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旭光在多个场合直播、访谈、讲座反复讲述其“梦中得传”的故事,他声称在梦中与王羲之对话,书圣评价其“虔诚”,并表示“看来我还得教你两手”。这种表述直接将自己塑造为跨越千年的艺术传承者,暗示获得王羲之的“独家真传”。他特别提到对《圣教序》的解读超越了经典原貌,宣
张旭光被称为王羲之“梦中传人”的说法,源于其个人公开宣称的与王羲之、王献之的梦中交流经历,这一叙事在书法界引发广泛关注与争议。
张旭光在多个场合直播、访谈、讲座反复讲述其“梦中得传”的故事,他声称在梦中与王羲之对话,书圣评价其“虔诚”,并表示“看来我还得教你两手”。这种表述直接将自己塑造为跨越千年的艺术传承者,暗示获得王羲之的“独家真传”。他特别提到对《圣教序》的解读超越了经典原貌,宣称“王羲之写的圣教序没有这么宽博”,以此强化自身艺术创新的权威性。
他在梦中向王献之提问:“你们家规矩森严,你敢当面劝父亲改体吗?”王献之回答“我是和母亲讲的”。这一情节被他称为“合情合理但无史料记载”,试图通过虚构历史细节,证明自己对二王体系的独特理解。
张旭光还讲述两次祭扫王羲之墓的经历:第一次“感觉距离很远”,第二次则“感觉这是我们家祖先”。这种从陌生到亲缘的情感转变,被其解释为长期研究二王书法后“培养起的感情”,进一步强化“传人”身份的合理性。
中国艺术史中,“托梦得艺”是常见的自我神化手法。例如,武当张三丰自称夜梦玄帝授拳,明末思想家黄宗羲之子黄百家在《王征南墓志铭》中记载此说,成为武当武术的重要宣传点。张旭光的叙事延续了这一传统,通过虚构梦境为艺术成就增添传奇色彩。
当然有的人认为,张旭光对二王体系的解构为帖学注入新活力,其“梦中叙事”是艺术自信的体现。但批评者指出,其言论暴露了对经典的敬畏缺失。例如,他宣称“王羲之写的圣教序没有这么宽博”,被认为是对经典权威性的挑战。书法界普遍认为,这种将个人创作凌驾于经典之上的做法,可能消解书法传承的严肃性。“梦中传人”的叙事模糊了艺术评价的标准。尽管张旭光获得“兰亭奖·艺术奖”等荣誉,但部分作品被指“线条病态”“章法混乱”,与其“二王传人”的身份形成反差。批评者认为,这种自我神话使艺术评价沦为个人叙事的附庸,削弱了书法界的学术公信力。
所以说张旭光“梦中传人”的称号,是个人宣传策略、传统叙事手法与当代文化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既反映了艺术家在传统与现代张力中的突围尝试,也暴露了当代书法在商业化浪潮中的价值迷失。未来对其艺术成就的最终评价,或将取决于其创新实践能否真正推动帖学的可持续发展,而非依赖“梦中得艺”的神秘叙事。
来源:让小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