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山体滑坡凌晨来袭,青海一村支书敲锣救下全村469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7 18:45 1

摘要:​9月10日,国家应急管理部对一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进行通报表扬。表扬名单中,一名叫更登的村党支部书记专门被提及:​一起突发大面积山体滑坡即将来临,更登等人的警觉与齐心救援,让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谢家滩乡拉扎村的469位村民成功避险。

​9月10日,国家应急管理部对一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进行通报表扬。表扬名单中,一名叫更登的村党支部书记专门被提及:​一起突发大面积山体滑坡即将来临,更登等人的警觉与齐心救援,让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谢家滩乡拉扎村的469位村民成功避险。

拉扎村山体滑坡全景图。 图片来源/应急管理部

​​​凌晨敲响铜锣惊醒村民

连续多日的强降雨终于停了。在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谢家滩乡拉扎村,没有雨声的夜晚显得格外宁静。

9月3日零时许,更登还没睡,躺在床上翻看着手机。虽说雨停了,但此前接连的降雨让他变得高度紧张。不久前,化隆县自然资源局与气象局联合发布Ⅰ级/红色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这个最高等级预警提醒当地随时要做好应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

更登在拉扎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已经11年,他熟悉这里的人和事:化隆县位于青海以东,距省会西宁市110公里,这里地形呈现“八分山、一分水、一分川”的特点,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域。

9月2日当天,乡里根据省市县要求,专门组织人员进村排查,要求对人员信息、地质灾害隐患点必须做出“一页纸”预案。在村里,广播反复播报着防汛预警,微信群不时转发有关地质灾害的提示。

就在更登躺在床上翻看手机时,他家的房门突然开了。起初,他以为女儿还没睡,喊了一嗓子,确认女儿没出房门。

关了门,更登返回床上,谁知此时房门又开了。这时,他还听见窗外砂石的声响,屋内地板似乎也在轻微震动。走出房门,更登看见路面已经有了多处裂缝,虽然裂缝并不大,但他猛然想起,不久前乡里曾转发的灾害防御工作提醒函上的内容。这一切信息汇总起来,更登倒吸一口凉气,他下意识地判断:“这是要出事。”

事后证实,由于连日的强降雨,附近的拉脊山脉东北延伸地带的山体已被“泡”松,大型山体滑坡的险情正向这里袭来。

来不及换鞋子,更登踩着拖鞋、穿着短袖就冲出家门。按照预案,他首先拨通了乡政府的值班电话,报告了异响、位置及居民情况,然后开始在村微信群里紧急喊话:“起来起来!人员迅速撤离!快往安全地带撤离!”

得到消息的村干部们陆续赶来,但很多村民还在熟睡,为了能将信息更快扩散出去,村干部们开始挨家挨户用力敲门喊醒村民。

更登记得,这时路面的裂缝开始变大,砂石声也嗡嗡作响。已经醒来的村民被要求继续去喊邻居,能打通电话的就打电话,而他则操起了铜锣,在村里一边敲一边高喊“赶紧撤离”。“快醒醒!别收拾东西了,保命要紧!”

铜锣声彻底打破了拉扎村的宁静。在更登及村干部的催促下,村民们穿上衣服,顾不上拿财物,扶着老人、抱着孩子,朝着安全地带跑去。也有人不肯离去,一名上了年纪的老人就因为腿脚不便不想走,更登蹲下身紧紧握住老人的手一再恳求:“阿爸,相信我!现在不走就来不及了,等安全了,我背您回来!”终于,老人同意了,更登背着他向着村口的安全地带转移。记忆中,到村口的路平时只需要3分钟,但由于道路突然变得湿滑,前行异常困难。

有亲历者事后表示,自己被叫醒时,家门口的路面已经开始震动,出现了裂缝,裂缝最宽处约有10厘米,部分地方肉眼可见在缓慢下沉。

更登(左)与消防队员一起普及消防知识。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一个半小时救了全村469人

谢家滩乡党委书记韩秀梅接到更登的报告后,按照此前预案,她迅速召集所有党员干部立刻到岗。同时,与乡长、乡人大主任一起紧急部署救援。他们将受灾情况上报至县应急管理局,还给毗邻的石大仓乡打去电话告知灾情。“当时情况特别紧急,我们也不确定灾情的情况,地理位置上我们是上下游关系,我们这里有事,他们那里也可能被波及。”韩秀梅说。

此外,乡党委和乡政府要求将谢家滩乡中心学校作为救灾安置点。另外,按照前期预案,要求将拉扎村31名老弱病残群众送往县城宾馆居住,方便随时送医,同时紧急调拨救灾物资进入安置点。

一切安排妥当后,韩秀梅与乡长、乡人大主任一起进拉扎村检查。韩秀梅记得,进村的双行车道已经塌了,电也断了,他们只能走小路。在路上,电话信号时有时无,好不容易联系上更登,电话中,更登的语言急促:“书记,我们的路断了,我们的房子也塌了……”

韩秀梅催促司机快点,但越靠近村子,路越难走。小路是单行道,一旁是耕地,另一边是边沟。汽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行驶,车轮不断打滑、颠簸。“就像坐船一样。”

前行一段时间,韩秀梅终于看见了先期转移出来的村民,不久他们见到了更登,他的脸上布满了汗水和疲惫。

将最后一名村民成功转移后,更登曾折返回村,他想看看村里还有没有留下的人。此时,连接村里的路面早已下陷得不成样子,柏油路像破碎的饼干,裂缝最深处快到膝盖,约有50厘米深。

“说实话,当时心里也害怕二次滑坡,但不亲眼确认一下(还有没有人),我实在放心不下。”事后回忆起这段经历,更登也心有余悸。

“人都安全出来了吗?”韩秀梅询问。为了防止意外,韩秀梅、乡长、乡人大主任和更登决定再次进村看看。这时,村里道路的裂缝已经能吞下整只汽车轮胎,有的区域已是深坑,多户村民家的围墙整体倒塌,一些屋顶也出现倾斜。

韩秀梅记得,这时的尘土与雾气让周围视线变得极差,能见度不足量米,乡长明明就在身边,她也看不见对方的身影。狗吠声、山风的呼啸声以及山石撕裂声弥漫在空气中。“当时也害怕啊,感觉看不到一点光,不过我们也没考虑太多,就想着先进去,能不能撤出来再说,老百姓不能出事。”韩秀梅说。

再三检查,确认所有人都安全撤出,众人心踏实了。此时,韩秀梅看了一眼手机,从接到更登的报告到所有群众安全撤离,前后仅用时一个半小时。

事后证实,当日凌晨,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发生了突发大面积山体滑坡事件,滑坡体积约2.4亿立方米,整个山体下沉了将近100米,半个村子都陷了下去,共有21户人家房屋受灾,其中8户情况特别严重,两户房子彻底垮塌。但因为更登的警觉以及当地政府的妥善处置,拉扎村87户469人全部转移安置到安全区域,无一伤亡。临近的石大仓乡97名乡干部和17个村两委成员也逐户排查,对受灾群众进行了妥善安置。

上游新闻记者从当地获悉,最终两乡累计安全转移群众152户共602人。

灾后拉扎村。图片来源/应急管理部

国家应急管理部进行通报表扬

当晚,抵达谢家滩乡中心学校安置点后,一些村民仍心有余悸。毕竟是睡梦中被突然叫醒,又遇上了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负责安抚的干部给每名村民都递上了一杯热水,在寒夜里带来了温暖。陆续抵达的救灾物资,也让受灾群众安心不少。

9月3日凌晨,化隆县应急管理局的干部带着物资车队赶来了,400床褥子、300件棉大衣、300张折叠床被一一卸下。工作人员连夜搭建了20顶应急帐篷和50套活动板房,可容纳260名群众居住。

谢家滩乡卫生院20余名医护人员也陆续赶到了,他们带来了治疗感冒、腹泻的应急药品,还迅速搭建起临时医疗点,开始为村民进行健康监测。

待到天蒙蒙亮,更多救灾物资陆续在谢家滩乡中心学校安置点汇集,受灾群众的生活得到全面保障。开过拉面馆的党员马玉贵得知此事,第一时间带着自家灶具和面粉赶到安置点,起锅烧水、揉面拉面。9月3日上午8时,受灾群众吃上了热气腾腾的拉面。

为防止意外发生,当地两个乡组织了巡防队,对地灾点、临坡房屋、道路桥梁实行24小时值守,防止二次灾害发生,确保危险区无一人返流。

灾害发生后,国家应急管理部启动地质灾害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紧急赶赴灾区指导做好防灾避险和群众安置工作。

韩秀梅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目前受灾群众已经妥善安置,未来将进行灾后重建。

当地开始灾后重建。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国家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地震地质司将这起成功避险的案例作为典型案例,对青海省应急管理厅、海东市应急管理局、化隆回族自治县、谢家滩乡、拉扎村及更登予以通报表扬。9月10日,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指出,这是一起典型的“以快制险、以准保人”的成功避险避灾案例。

​​上游新闻记者 贾晨

来源:婵儿讲事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