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胜诉,四年拉锯战,真相能否就此揭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7 17:31 1

摘要:四年,对于一场维权之路来说,太过漫长。9 月 16 日,“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 张女士在个人社交账号发文称:“四年了我终于赢了特斯拉一次!” 这背后,是怎样跌宕起伏的故事呢?

四年,对于一场维权之路来说,太过漫长。9 月 16 日,“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 张女士在个人社交账号发文称:“四年了我终于赢了特斯拉一次!” 这背后,是怎样跌宕起伏的故事呢?

还记得 2021 年 4 月 19 日上海车展那惊人的一幕吗?张女士爬上特斯拉展车车顶,高喊 “刹车失灵”,喇叭循环播放着 “特斯拉 Model 3 春节期间刹车失灵,引发交通事故,一家四口险些丧命” 的录音。这一行为瞬间让特斯拉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张女士也因此被处行政拘留五日。此后,特斯拉以名誉侵权为由提起诉讼。2024 年 5 月 30 日,一审法院认定张女士 “未提供任何证据证明案涉车辆确实存在刹车失灵”,其行为已构成对特斯拉的诽谤,判令其公开道歉并赔偿 172275 元。2025 年 7 月 11 日,上海市二中院作出二审判决,认定张女士侵犯特斯拉名誉权,需向特斯拉赔礼道歉并赔偿 17 万元。

但张女士没有放弃。因为从 2021 年 2 月父亲驾驶特斯拉发生追尾事故后,她就持续要求特斯拉提供完整行车数据,却屡遭拒绝。她最初是以产品质量案起诉特斯拉的,无奈数据不完整,只好将案由改成数据案。

而就在 9 月 16 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终于给了张女士一丝曙光。法院判决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张女士提供其特斯拉 Model 3 车辆于 2021 年 2 月 21 日发生交通事故前三十分钟的完整行车数据。法院认为,特斯拉北京公司作为销售方,特斯拉上海公司作为数据收集和保存方,理应共同履行提供数据的义务。张女士激动地表示,此判决证明了四年前特斯拉违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行政责令,提供的数据是不完整的。

这一判决意义非凡。对张女士而言,这是她四年坚持的成果,是追寻真相的重要一步。她终于有可能通过完整数据,去申请司法鉴定,还原事故真相,看看车辆刹车到底有无问题。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这是一次鼓舞。它明确了消费者对车辆数据的知情权,让大家在面对车企时,多了一份维权的底气。而对于特斯拉以及整个汽车行业,这无疑是一记警钟,车企必须重视消费者权益,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完善数据公开机制等各项服务。

这场胜利来之不易。当张女士在社交平台晒出判决书时,评论区瞬间涌入上千条留言。有人感慨"普通人维权就像蚂蚁撼树",也有人质疑"四年才拿到数据,真相会不会被技术手段掩盖?"更有人发现,判决书中"30分钟完整数据"的表述耐人寻味——这恰好是国家标准《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要求车企必须保存的最低时长。

法律界人士指出,本案最关键的突破在于法院首次明确:行车数据不属于商业秘密,而是消费者行使知情权的基础。中国政法大学李教授分析:"就像医院必须保存病历一样,智能汽车时代的数据留存应该成为行业标配。"值得注意的是,判决生效次日,某国产新能源品牌就宣布将试点"数据自助查询系统"。

但张女士的战争远未结束。拿到数据后,她需要自费寻找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有汽车工程师透露,特斯拉的EDR(事件数据记录器)采用特殊加密格式,国内能解析的机构不足五家。更棘手的是,事故已过去四年多,关键传感器数据可能存在自然衰减。

当然,一审判决并不意味着这场纷争的终结,特斯拉是否会上诉,后续还存在变数。但无论如何,这起事件都让我们看到了消费者维权的艰难与不易,也让我们对车企的责任和义务有了更深的思考。希望在未来,类似的事情能越来越少,消费者的权益能得到更切实的保障。网友们,你们对这一事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来源:艺飞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