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三军是指的海、陆、空军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7 21:28 3

摘要:您要是拿这个问题去问古人,恐怕他们要摸着胡子愣上好一会儿——海陆空?这“空”字何解?天上飞的莫非是雷公电母不成?其实啊,古代所谓“三军”,跟咱们现在理解的海陆空三军完全不是一码事。这里头藏着中国几千年军事制度演变的大学问,且听我细细道来。

您要是拿这个问题去问古人,恐怕他们要摸着胡子愣上好一会儿——海陆空?这“空”字何解?天上飞的莫非是雷公电母不成?其实啊,古代所谓“三军”,跟咱们现在理解的海陆空三军完全不是一码事。这里头藏着中国几千年军事制度演变的大学问,且听我细细道来。

要说清楚三军,得先回到春秋战国那会儿。那时候打仗讲究阵仗,军队编制常有上、中、下或左、中、右之分。《孙子兵法》里就写过:“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这里的三军,其实就是泛指整个军队。您想想,那时候诸侯争霸,动辄战车千乘,带甲十万,但说到底主要还是步兵和车兵在陆地上厮杀。水战虽然也有,比如吴越两国在太湖上划着船对射箭矢,但水军始终没能成为独立军种。至于空军?那更是连影子都没有了——最多是放个风筝侦察敌情,或者诸葛亮弄个孔明灯传讯号,离真正意义上的空军差着十万八千里。

到了秦汉时期,三军的说法更加系统化。通常前军是先锋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中军乃主帅所在,是指挥中枢和主力部队;后军则负责押运粮草、断后掩护。像韩信背水一战,就是巧妙运用三军配合的经典战例。这时候水军开始有点模样了,汉武帝打南越国时就动用过楼船将军率领的水师,那些战船上下好几层,船上还能架设抛石机,堪称当时的航空母舰了。不过水军始终被看作是陆军的附属,从来没被提到与“三军”平起平坐的地位。

唐宋时期军事制度越发完善,三军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唐朝的府兵制下,军队分作禁军、边军和地方军三大系统。宋朝则更明显,捧日、天武、龙卫、神卫四大主力部队号称“上四军”,这时候的三军更多是指不同系统的武装力量。水军在这个时期倒是挺风光,宋朝在洞庭湖剿灭杨幺起义军时,岳飞指挥的战船已经装备了霹雳炮和猛火油柜,堪称古代版的军舰。但说到底,水军还是陆军的一个分支,就像现在特种部队似的,专干水上活儿。

真正有意思的是明朝。郑和下西洋时,那才叫壮观:二百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多人,浩浩荡荡航行万里。这阵容放在当时世界上,绝对是海军第一强。但您猜怎么着?在朝廷眼里,这庞大的舰队仍然不算独立军种,船上将士的编制还是归五军都督府管着——说到底还是陆军的延伸。那时候要是有人说该设个海军司令部,准被笑话是异想天开。

所以说啊,古代三军从来不是按作战领域划分的,而是按军队功能、编制或驻防区域来区分。咱们现在说的海陆空三军,那是工业革命后才产生的概念。1911年意大利和土耳其打仗时第一次用上飞机,这才逐渐有了空军的雏形。而中国古代打仗,战场始终以陆地为主,江河湖海的战斗都是辅助性的。要是哪个将军突然说要组建空军,大概会被当成疯子——除非他能请来天兵天将。

最后得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咱们读历史最怕用现代眼光去套古人。三军这个概念演变三千年,反映的是中国军事制度的变迁,绝不是简单对应现在的海陆空。下次您看古装剧里皇帝说“三军听令”,可别以为那时候就有飞行员在待命了——他们说的三军,恐怕连水兵都未必包括进去呢。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表面看着相似的词,里头藏着完全不同的故事。

来源:知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