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喷政府和爱泼斯坦合作,特朗普砍10亿美元,2000研究员失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19:15 1

摘要:埃里克・韦恩斯坦拿着自己的“几何统一理论”宣称能统一所有自然力,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肖恩・卡罗尔当场拆台,说他的论文是从旧笔记里“东拼西凑”出来的。

皮尔斯・摩根的访谈节目上,一场争吵让物理学成了热搜焦点。

埃里克・韦恩斯坦拿着自己的“几何统一理论”宣称能统一所有自然力,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肖恩・卡罗尔当场拆台,说他的论文是从旧笔记里“东拼西凑”出来的。

韦恩斯坦没反驳理论,反倒怒斥对方是“物理学界的玛丽・安托瓦内特”,这场闹剧在外网上炸了锅,支持韦恩斯坦的网友居然占了大多数。

现在打开社交媒体,批评主流物理学的声音越来越响,有人说相对论是骗局,有人称量子力学是学术造假,甚至有网红博主靠着骂弦理论吸粉百万。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声音不只停留在网上,已经实实在在影响到了科学研究。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突然少了10亿美元拨款,NASA一下子裁了2000多人,连研究气候的项目都被砍了资金。

韦恩斯坦这些人最擅长的就是把复杂的科学问题变成狗血剧,他最近在播客里说,学术界的同行评议制度是政府和杰弗里・爱泼斯坦合谋搞出来的,目的就是不让普通人探索太空。

这种说法听起来离谱,却在YouTube上收获了几十万点赞。

“反怀疑论者”戴夫教授靠这个路子赚得盆满钵满,他的YouTube频道专门剪辑科学家吵架的视频,把严肃的学术讨论剪成“物理版甄嬛传”。

现在他有近400万订阅,比正规科学频道的影响力大得多,视频里看不到公式推导,全是“某某教授怒怼权威”、“惊天理论被学术大佬封杀”这类标题党内容。

“现代智慧”播客的克里斯・威廉姆森说得挺形象,现在物理学家的争议成了“科学界的卡戴珊真人秀”,观众不爱看枯燥的理论解释,就喜欢看科学家互相攻击。

这种风气让正经搞研究的人很无奈,一位粒子物理学家在博客里吐槽,他花十年写的论文没人看,随便发个吐槽同行的短视频反而火了。

现在年轻研究员都开始学怎么拍视频搞人设,没人愿意坐冷板凳了。

平心而论,现在的物理学确实遇到了瓶颈,弦理论研究了几十年,连个实验证据都没找到,宇宙里明明有暗物质,谁也说不清那到底是什么,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明明都对,合到一起就矛盾。

这些难题让批评者找到了靶子,说整个理论体系都是错的。

但科学进步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好多科学家骂他是骗子,量子力学刚出来的时候,连薛定谔自己都想不通。

现在我们觉得天经地义的理论,当年都是争议焦点,科学就是在不断质疑和验证里往前走的,

真正的科学家没回避这些问题。

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一直在找新粒子,多国联合升级了引力波探测器,中国的“悟空”卫星也在追暗物质的踪迹。

这些研究都要花几十年时间,不可能像网红视频那样几天出个结果。

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去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研究量子纠缠的科学家,这个理论当年被爱因斯坦批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现在成了量子计算机的基础。

这说明科学争议不可怕,只要有扎实的研究,真理总会慢慢清晰。

反科学的情绪已经影响到了政策,特朗普政府一口气砍掉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10亿美元拨款,还打算把它的预算拦腰斩断。

受影响的不只是物理学,癌症研究、疫苗开发这些和普通人相关的项目也没钱了。

更奇怪的是,只要项目名称里有“气候”两个字,基本都拿不到funding,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裁了不少人,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观测站关掉了十几个。

NASA最惨,2000多个科研人员丢了工作,一半的科学预算可能保不住,连火星探测计划都差点被叫停。

这些决策背后能看到网红们的影子,有位参议员在听证会上直接说:“既然物理学家自己都吵不清弦理论对不对,凭什么让纳税人掏钱?”

这种风气下,年轻科学家都不敢碰有争议的课题,生怕被贴上“骗子”标签。

现在的问题不只是物理学界的信任危机,更是整个社会的理性危机,网红们靠骂科学赚流量,政客们靠砍经费讨好选民,普通人在情绪化的讨论里越来越糊涂。

但科学从来不是少数天才的游戏,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

没有量子力学就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相对论GPS就没法用,没有粒子物理研究就没有癌症放疗技术,这些当年被质疑的理论,现在都成了生活必需品。

科学的进步需要时间,更需要信任,同行评议、实验验证这些制度可能不完美,但它们是人类目前能找到的最可靠的探索方式。

科学家们也该改改老毛病了,老是用老百姓听不懂的术语说话,难怪会被网红钻空子。

教育机构也有责任,现在的科普要么太枯燥,要么太猎奇,很少有人讲清楚科学研究的真实过程,其实失败、争议、反复验证才是科学的常态,就像当年爱迪生试了上千种材料才造出灯泡。

这场物理学的信任危机,本质上是信息时代的一场考验,我们习惯了短视频里的即时答案,却忘了科学需要耐心,我们喜欢看非黑即白的论战,却忽略了真实世界的复杂。

当400万粉丝为网红的“惊天秘闻”欢呼时,可能没人注意到,实验室里那些默默工作的科学家,才是真正推动世界进步的人。

科学的价值不在于永远正确,而在于不断纠错,相对论没推翻牛顿力学,只是指出了它的适用范围,量子力学看似诡异,却一次次被实验验证。

这种自我完善的能力,才是科学最珍贵的地方,保护这种能力,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是每个希望生活更美好的人的事。

来源:易霄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