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于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标注了文献来源和截图,请悉知。
文 赵公子
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于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标注了文献来源和截图,请悉知。
“要是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能够促成调解,那就是卡塔尔。”
这就是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对于卡塔尔的评价,但这个国家刚刚被轰炸过,这不,美国还是赶紧来给以色列“擦屁股”了。
不仅如此,卢比奥还要跟卡塔尔签防务大单,这就好像是自己儿子把自己的客户打了一顿那种感觉。
那么卢比奥此行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吗?
卢比奥此行肩负着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说服被以色列轰炸激怒的卡塔尔继续在加沙停火谈判中发挥调解作用。
9月16日,当卢比奥抵达多哈时,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在注视着这次访问。
就在前一天,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刚刚在多哈举行了紧急峰会,各国领导人对以色列的袭击表达了愤怒。
海湾合作委员会发表声明称,这次袭击是“对国际社会努力的公然攻击”。
卡塔尔方面的态度很明确,他们称以色列的行动是“懦弱和背信弃义的”,是对卡塔尔主权的严重侵犯。
但与此同时,卡塔尔外交部也通过发言人马吉德·安萨里表示,卡塔尔不会因为这次袭击就放弃调解角色。
这种复杂的立场反映了卡塔尔在中东地缘政治中的微妙位置,它既是美国的“主要非北约盟友”,又与伊朗保持着对话渠道,同时还为哈马斯领导人提供庇护。
卢比奥在多哈的行程安排得相当紧密,他先是会见了卡塔尔外交大臣,随后又与阿勒萨尼进行了长时间会谈。
根据卡塔尔官方通讯社的报道,双方就加沙战争的最新发展、人道主义危机以及推动停火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入讨论。
美国方面传递的信息很明确,华盛顿理解卡塔尔对以色列袭击的愤怒,但希望多哈能够将个人情绪与地区大局分开。
卢比奥特别强调了卡塔尔在过去调解努力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这种努力对地区和平的重要性。
卢比奥还向卡塔尔方面传达了特朗普总统的立场,美国希望这场战争能够结束,48名人质能够立即全部获释,哈马斯不再构成威胁。
但实现这些目标的路径在哪里?没有卡塔尔的参与,任何和平努力都将无从谈起。
作为少数几个与冲突双方都保持对话渠道的国家,卡塔尔几乎成了实现停火的唯一希望。
而卡塔尔方面在会谈中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他们指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不仅威胁到卡塔尔的国家安全,也严重损害了多哈作为中立调解方的信誉。
如果以色列继续在卡塔尔境内实施军事行动,将使得任何调解努力都变得不可能。
就在努力修复因以色列袭击而受损的关系时,卢比奥还带来了一个重要消息,美国与卡塔尔即将敲定一项“强化的防务合作协议”。
根据美国国务院的说明,这项协议已经谈判了数月,现在进入最后阶段。
卢比奥在离开特拉维夫前往多哈的途中向记者团透露,美卡两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伙伴关系,这项强化协议将进一步深化双方在安全领域的合作。
这并非空穴来风,美卡防务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2年,当时两国签署了第一份防务合作协议。
从那以后,这种关系不断深化。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数据,今天的卡塔尔是美国在全球第二大的对外军售伙伴。
而现在卢比奥提到的“强化协议”,显然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但这种时机选择耐人寻味。
就在以色列轰炸多哈一周后宣布这个消息,明显带有安抚卡塔尔的意味。
据了解会谈内情的外交官透露,卡塔尔官员在与卢比奥会谈时明确表示,他们希望深化与美国的军事关系,将其作为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威慑。
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安萨里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卡塔尔与美国的关系是战略性的,特别是在防务层面。
他表示,卡塔尔决心捍卫国家主权,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类似袭击再次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协议的推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美国国会对卡塔尔与哈马斯的关系一直存在担忧。
外交平衡术的考验卢比奥这次中东之行,实际上是一次高难度的外交平衡表演,其复杂程度超出了许多观察家的预期。
在耶路撒冷,卢比奥必须向以色列展示美国的坚定支持,他陪同内塔尼亚胡参观了西墙隧道,这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安排。
内塔尼亚胡在参观时特意指着古老的石墙,将美以关系比作这些历经千年风雨的石头,卢比奥则以美国对以色列支持的“坚定不移”作为回应。
但几个小时后,当他飞往多哈时,卢比奥又必须向被以色列轰炸激怒的卡塔尔表达理解和支持,这种角色转换的难度,在美国外交史上都属罕见。
这种矛盾在华盛顿的公开表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特朗普总统对以色列的袭击表示了罕见的批评,白宫发言人转述总统的话说,单方面轰炸一个主权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亲密盟友,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但与此同时,美国又强调这不会改变美以特殊关系的本质。
卢比奥试图通过强调共同目标来弥合这种分歧,根据国务院的说明,美国的优先事项包括:确保哈马斯永远不再统治加沙,让所有人质安全回家,进入战后重建阶段。
但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谁来负责重建,谁来提供资金,谁来确保哈马斯不会卷土重来,这些关键问题都还没有明确答案。
更复杂的是,这次外交危机发生在一个极其敏感的时刻,联合国大会即将就巴勒斯坦国地位问题进行辩论,预计将是一场激烈的外交较量。
以色列在国际舞台上正变得越来越孤立,而美国作为其最亲密的盟友,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卢比奥的“救火”之行能否成功?从目前的迹象来看,前景并不乐观。
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随着以色列军事行动的推进,加沙人道主义危机的加深,以及地区各方立场的进一步分化,美国的中东政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卢比奥此行播下的外交种子能否开花结果,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但可以确定的是,中东这场外交大火还远未扑灭,和平的曙光依然遥远。
来源:不可史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