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芙蓉 | 抗战中的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7 20:50 1

摘要:一队留着齐耳短发的女兵,身着灰军装,腰系武装带,腿上裹着绑腿,由团长谢冰莹高举着“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鲜红的团旗,带领队伍行走于长沙的大街小巷。她们多为医生、教师和学生,都是20岁左右的女青年。为了抗日,她们脱下旗袍,放弃体面的工作,告别故乡和亲友,在长沙火车

1937年9月14日的长沙,出现了令人热血沸腾的一幕。

1937年9月14日,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出发前在长沙储英园合影(右四为谢冰莹)

一队留着齐耳短发的女兵,身着灰军装,腰系武装带,腿上裹着绑腿,由团长谢冰莹高举着“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鲜红的团旗,带领队伍行走于长沙的大街小巷。她们多为医生、教师和学生,都是20岁左右的女青年。为了抗日,她们脱下旗袍,放弃体面的工作,告别故乡和亲友,在长沙火车站誓师出征,开赴上海嘉定抗日前线参加第二次淞沪抗战。

她们高声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把路上每一个观众都惊醒了。孩子和许多散学归来的男女学生也跟着一同唱,一同叫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的口号”,整个长沙城都轰动了,各界人士和市民数千人送行。

团长谢冰莹,是湘籍女兵作家,代表作有《从军日记》。

谢冰莹军装照

谢冰莹著《从军日记》,1931年上海出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谢冰莹本着“救一个伤兵,就是杀一个敌人”的理念,题写“不灭倭寇,誓不生还”的誓言,毅然到长沙,不到四天即组织成立“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开赴抗日前线。

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在战地

在野战医院腥风血雨的恶劣条件下,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的成员们夜以继日轮班为伤员擦洗伤口、打针换药、端水喂饭、代写家信、募捐书报、进行心理安慰等,使前线将士备受鼓舞。有时“受伤战士们伤口里流出来的鲜血,往往连身上整件的工作衣上都沾满了”,但她们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不分昼夜地在血泊里工作、战斗、生活。她们随军转战大江南北,把战地当成自己的家,在战场上救助大批伤员,沿途向民众做宣传鼓动工作,深受广大军民好评。

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吸引了全省大量进步女性报名入团,其中包含大量女学生。该团在长沙统一训练,主要学习医疗护理、女工剪裁和战地实践技能,做到了成熟一批,便送去外地一批。至1938年2月,为战地前线共计送去一千多名妇女,她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抗日最前线为伤病员包扎护理,为人民军队缝衣补鞋,并且在战地开展赠送书刊、教唱爱国歌曲等的服务,为鼓舞士气、救援伤病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以“心忧天下 敢为人先”为文化基因的大地孕育的湖湘儿女,在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感召下,前赴后继保家卫国,用热血浇铸信仰,以牺牲铸就民族脊梁,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长图展讯

主题:《烽火芙蓉:湖湘女性抗战影像志》

时间:2025年8月20日起

地点:长沙图书馆一楼大厅

介绍:该展览以时光为轴,撷取百余帧珍贵影像,以女性视角切入抗战时期的历史叙事。从前线战壕的“巾帼女将”到后方救援的“白衣战士”;从高唱抗日救亡歌曲,到为难童撑起一片天;从“旌旗白雪齐飞,志士山河共壮”的热血呐喊,到“不灭倭寇,誓不生还”的铮铮铁骨,生动再现三湘女英从闺阁走向烽火的壮阔历程。

主要参考文献:

《妇女从军与战地服务——以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为中心的考察》万琼华,马艳彩,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匹妇”有责:女性在抗战中的角色与作用——以湘桂抗战为例》,庞少哲,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巾帼英雄武士风——著名女兵作家谢冰莹的特别抗战》,唐廉诚,文史拾遗,2015年第四期

《中国共产党冷水江历史(1921—2006)》,冷水江市委党史办编纂 

《一个女兵的自传》,谢冰莹代表作

《随谢冰莹在五战区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甘和媛,抗战时重庆妇女战地服务队队员 

《谢冰莹研究综述》,李夫泽,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授 

《在谢冰莹抗战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童建文,谢冰莹研究所所长

来源 | 长沙图书馆·信息服务部供稿 | 潘淑如

本号由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

本馆法律咨询顾问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张鹏律师

长沙图书馆在哪里友情提示自2025年9月20日起,滨江文化园停车区域将开启收费,建议读者绿色出行。详见园区公告:点击此处跳转链接乘车路线路线一:乘520路、804路至滨江文化园站。路线二:乘2路、283路、111路至北辰时代广场站。路线三:乘11路、106路至三馆一厅站。路线四:乘地铁1号线至北辰三角洲站(1号出口)。

来源:长沙图书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