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爆发激烈对峙!台巡防艇拦大陆海警巡航惨遭无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21:46 1

摘要:2025年9月15日下午3时,4艘中国大陆海警船关闭自动识别系统,从容穿越金门烈屿与北碇南方海域,如入无人之境。

海警巡航显神威,台艇拦阻徒劳累,两岸力道悬殊下,金门水域已易帜。

2025年9月15日下午3时,4艘中国大陆海警船关闭自动识别系统,从容穿越金门烈屿与北碇南方海域,如入无人之境。

台海巡署紧急派出4艘巡防艇实施“一对一”并航监控,广播喊话声不绝于耳。然而两个多小时的对峙中,大陆海警船14608、14507、14605和14527编队完全无视台方行动,于下午5时许完成巡航任务后从容离去。

无声的较量:海上对峙全记录

9月15日的这场海上交锋绝非偶然事件。当天下午2时,台海巡署第十二巡防区首次侦测到关闭AIS自动识别系统的“暗船”。

这些海警船采取了一种被称为 “隐形渗透战术” 的航行方式,悄然向金门海域逼近。

一小时后,4艘大陆海警船分别从烈屿及北碇南方航入金门水域。台海巡署立即调整机动应变能量,调派4艘巡防艇前推部署。

面对大陆海警船,台巡防艇采取了近迫监控行动,并通过中、英文无线电台强硬要求对方转向。大陆海警船却始终保持航向,继续执行巡航任务,仿佛台方的巡防艇根本不存在。

力量对比:悬殊背后的真相

这场对峙展现了两岸海上执法力量的巨大差距。大陆出动的海警船规模庞大,而台方出动的则是100吨级的小型巡防艇。

大陆海警部队近期已完成了一轮装备更新,并针对厦金、厦马水域进行了专门的执法演练。这意味着,接近金门岛的巡航行动可能会逐渐常态化。

大陆海警船在今年7月底曾创造了一项纪录——其最靠近金门岸线的位置仅为5公里。这展示了大陆在海域管控上的强硬立场。

灰色地带:非军事化的战略博弈

大陆海警的行动被称为 “海上灰色地带”行动 。通过选择非军事化的海警力量而非海军舰艇,大陆规避了可能被认定为军事冲突的风险,同时能够在有效范围内挤压台方的战术空间。

这种策略在南海争端中已被证明是一种低成本、效果显著的主权宣示方式。如今它的应用则进一步突显了大陆在台海局势中的战略调整。

大陆海警除多次闯越金门禁水海域外,先前也曾进入东沙海域。面对这种持续性的“灰色地带”手段侵扰,台海巡署只能全天候维持高度警戒。

台方困境:反应失序与决策混乱

台方在应对过程中暴露了应急反应的失序。虽然紧急派遣了巡防艇进行拦截,但整个反应过程显得既被动又混乱。

更值得关注的是,台海巡署与上级指挥机构之间显现出明显的分歧。基层执法人员主张采取更加坚决的拦截措施,甚至建议动用二级应对机制,派遣高速快艇进行强制驱离。

然而,这一建议最终被高层以避免冲突升级为由驳回,导致前线的执法人员陷入了两难境地。这种决策失调,暴露了台方在面对大陆海上存在感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所面临的战略困境。

历史转折:金门海域控制权的易手

金门海域的局势变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回溯到2024年2月18日,大陆海警正式宣布将在厦门-金门海域进行执法活动。

大陆海警当时还公开表示,其行动将是“常态化”的。这标志着大陆已经决定彻底无视台方所谓的“禁限制水域线”。

这种单方面划定的水域线范围非常大——大金门地区低潮线向外延伸东方海面4000到6000米,南方海面8000至1万米,北碇以东海面4000米。这些水域线几乎已经紧贴着祖国大陆而划。

民意反应:岛内舆论的群嘲与反思

9月13日,台海巡部门发布了一段“驱离”大陆海警船的视频,本想展示所谓“成果”,却意外引发了岛内舆论的群嘲。

视频中,台海巡部门人员对一艘大陆海警船喊话,要求立刻转向离开相关海域,但我方海警船并未理睬,继续执行任务。岛内网友纷纷讽刺“拍出来让大家耻笑”、“有个成语叫唾面自干”、“真搞笑!台湾省地方船对国家海警船喊话”。

甚至岛内绿媒也气急败坏地斥责台当局软弱无能。他们气的是大陆手段强硬,说反制就反制,手段还不断升级,挤压岛内“台独”生存空间。

战略大势:统一进程中的海上步伐

大陆海警在金门海域的巡航行动,已经从单纯的战术行动,逐渐上升为战略层面的调整。这反映出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大陆之所以在当前时机加强对金门海域的管控,绝非偶然。国际形势与区域动态的变化,给了大陆调整对台政策的机会。

随着解放军常态化巡逻形成包围态势,台军所谓的第一枪威胁,不过是掩饰其恐惧心理的借口。当歼-10战机进入金门空域时,台军指挥中心陷入混乱,最终决定按兵不动,不敢开第一枪。

台媒称大陆战机进入金门空域时,台军指挥中心陷入混乱,最终决定按兵不动。

金门海域的博弈远未结束。大陆海警部队已完成装备更新,并针对厦金、厦马水域进行了专门执法演练。

来源:国民刀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