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震撼弹!沙特巴基斯坦签“生死状”:打一国等于打两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11:44 2

摘要:利雅得时间9月17日傍晚,当最后一缕斜阳掠过王国中心大厦的玻璃幕墙时,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并肩走进壁画厅,在《古兰经》与两国国旗的见证下,共同签署了《沙特—巴基斯坦共同防御协议》。短短三页纸,却像一枚投入中东深潭的重磅炸弹,

利雅得时间9月17日傍晚,当最后一缕斜阳掠过王国中心大厦的玻璃幕墙时,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并肩走进壁画厅,在《古兰经》与两国国旗的见证下,共同签署了《沙特—巴基斯坦共同防御协议》。短短三页纸,却像一枚投入中东深潭的重磅炸弹,激起涟漪迅速冲向新德里、德黑兰、华盛顿与莫斯科。

“对任何一国的攻击,即视为对两国的攻击。”——这句只有19个英文单词的条款,被防务专家称为“中东版北约第五款”。它意味着,如果印度再对巴控克什米尔发动空袭,沙特理论上可启动集体防御,出动其F-15SA战机;若胡塞武装再次突袭阿美石油设施,巴基斯坦也能派遣“枭龙”中队飞越波斯湾。更关键的是,沙特雄厚的石油美元与巴基斯坦的核武门槛,一夜之间被同一根安全纽带捆在了一起。

为什么是此刻?答案藏在三条同步跳动的脉搏里。

第一条是“印巴脉冲”。8月,印度刚刚在克什米尔举行G20活动,把巴基斯坦排除在外;9月第一周,双方在边境互射炮弹,巴陆军参谋长阿西姆·穆尼尔罕见放话“已做好全面准备”。伊斯兰堡亟需外部战略纵深,而沙特恰好需要一位“会开飞机又能念经”的保镖——巴基斯坦空军70%的飞行员曾在沙特受训,对利雅得机场地形比对自己家后院还熟。

第二条是“伊朗脉冲”。3月在北京握手言和后,沙特与伊朗看似和解,却暗地继续角力。德黑兰与印度合建的恰巴哈尔港,正对准沙特—巴基斯坦经济走廊的咽喉;而巴基斯坦境内针对中方工程师的恐袭,背后也浮现亲伊朗势力的影子。沙特通过一纸协议,把巴基斯坦更紧地拉进逊尼派阵营,等于在伊朗东侧又加了一道“逊尼墙”。

第三条是“美国撤退脉冲”。拜登政府持续削减中东驻军,沙特对华盛顿的安全承诺早就不满。去年OPEC+减产风波,让美沙关系降到冰点;而巴基斯坦因阿富汗问题与美国渐行渐远。两个曾被美国“安全外包”的地区支点,如今选择“抱团取暖”,用相互威慑填补美军留下的真空间隙。

协议之外,还有三份备忘录被低调装进文件夹:沙特追加50亿美元存入巴央行,缓解巴外汇储备枯竭;巴基斯坦承诺三年内向沙特再派遣1万名安全人员,守卫油田与朝圣路线;两国将共建“红海—阿拉伯海”军事通信链,把巴海军的Zarb反舰导弹与沙特的“东风”基地数据链打通。西方智库评论,这等于在霍尔木兹海峡到瓜达尔港之间,拉起一张“什叶派—印度”双重防火墙。

然而,任何同盟都有裂缝。巴基斯坦国内最大反对党PTI立即质疑:“我们把士兵卖给利雅得,谁来保卫斯瓦特山谷?”沙特社交媒体也出现嘲讽:“请巴铁先把自己家的电和油搞定,再谈保护别人。”更现实的难题是核门槛——如果印度真对巴发动有限常规打击,巴基斯坦是否敢于把沙特拖进核升级?利雅得又是否愿意为了伊斯兰堡,牺牲自己与特拉维夫刚回暖的关系?

放眼更宏大棋盘,这份协议或许只是中东“多极同盟”时代的一块拼图。土耳其与卡塔尔早已签订类似条款;以色列与巴林、摩洛哥通过《亚伯拉罕协议》暗结军事情报网;伊朗则与俄罗斯构建“无人机—石油”互换体系。沙特与巴基斯坦的“双边北约”,既是对旧秩序的告别,也是对新混乱的预演。

签约仪式结束后的晚宴上,沙特王储举杯用阿拉伯语说:“今天我们不仅分享面包和盐,也分享风暴与雷霆。”巴基斯坦总理回应:“利雅得的敌人,就是伊斯兰堡的敌人;从克什米尔雪山到鲁卜哈利沙漠,我们的雷达将一起闪烁。”话音落下,窗外恰好传来清真寺的宵礼声,仿佛为这份跨越沙漠与高原的同盟,送上古老而悠长的祝福,也为下一场未知的风暴,敲响低沉的鼓点。

来源:大卫行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