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集字这种书法艺术早在东晋时期就开始逐渐盛行,人们在集字时,几乎都喜欢将“书圣”王羲之的字体集入其中。久而久之,也就有人专门集王羲之字体了。于是,集王羲之字体成了一种最流行的风潮了。
集字这种书法艺术早在东晋时期就开始逐渐盛行,人们在集字时,几乎都喜欢将“书圣”王羲之的字体集入其中。久而久之,也就有人专门集王羲之字体了。于是,集王羲之字体成了一种最流行的风潮了。
集王羲之字体最盛的时期当属唐朝,唐朝时期,全国上下都对王羲之的字极度痴迷。唐太宗李世民就非常喜欢王羲之的字,他曾派人专门去搜集王羲之真迹。唐女皇武则天也对王羲之的字体非常钟爱,她也曾派人大力去搜寻王羲之真迹,还让王羲之后人将传家的宝帖交给她进行欣赏与收藏。李世民和武则天还曾留下遗言,要求自己死后的陪葬品中,必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对于学习行书的朋友来说,王羲之的字是绕不开的临习范本,如果没有临摹过王羲之的书法,就等于不会写行书,更学不到魏晋笔意。就像北宋时期的大书家米芾,以及宋高宗赵构等人说的那样“书不入魏晋,终成野道”
那么,我们在学习王羲之字体时,到底是选择他的哪部法帖入门呢?当然,《兰亭序》的经典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到底是不是王羲之写的,到现在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再说“神龙本”的“双钩填墨”的笔法存在着一定的瑕疵。
所以,找一部真实、严谨、完美的王羲之作品进行学习,这才是我们最佳的首选。经过筛选,唐代集王羲之字而成的《圣教序》可以说是学习王羲之字体的不二选择。
《圣教序》的内容是唐太宗李世民表彰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功绩而撰写的序文,还有唐高宗李治的《述圣记》以及玄奘翻译的《心经》。全文总计1903个常用字。
这幅《圣教序》是擅长王羲之书法的唐朝高僧怀仁禅师与40余众弟子耗时25年,在数千幅王羲之书法真迹中集字完成的巨作。
相传,这幅《圣教序》埋在武则天的墓中,后来在唐朝末期的乱世中被盗出。宋朝时的苏轼、佛印、黄庭坚,元朝学者虞集都曾为这幅《圣教序》撰写过跋文。这其中,尤其是虞集的跋文内容更是证实了这幅作品的真实性。
这幅作品在选字以及章法布局上,安排的相当精致,在用笔等细节上非常清晰,笔触也得到了还原。让我们从中看到王羲之在书写时的行笔轨迹和结字技巧。能让我们学习起来更加准确和轻松。这幅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李志敏先生称这幅《圣教序》是“文物界的1号巨宝”。
来源:聊聊书与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