出手——然后,一次次地输。
乔丹后来回忆说:
“拉里比我更强壮,他从来不会让我轻松得分。我讨厌输,尤其是输给他。每次输球,我都会大哭,然后冲回家,告诉我妈妈——但她只会说:‘那就回去,赢回来。’”
---
好胜,是从屈辱中长出的铠甲
有人说,乔丹的好胜心是一种偏执。但这种偏执,正是在无数次输给拉里的过程中被锻造出来的。
他开始加练:深夜里一个人运球、投篮;早上提前起床跑步练体能;他甚至请求父亲在后院加装灯光,只为了天黑之后还能继续打……所有这些,最初的目标只有一个:击败拉里。
直到有一天,他终于赢了。
那是一场极其艰难的比赛,两人比分紧咬,最后迈克尔用一记后仰跳投终结。没有欢呼,只有两个人累得瘫坐在水泥地上,喘着粗气。
但从那之后,一切都变了。
迈克尔开始长得更高、跳得更高,技术也越来越细腻。而拉里,却逐渐在身高上被弟弟超越,最终因为天赋上限放弃了篮球之路,去参军了。
---
如果没有拉里,就没有乔丹
乔丹后来成为NBA巨星,甚至被尊为“神”,但他从未忘记哥哥。
他说:
“拉里才是我小时候最想成为的人。他是我竞争意识的起源,是他逼我走到了今天。”
甚至在他入选名人堂的演讲中,他也特别提到:
“我职业生涯中所有那些绝杀、那些不服输的时刻,背后都是小时候在后院和拉里单挑的影子。”
拉里虽然最终没有走上职业道路,但他却是乔丹生命中最早的“巨人”。他像一个镜像,一个永远提醒着迈克尔“你还可以更强”的对手。
---
❤️ 致敬拉里,致敬那个后院男孩
我们爱乔丹,不只是爱他的六冠、他的飞扣、他的绝杀,更是爱他那颗从不认输的心。而这份心,不是在NBA的赛场上突然诞生的——
它起源于一个普通家庭的后院,起源于一个男孩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起源于他哥哥从不手软的防守,起源于那句“回去,赢回来”的家庭信念。
所以,每当我们回看乔丹咬着球衣、眼神如火的画面时……
我们看到的,其实是那个很多年前在水泥地上翻滚哭喊,却又一次次站起身来的小男孩。
---
#乔丹语录:“你可以接受失败,但绝不能接受放弃。”
而这,正是他从拉里那里学到的第一课。
致敬拉里·乔丹——那个曾经赢过“神”的男人。
来源:扶扶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