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让带英破防的人是谁?(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1 16:26 2

摘要:所谓“黄金行动”,其实是“白银行动”的升级版,说白了就是挖地道无耻偷听别人的电话线,属于扒窗户根听寡妇门的高级版。1948年的时候英国在维也纳成功搞过,所以杜勒斯觉得自己也可以在柏林搞一下。

1953年8月,苏联试爆了第一颗氢弹,震撼了整个西方。中情局长杜勒斯紧急下达命令,批准进行“黄金行动”。

所谓“黄金行动”,其实是“白银行动”的升级版,说白了就是挖地道无耻偷听别人的电话线,属于扒窗户根听寡妇门的高级版。1948年的时候英国在维也纳成功搞过,所以杜勒斯觉得自己也可以在柏林搞一下。

哦对了,这个杜勒斯,就是我们之前讲过在古巴发动猪湾事变的杜勒斯。

中情局在西柏林势单力孤,所以找来一个叫莱因哈特·盖伦的家伙帮忙,这个盖伦是战后著名的纳粹余孽,手下有个比他更有名的小弟,叫奥托·斯科尔兹内。

盖伦作为乙方,觉得自己也不是老北京出身,没挖过地道,所以觉得这活还是得找英国人,他们有经验,外包给他们吧!

就这样,军情六处也被拉进来跟着好大哥包点工程,而巧合的是,当时负责包这个工程的人,就是乔治布莱克。

所以,中情局这里连一铲子土都没挖呢,莫斯科那边连全套图纸都拿到了。克格勃准备在计划完工后就派人“偶尔”发现这条地道,让杜勒斯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现个大眼。

这条隧道在1954年开工足足挖了一年多,450米长。正当克格勃兴冲冲的准备去给杜勒斯开个大眼的时候,却突然收到布莱克工作调动的消息。

权衡利弊后,卢比扬卡下令停止行动,因为工作调动必然带来内部审查,克格勃为了掩护布莱克,抑制了自己的行动欲望。地道那边的中情局美滋滋的开始窃听,但这些信息完全是克格勃甄别过甚至伪造的。苏联人很多时候在明知道被窃听的情况下故意说废话加大中情局的工作量,这个窃听站前后足足录了近7万小时的音频资料,雇佣了三百多名翻译进行文字转录,差点把中情局给累死。

为了掩护布莱克,克格勃把行动推迟了14个月,一直等到1956年4月21日才猝然发动,那天夜里一队苏联和东德士兵闯进地道东端,“惊讶的”发现了这项工程。

随后,苏联外交官立刻找来各国记者拍摄,痛斥这种“违反国际法准则”的“黑帮行为”,顺手让记者们清晰的拍摄了监听设备上的英国生产标志,痛斥英美的无耻偷袭。

被当众处刑莫杜勒斯现了个大眼,但是他丝毫没怀疑苏联人早就知道地道的存在,而是以为只是点背被意外识破,还得意洋洋的声称起码收获颇丰,被曝光也值了。

这份满足感一直持续到1961年。

布莱克和母亲在一起

柏林地道风波平息后,布莱克开始安心工作,几乎所有与英国接触的华约国家叛徒的信息都被他传到莫斯科,军情六处在东欧的布局几乎全灭,没有被抓的卧底也只是为了传递假消息才留着他们,基本是“绷住,不许笑话老乡说话机车”的状态。

但是,布莱克做的这种工作,是不可能没有风险的。

1958年美国驻瑞士大使馆收到一封神秘的信,一个笔名“狙击手”的人声称自己是“华约内的高级情报官员”,准备跟美国FBI合作,请大使馆把信交给埃德加·胡佛先生。

搞笑的是,这封信并没有被送到FBI,而是被中情局给截胡了,因为美国情报部门互相之间也是要卷的。中情局经过研究,判断信件应该来自波兰,于是决定直接跟“狙击手”取得了联系。

狙击手很快给出了投名状,他告诉中情局——英国情报系统中有个代号“钻石”的鼹鼠,他不断的给克格勃更新六处在华约的间谍名单,在跟我正式接触之前,你们必须把他挖出来!

中情局把这个消息转给六处,军情六处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咱们的情报员去一个死一个,原来我们内部有叛徒啊!(其实你内部全是叛徒)!

军情六处高层集体震怒了,他们立刻决定开始组织内部清查,这场行动必须由一个勤奋可靠,忠诚老实的人执行。柏林站那个乔治布莱克不错,就让他抻头吧!

能搞出这种操作,只能说军情六处的水平实在是儿子刨坟——掘掘子啊!

乔治布莱克在接到这份任务后哭笑不得,他立刻给卢比扬卡发消息,你们那边又出叛徒了,这个人没有暴露身份,目前仅知道他代号“狙击手”,层级应该很高,很可能是个波兰人,尽快把他挖出来!

就这样,铁幕两侧开始了对垒,“钻石”和“狙击手”都清楚知道对方的存在,也都用尽方法要把对方挖出来。英国这边的清查工作自然不了了之,毕竟你不能指望布莱克自己查自己。而克格勃的内部清查则引起了“狙击手”的警惕,他也开始静默了下来。1959年,克格勃的包围圈逐渐缩小,他们已经100%确定狙击手是个波兰人,可是在他们很快就要确定目标时,“狙击手”跑了!

“狙击手”的真名叫米哈尔·戈列涅夫斯基,时任波兰国防部军事情报局副局长,这个行业让他几乎可以接触到所有高层机密。他的叛逃实际上和意识形态毫无关联,他本身是一个纳粹手下的二鬼子,稀里糊涂混进了波兰工人党,由于工作不顺和出轨再婚因此被组织审查,苦闷之下他居然染上了吸毒的习惯,为了购买毒品才投靠美国。到了1960年,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暴露在即,果断下决心跑路!1960年圣诞节,他果断跑路美国,还顺走了办公室一万多马克的公款。

到了美国以后,狙击手狠狠地给中情局开了个大眼。他声称纳粹头目海因里希.穆勒和马丁鲍曼还活着,这还不算,他说自己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儿子,当年大革命的时候自己被一个仆人抱了出来,是沙俄的朱三太子等等。中情局特工被他说的瞠目结舌,最终认定,这个人由于长期吸毒,脑子已经处于半疯癫状态了,应该去通辽医保定点单位——圣伊丽莎白治疗一下。

但是,这个半疯的狙击手所给中情局提供了一条不算线索的线索——他说,“钻石”从1960年开始似乎停止输送情报了。

其实这是个误会,因为布莱克并没有中断与克格勃的联系,只是克格勃知道波兰有叛徒后,停止向波兰提供“钻石”带来的情报,才让狙击手有了“钻石”失联的错觉。

但是巧合的地方来了,1960年,布莱克正好被外派到黎巴嫩出差,而且他在柏林发展的一个下线被军情六处挖了出来,让军情六处知道这个“钻石”是柏林站的人。而在柏林站工作,1960年又有工作变动的人很少,布莱克就是其中之一!

1961年4月12日,布莱克被隔离审查。这种情况下布莱克当然死不承认,带英在这方面比较文明,也谈不上什么大记忆恢复术,审了三天毫无进展。

结果,在最后一天,布莱克暴露了。

在最后一天的审讯中,审讯专家正在试图感化布莱克,他对布莱克说:“我知道你就是苏联的鼹鼠,也知道你为什么变节,当年在朝鲜,你肯定是顶不住严刑拷打或者被抓住了把柄,这很正常,我们英国人是通情达理的,只要你交代,肯定会酌情轻判。”

这句话瞬间激怒了布莱克,他听完以后拍案而起,几乎脱口而出:“不!没人折磨我!也没人要挟我!这都是我自己的决定!”

审讯专家当即目瞪口呆,布莱克在愣了几秒后懊悔不已,这场意外的摊牌让他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他从容的交代了自己的身份,如你们所说,我确实服务于苏联克格勃,但那是因为我信仰马克思主义,而绝不是什么威逼利诱。不必试图从我这儿得到他们的任何情报,随便你们怎么判吧!

即使在四处透风的英国,像布莱克这么纯粹,岗位这么关键,杀伤力这么大的间谍也是极其罕见的。整整八年的时间里,军情六处就在布莱克编织的精致的信息茧房里自得其乐,全然不知自己在克格勃眼里透明的如同三体人。布莱克的存在让英国高层集体破防,在整个国际情报圈里,军情六处的形象真是吊瓶里通电——输麻了。

因此,英国高层对他恨之入骨,1961年5月3日,布莱克被英国法院从重从快的判刑42年,有消息说,带英的判决原则是布莱克每出卖一名特工就加一年,他拢共出卖了42人。

对这个说法布莱克本人相当不屑,他说如果那样的话自己至少得判个500年才够。

得知布莱克被捕后,卢比扬卡大为震惊,他们立刻开始盘点手里的俘虏,像德国导弹三人组一样要求换回布莱克,甚至不用把他送到苏联,还他自由就行。但是布莱克对英国的骑脸输出已经让军情六处颜面扫地,即时到今天,他们也将布莱克成为“最臭名昭著的叛徒”,军情六处理都不理克格勃,任你拿出多少筹码,布莱克绝对不放!

就这样,布莱克在监狱里蹲了五年,在这五年里他安心学习阿拉伯语,在五年后,他意识到克格勃肯定是换不回自己了。嗨,换不回就换不回呗,多大个事,我自己出去不就行了?

在判决完成后,作为天字第一号重犯,布莱克被扔进了著名的沃姆伍德·斯克拉布监狱。这里号称英国最森严的监狱,光围墙就有六米高。

在监狱蹲了五年后,布莱克决定越狱,于是他找来了三个帮手,这三个帮手分别是爱尔兰共和军的肖恩·伯克,和反核活动家兰德尔和波特,这哥仨都是布莱克的狱友,也都愿意帮助他越狱。在得到布莱克的同意后,先出狱的伯克就开始谋划起来。

伯克这老哥也是个狠人,他谋划的第一步居然是拉赞助,他找到著名导演托尼·理查森,说自己想在监狱里捞个牛人出来,可惜手头实在太紧,大哥你能不能赏点启动资金?

托大导觉得这事儿好玩,干净利索的拿出2000英镑给伯克,还亲自下场帮忙,一起谋划如何帮布莱克越狱。

然后,你就会知道,带英这个国家的离谱程度,真是太阳打被窝里出来了。

越狱小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跟监狱里的布莱克取得联系,可是高墙阻挡,这个问题实在难以解决,一凡斟酌之下,伯克想了个简单朴素的法子——往里面送个对讲机不就行了!

于是,一场监狱音乐会后,假扮成舞台杂工的伯克把对讲机放在了舞台下面,管理监狱商店的兰德尔和负责发东西的波特又把对讲机送到了布莱克手里。整个过程没有遭到任何阻拦,伯克进监狱时没有搜身,东西转移时狱警们也跟瞎子一样没看到,甚至布莱克躲被窝里跟外面通话都没听到,监狱里外就这样顺畅的建立了联系。

然后,1966年10月22日下午6点,监狱的犯人和看守都去礼堂看每周播放一次的电影。在看电影时,布莱克施施然的走到牢房走廊的尽头,一脚踹坏了窗户,翻了出去。

没错,带英最森严的监狱窗户质量就是这么硬核。

翻出窗外的布莱克顺着排水管滑到一层,轻易离开了建筑,然后他继续施施然的走到监狱东南角围墙,此时伯克已经在墙外把一条绳梯扔了进去,布莱克就这么顺利的爬出了围墙。

整个越狱过程中,这个号称带英最森严的、专关间谍的监狱没人听到声音、没人看见异常,更没有人出来阻拦。要不是熄灯前点数,狱警们压根都没发现布莱克跑了,真的,讲到这我都不知道说啥好了。

而且,带英的离谱远不止于此。在翻墙时,布莱克由于情绪比较激动,直接一跃而下,不小心脸先着地,摔得昏迷过去,手腕也骨折了。受了这么重的伤自然得去处理一下,伯克只能把布莱克拉到一个安全屋包扎,足足耽误了一天一夜的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足够任何一个国家封锁离境通道进行大搜捕了。但是英国警方进行了象征性的搜捕外就打道回府了。

所以,看到这你就能理解那个经典的欧洲笑话。

什么是天堂?

天堂就是英国的警察,德国的工人和法国的厨师。

什么是地狱?

地狱就是德国的警察,法国的工人和英国的厨师。

养好伤后,伯克和布莱克开着车一路大摇大摆的来到临海的多佛尔,直接连车一起轮渡过英吉利海峡,直达比利时安特卫普,如同观光一边大摇大摆的开车直达东柏林,顺利程度不比在德国偷导弹难多少。

王牌特工

当克格勃官员们看到越狱出来的布莱克时,他们先是大惊失色既而大喜过望,早知道在英国越狱这么容易我们还交换啥呀?他们欢天喜地的把布莱克送往莫斯科。布莱克轻而易举的从最严密的监狱里逃到苏联,这个消息让带英再次破防。由于脸上实在有点挂不住,他们为了他们为了报复布莱克,立刻审计了布莱克妻子的离婚诉讼,剥夺了他对三个孩子的一切权力。

这种行为虽然给布莱克带来了很大痛苦,但无论如何,他终于重获了自由,让他本已经要画上句号的人生续写了下去。

布莱克抵达莫斯科后,立刻获得了苏联国籍,克格勃继续了英雄般的待遇,给他提供了苏(维埃)式园林,布莱克被分到一套4间卧室的住宅,并且立即被克格勃聘请为顾问,并且把他的军衔提拔为上校,跟我们讲过的尤尔琴科一个水平,这是非常高的待遇。

初到苏联的布莱克闹了不少笑话,其实他对苏联社会的了解并不深,他甚至认为在共产主义国家工作不应该拿钱,拒绝了好几个月的工资,直到同事和朋友们提醒他,在苏联生活也是需要货币的,他这才开始领工资。

1968年,一个叫鲁菲娜·普霍娃的女士为布莱克介绍了一个俄罗斯姑娘,知道再也回不去的布莱克选择再婚,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那个介绍人普霍娃女士没什么名气,她老公倒是有点知名度,叫做金菲尔比。

和金菲尔比聚餐

熟悉了苏联的环境后,布莱克在很多重要部门任职,1974年他在国际关系部处理中东关系,1988年去负责裁军部门,虽然他在苏联一直脱离了情报工作,但克格勃自始至终都为他保留着福利待遇,在所有回到苏联的苏联间谍里,乔治布莱克是待遇最好的一批人。

1990年,布莱克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他将其命名为《别无选择》,为了让带英继续破防,他还专门把英文版卖给了英国出版商,气急败坏的英国政府无法阻止书籍出版,只能冻结他的部分版税。英国政府对人不对事,布莱克同样也对人不对事,他不在乎带英扣的那点钱,但为了恶心带英,他专门去欧洲人权法院把他们给告了,把这点小事闹成了国际舆论,这才有了开篇的这段故事,在怼带英这方面,布莱克的水平真的是老太太爬楼梯——不扶不行。

由于布莱克的一生就是让带英破防的一生,所有有些媒体都看不下去了,他们好奇他如此霸凌带英,询问布莱克“作为英国最大的叛徒是个什么感受”,老爷子的回答相当暴躁,“背叛是建立在归属上的,我一辈子从没觉得自己属于英国,自然谈不上背叛”。

苏联解体后,布莱克的三个孩子得以-来到俄罗斯与父亲团聚。

1992年,70岁的布莱克以上校待遇正式退休,此时苏联刚刚解体,正是俄罗斯经济一穷二白的时候。但凄风苦雨的克格勃依然给他提供了莫斯科近郊的一处别墅养老,并支付丰厚的退休金。这让布莱克在莫斯科安静的过完了余生。

2020年12月26日,乔治·布莱克病逝于莫斯科克拉托沃别墅,享年98岁,他被以军事荣誉安葬在英雄巷,俄罗斯政府为他树立了雕像。普京评价说:乔治布莱克上校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活力和勇气的专业人士。

晚年布莱克

和同时代的其他克格勃同事不同,即使在布莱克生命的末尾,他也从未改变过他的信仰,哪怕苏联解体都没有影响他分毫。在他的晚年,他一直不断的跟身边的人和来访的记者重复——也许苏联的路走错了,但我坚信共产主义的理想没有错,它也一定会实现,即使花上一千年。

来源:小约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