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来,唐朝可真是武将们的天堂,那会儿的军事制度给武将们提供了绝佳的发展环境,府兵制配合均田制,简直就是绝配,士兵们有地种,国家有兵用,武将们指挥起来也顺手。
文 | 古书奇谭
编辑 | 古书奇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网络”
唐朝时,武将们叱咤风云,名垂青史。
宋朝一到,武将地位直线下滑,好多武将连个说话的底气都没了。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又是什么力量让武将变成了朝堂上的“透明人”?
说起来,唐朝可真是武将们的天堂,那会儿的军事制度给武将们提供了绝佳的发展环境,府兵制配合均田制,简直就是绝配,士兵们有地种,国家有兵用,武将们指挥起来也顺手。
这制度挺聪明的,把农业生产和军事训练完美结合,农闲时练兵,农忙时种地,既解决了军队吃饭问题,又保证了战斗力。
而且李世民这位唐太宗可是靠打仗起家的,“以武定天下”不是说着玩的,加上他自己就是个军事奇才,打下江山后还特别重视军事将领。
李靖、李绩、郭子仪这些名将在唐朝简直就是国民偶像级别的存在,李靖被称为“军神”,打突厥如砍瓜切菜,郭子仪更厉害,七十多岁还能镇压安史之乱,被尊为“郭令公”。
这些武将不光在战场上威风八面,在朝廷上地位也高得很,甚至能跟皇帝称兄道弟。
武将家族在唐朝也能世代相传,子承父业很常见,比如薛仁贵的儿子薛讷,也是个了不起的将领,这种军功世袭现象让武将家族能够积累声望和财富,形成了稳定的社会阶层。
不仅统治者重视,唐朝的文人对武将也是相当尊敬的,杜甫写《兵车行》,李白写《从军行》,都是歌颂将士英勇的名篇。
文人们不觉得拿笔杆子就比拿刀枪的高贵,反而认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两者相辅相成。
唐朝的诗词中充满了对武将英勇事迹的赞美,像王维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白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都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向往。
唐朝社会对武将的尊重,也体现在民间故事和艺术作品中,《薛仁贵征东》《秦琼卖马》这些故事广为流传,老百姓把武将当成英雄来崇拜,这种社会风气让武将有了很高的社会地位,也让更多有志青年愿意投身军旅。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唐朝后期这种制度也出了问题,府兵制逐渐崩溃,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藩镇割据,这也为后来宋朝对武将的防范埋下了伏笔。
说到宋朝武将地位下滑,咱得先看看唐末五代那段乱糟糟的历史,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府兵制彻底崩溃了,朝廷不得不把军权交给地方节度使,这帮节度使手握重兵,渐渐就不把皇帝放眼里了,想干啥干啥。
比如那个河朔三镇,简直就是独立王国,朝廷派官都不接受,皇帝下令都不鸟你,这些地方的节度使位置还能世袭,爹死了儿子接班,朝廷连个屁都不敢放。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情况更糟了,短短五十多年,就换了五个朝代,每个朝代都是武将篡位建立的。
梁唐晋汉周,一个比一个短命,最短的后汉才三年就完蛋了,这些武人当了皇帝后,大多暴虐无道,老百姓苦不堪言。
朱温杀唐昭宗,李存勖屠城,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换取支持,这些武人皇帝的所作所为,给后人留下了极其恶劣的印象,老百姓对武人统治简直是怕到骨子里了。
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方式也很耐人寻味,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说白了,他自己就是靠兵变夺权的,这事儿给他敲响了警钟,他能这么干,别人也能这么干!
赵匡胤上台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杯酒释兵权”,请几个手握重兵的将领喝酒,酒至半酣,他就开始忆苦思甜“兄弟们,咱们打天下不容易啊,可你们想过没有,历朝历代那些开国功臣,有几个得善终的?”
将领们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赵匡胤接着说“不如你们把兵权交出来,朝廷给你们丰厚的俸禄,保你们荣华富贵一辈子”将领们一想也是,就都交出了兵权。
这招不动刀枪就解决了最大的隐患,赵匡胤知道武将怕的就是像唐末那些功高盖主的将领一样被猜忌、被杀害,他给了武将们一条活路,但代价是放弃军权。
而宋太祖、宋太宗兄弟俩更是有备而来,他们建立了“文武二府”制度,中书省管文,枢密院管武。
表面上看起来平起平坐,实际上枢密院的权力远不如中书省,武将们只能执行朝廷的军事决策,没有独立指挥权。
宋朝还特意削弱了地方军事力量,以前那些节度使手握重兵又管地方行政,简直就是土皇帝。宋朝把这两权一分为二,军队由中央直接管理,地方行政由文官知州负责,这一招把武将架空得明明白白。
宋太宗赵光义更狠,他即位第一年就罢免了七位武将节度使,换上自己信任的人,他还经常调动将领,防止他们在一个地方待太久结交地方势力。
宋朝的军事体制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募兵制完全取代了府兵制,军队质量直线下滑,因为当兵的多是社会底层人士,甚至是无业游民、罪犯。
宋朝还搞了个奇葩的“重钱轻兵”战略,就是用钱解决军事问题,打不过契丹、西夏,就送钱求和平,一年贡献几十万两银子、几十万匹绢,这种战略直接导致武将没有用武之地,地位自然越来越低。
最离谱的是宋朝的“文官统兵”制度,打仗这种专业性极强的事,居然让一帮只会写诗作文的文官来指挥,边防重镇的最高长官经略安抚使,基本上都是由文官担任,武将只能听命行事。
宋朝这一系列政策确实解决了唐末以来武人跋扈的问题,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稳定,但也直接导致了军事实力的衰退。
这就像一个人因为害怕肌肉太发达会变成暴力狂,干脆就不锻炼了,结果身体虚弱得连自保能力都没有,这也说明,一个国家如果只崇尚文治,不重视武备,迟早会吃大亏,大家怎么看?
来源:闲娱fash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