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治,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在推动经济稳健前行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高台县人民法院通过实地走访、多方联动、柔性司法等举措,成功化解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在保障双方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案涉企业同赠锦旗为法院工作“点赞”
法治,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在推动经济稳健前行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高台县人民法院通过实地走访、多方联动、柔性司法等举措,成功化解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在保障双方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案涉企业同赠锦旗为法院工作“点赞”。
深入剖析,精准定位纠纷症结。2024年11月19日,A公司向法院起诉B公司,索赔违约金、维修费及直接损失,涉案金额高达3500万元。承办法官仔细阅卷后,发现该案件与B公司起诉A公司索要工程款一案紧密相关,且后者已进入执行程序,并由市中院提级管辖。鉴于案件的复杂性,合议庭在开庭审理后达成共识,决定将工作重点放在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上,力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实地调研,全面掌握企业实情。与此同时,A公司还因环保工程质量问题起诉某环保材料公司。为全面了解案件情况,承办法官于2024年12月深入A公司,实地考察其生产经营状况,详细了解相关设备的安装与运行情况。经调研发现,A公司面临大量债务和执行案件,资金周转极为困难。在此情况下,合议庭决定优先推动脱硫废水项目建工案件的调解工作,以此为突破口,寻求建工纠纷诉讼和执行案件的一并解决。2025年1月17日,承办法官通过判后答疑,成功促使某环保材料公司退还脱硫废水项目工程款50万元,为后续调解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初次调解,打破双方沟通僵局。2025年1月21日,承办法官运用“背靠背”调解策略,成功化解A公司和B公司在设备质量和工程款结算方面的长期矛盾。随后,法官邀请市中院执行局和县住建局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调解。调解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调解人员凭借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调解经验,紧扣矛盾焦点,深入分析案件利弊,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双方就执行案件利息与A公司本次诉讼损失的对冲达成一致,并就分期付款的时间和金额进行了初步协商。尽管当日双方在分期付款金额上未能完全达成共识,但A公司随后积极履行了20万元执行案款,展现出解决纠纷的诚意。
二次调解,彻底化解纠纷矛盾。在承办法官的持续沟通协调下,双方均表达了进一步调解的意愿。2025年4月1日,承办法官邀请市中院执行局再次联合开展调解工作。调解人员向双方详细介绍了案件款的资金保障和逾期处理机制,针对双方的顾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B公司理解A公司的资金困难,同意在后期适当调整付款安排。A公司则承诺,若逾期将承担相应利息。最终,双方就诉讼案件撤诉和执行案件和解达成一致,成功化解了长达两年之久的纠纷。
圆满结案,收获企业高度认可。纠纷成功化解后,A公司和B公司分别向法院赠送锦旗,表达对法院工作的高度认可和诚挚感谢。这不仅是对法院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法院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激励。
优化营商法治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台县人民法院将继续以提升企业和群众的司法满意度为目标,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为营造更加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司法力量。
来源:高台法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