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买黑胶的时候,我们买的是什么|黑胶复兴浪潮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7 20:09 1

摘要:“黑胶是会越来越流行的,这个东西不会再过时了。”采访过程中,一位收藏了许多典藏签名版黑胶的发烧友告诉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

“黑胶是会越来越流行的,这个东西不会再过时了。”采访过程中,一位收藏了许多典藏签名版黑胶的发烧友告诉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

这些年,无论国内外,发行黑胶都是主流歌手和其背后唱片公司的不二之选。去年,IFPI统计的最畅销黑胶专辑是泰勒·斯威夫特的《THE TORTURED POETS DEPARTMENT》,加上泰勒其他黑胶专辑,她去年一年的黑胶销售额预估都能达到6亿人民币。

今年,国内众多音乐人的黑胶唱片发行节奏密集,譬如徐佳莹《心理学》限量白色彩胶签名版、范晓萱《Darling》《自言自语》限量透明胶、王力宏《不可能错过你》橘色彩胶限定版……

黑胶唱片已经成为音乐行业发行新作品的标配,老艺术家也不例外。比如最近,著名的沪剧艺术家茅善玉在从艺50年后首次发行了个人黑胶唱片。

嗅到黑胶这一复兴潮之后,也让某些不法分子感到 “有空可钻”。今年早前一案件揭露,广东某公司复制发行侵权黑胶唱片,数量高达惊人的94万余张,获利惊人。

黑胶发行端节奏密集,那消费端情况几何?多年来,音乐财经持续观察的黑胶复兴潮是否缩水了呢?下面的数据可以给出最新答案。

对于实体市场而言,进入数字时代后,实体消费所遭受的打击是惨痛的,几乎曾到了全行业被“团灭”的地步。

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最新《全球音乐报告》呈现了 25年来录制音乐的收入分布变化,流媒体市场份额不断扩增,这伴随着实体销售的逐年减少。

就在这样不乐观的情况下,实体中的黑胶唱片却突出重围,走上了另类的跃升之路。

据IFPI报道,全球黑胶消费已连续18年保持增长,去年,收入增长了4.6%,市场规模达21.8亿美元。

中国黑胶市场近几年的“复兴浪潮”同样颇高,2017年市场规模仅仅0.13亿元,到2022年,这个数字飙升到了4.31亿元,几乎是33倍的增量。

许多机构对全球黑胶市场的预测也十分乐观。Global Growth lnsights预计今年全球黑胶市场规模将达到16.3亿美元,到2034年将扩张至30.1亿美元,以6.33%的复合年增长率稳步上升。

另外,根据MMR迈茂睿预测,预计从今年到2032年,全球黑胶唱片总销量将从674万张到将近1344万张,以9%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圈内有个很直观的对比,卖掉一张黑胶的收入,几乎等同于一首歌在流媒体上被点击播放两三万次。这个悬殊的 “性价比”,对唱片公司和音乐人工作室来说是诱人的。

不久前,音乐财经编辑部发布了黑胶消费统计。从参与投票的663人来看,大部分人一年会花1500-8000左右去购买黑胶,占比46%;而接近20%的人年花费超过2万,更有超10%的人年花费在5万以上。

回看过去和现在的数据,黑胶市场连续走高,未来的增量也十分乐观。在数据背后,真实的黑胶用户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对黑胶的态度如何?

买黑胶的人到底会听吗?带着疑问,编辑部在小红书向网友们征集了意见并发布了投票。

评论区分为3大阵营,一方对买来不听表示不理解, “不听拿来当锅垫吗” 、“对我来说黑胶不听就失去了买它的意义,挂在墙上不如随便买一张样子像的”。

另一方表示,就是买来收藏的,“不听,因为买不起唱片机”、 “花钱支持喜欢的音乐”。

还有一方听和收藏都没落下,更有甚者夸张的表示:“会听也会收藏,所以会买两张”。而这一入双张的情况在评论区并不是个例。

从这次参与投票的1014人来看,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不在乎听不听黑胶,而更看重黑胶的收藏价值。

这些更注重收藏的人,部分人还没有买黑胶机的打算;一些不习惯用黑胶听音乐;还有一些人反馈因为唱片版本太珍贵,害怕磨损,舍不得用黑胶机听。

编辑部顺着评论区的线索,找到了一些愿意受访的的黑胶收藏家,他们有的刚入坑,是走在 “收藏不归路” 的初级收藏者;有的已有多年收藏经验,手握许多签名绝版的首版黑胶,已是资深收藏家。

在这些不同人物画像背后,他们有着与黑胶唱片或深或浅的缘分。这些不同年龄买家的偏好,也反映了黑胶在中国发展的特点。在全球黑胶消费依旧强劲的背景下,在我们国内,这些消费者代表的体验如何?

香港流行音乐是燃老师音乐人生的“根”和“叶”,从它开始“吸收最初的音乐养分”,也通过它 “接受生活里阳光的恩泽”。

70、80年代的经典港乐,陪伴了燃老师一路走来的人生路。从最初的音乐求学到现在成为一名吉他教育传播者,音乐早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滋养了他也通过他滋养了更多人。

而黑胶唱片对他而言,承载的是他对歌者的情感、为歌者贡献的 “一点点个人力量”。

燃老师1989年生,从2018年开始收藏,家里现在有100多张胶了,大多是香港乐坛那些时代歌者的签名典藏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燃老师熟悉每位歌者的故事,张国荣、陈百强、梅艳芳、许冠杰……当他拿着拥有他们字迹的胶,拿着他们制作的心血和献给世界的歌,自己也从里面得到一些真实触碰到的慰藉和力量。这些胶很贵,动辄上万,但对燃老师而言,是无法被标价的,他的所有藏胶均不出售。

业界有句话说的是,黑胶听一次就少一次。谈到对这些典藏胶的爱惜,燃老师是直接把它们裱起来了,“一般太好的胶我不舍得听,怕听多了把它听坏了”。

燃老师之前经常去香港淘黑胶,不过他也很苦恼:“看到大陆人就经常提价”。他喜欢在咸鱼上淘,能找到一些老藏家渠道,“不要觉得咸鱼不好,港台的唱片,那上面可能买的比香港的还便宜”。

除了港乐,欧美金曲和日本city pop他也收藏。日版碟,他经常从雅虎拍卖官网去买。谈到日本音乐产业,他感叹道,“他们产业太发达了,日本引进的黑胶量很多很多,也引进了很多欧美歌手的,去日本几十块收的,可能能在大陆卖几百元。”

燃老师常感庆幸,生在港乐黄金时代,有那么多好的音乐能听到,和那么多有才华的词曲作者生活在一个时代。他说起自己喜欢的音乐人如数家珍,如作曲家顾嘉辉、黄霑、卢冠廷等,词作家黄霑、郑国江、林振强、梁美薇等很多很多,他说,他们值得被人们记住,也希望自己的收藏和传播,能给好音乐一点点正面反馈。

聊起自己的黑胶藏品,燃老师直言,“我最早的胶是70年代的,现在还好得很,再放个100年没问题。”

当编辑部继续追问道,有想过这些黑胶未来很多年后会在哪里,是传承下去吗?燃老师给的回复平和、松弛、诚恳:“未来它们会怎样,也没去考虑那么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能说我拥有的时候,好好保存它,好好爱惜它就好了,这些签名的东西,在我心里,对于香港音乐来说,也是一种历史价值吧。”

爱乐坊是位于南京的一家老唱片店,之前一直由翟叔细心地经营着。走进爱乐坊,屋内老唱片散发出的独特气味,让蔡蔡充满安全感,爱乐坊像家。

老板翟叔爱摄影,懂音乐。翟叔身上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让南京许多大学生奔向这里与他拍照打卡,交流音乐。这家偏僻的唱片店也因此逐渐成为南京标志性的网红打卡地,每个到这儿的年轻人都像翟叔的孩子。

蔡蔡是一名流行音乐演唱专业的在读学生,对灵魂乐情有独钟。

Back to Back!蔡蔡刚进店里便发现了它,这里竟然会有Amy Winehouse的黑胶!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里,蔡蔡就演唱了这张专辑中的歌曲。那股缘分带来的“冲动”,让蔡蔡决定一定要买下它。和翟叔畅谈一番后,或许是翟叔看到了她身上那股纯真热爱的劲儿,便说道:这张封面有点磨损,就低价给你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缘分妙不可言,蔡蔡与翟叔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在那段日子里,翟叔经常会留下她,请她吃饭,聊的是音乐,但又不止音乐。在学业不忙时,她会穿越半个南京来到这儿,如果有感兴趣的胶,翟叔便会用店里的设备给她试听。对蔡蔡来说,那台唱机似乎有一种魔力,它让任何音乐都变得动听。如果遇见特别喜欢的胶,蔡蔡就会把它买下来。

尽管还在读书的蔡蔡没有听黑胶的设备和条件,但她已经购买了50多张CD,6张老黑胶唱片。她说:现在我只有条件听一些 CD,黑胶的话,等以后有条件了一定买好的设备来听!

当被问到为什么在消费力有限且还没有设备的情况下,会选择持续购买黑胶唱片时?她坦言道:现在社会节奏太快了,容易让人焦虑和浮躁,我觉得黑胶唱片是我对当下快节奏社会的一种反抗。因为我喜欢老一点的灵魂乐,黑胶代表着我个人音乐品味,只有特别喜欢的专辑我才会买。

聊到这儿,蔡蔡幸福地说道:“尽管我没有听黑胶的条件,但周围有许多热爱黑胶的朋友,我们会经常会拿着黑胶去有条件的朋友家里听。在节日时,我们会互相的赠送对方喜欢的黑胶,黑胶承载着我与朋友之间的友谊。”

如今,蔡蔡购买的黑胶数量虽不多,但每张黑胶里都蕴藏着她对音乐的热爱和生活态度。

小X今年22岁,英语专业准留学生,从2个月前才开始买入黑胶,但现在已经收藏30多张了,“有点收不住手”。

小X与黑胶的缘分始于杭州一家黑胶线下店,从那以后,他就走在不停买买买的路上了。他时常觉得自己真的买太多了,不行,得收手。不过有一刻是他没法抗拒的,“拿到手的那一刻,触摸到自己喜欢的音乐的实体,开始播放,会很激动,很兴奋!”

不仅是收藏,当能够听到黑胶播放音乐的声音,小X会觉得很有仪式感,这种仪式感会加深音乐本身的魅力,锦上添花。

流媒体如此发达,实体CD又更便捷,但小X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黑胶唱片不可替代,就像一种精神寄托”。他没有收藏CD,在他看来,黑胶更具收藏价值,也更厚重。

提到渠道,小X坦言大部分会在咸鱼上买,也是想着比线下店便宜些,而且种类和品类也很丰富,完全能满足自己的购买需求。

未来,小X还有很多想入手的黑胶唱片。他透露,自己早就看好了一张《血界战线》的动漫原声带,不过碍于这张很珍贵,溢价也高,还在观望中,最终可能还是会剁手。

与流媒体平台相比,听黑胶唱片是一件麻烦事,似乎没有人会天天把黑胶唱片拿出来放。但与其他采访者不同的是,听黑胶对海南小哥来说,像是吃家常便饭一样平常。

每天早晨睁开眼睛,挑一张唱片放在唱片机上播放,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制作咖啡,刷牙,洗漱,吃早点...…这一套流程已经成为他的每日习惯。

海南小哥在访谈中很随意地说道:“主要是环境吧!我从小就被家里影响每天听。我父亲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玩一些VCD,还有一些老式黑胶机也会玩一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大概五年前,海南小哥开始单独购买唱片,R&B与说唱是他最喜欢的音乐风格。作为把黑胶当成每日聆听习惯的他,当问到关于黑胶的收藏价值时,他说道:“大多数情况下我是买来听,但偶尔也会买一些用来收藏,比如陶喆《飞机场的10:30》的蓝胶,当时花了1300多,是买的黑胶里最贵的一张。”

由于家里人都有听黑胶的习惯,他笑道,家里有时候出去玩啊,去外地旅游,会有去当地的唱片店逛一下的习惯。比如前段时间去香港,家里人就给他买了一张王嘉尔的唱片。

除了线下购买,海南小哥还经常会在“五大唱片”官网(www.5music.com.tw)购买唱片。五大唱片(Five Music)是中国台湾的一家唱片连锁店,在这样较为权威官方的网站上购买,有效的避免了盗版、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出现。

对于海南小哥来说,听黑胶唱片是自己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在文学界,作家村上春树出了名地爱收藏黑胶唱片。过去60年以来,他逛了世界各地的唱片店,买回来的旧唱片有过万张,他还将其中一些珍爱的唱片写成了《村上私藏:怀旧美好的古典乐唱片》一书。

村上曾说,听黑胶唱片是:“那种只要悉心对待,就会有所回应的东西”。

是的,悉心对待的事物,才能深刻地感受到回应。

对于黑胶,一步步拿起、清理、放下、拨片转动,再回应给我们打动内心的歌声,黑胶厚重的托起了我们对音乐的热爱。

就像燃老师所言,“我的黑胶再放个100年也没问题”。黑胶,也是一种对抗生命流逝、对抗时间、抵达更长久岁月的一种方式。

人们可能购买目的不同,或聆听、或收藏。

但无论是哪一种,无论种族、年龄、阶层,在热爱音乐面前,人与人之间的灵魂是平等的。

新消费时代,黑胶潮层层递进不衰,当我们为黑胶买单时,实际上是在“买入”自己心悦得精神财富。

撰文:苹果 姜智商 / 编辑:董露茜

排版:河清 / 审核:LUCY

阅读往期热文

黑胶唱片 |黑胶唱片之外,CD销量增长应该还会流行很久

黑胶唱片 |关于黑胶复兴、生活方式和实业创业|十年回访

【音乐财经】 入驻第三方平台腾讯新闻丨网易财经|36Kr|新浪财经 百度百家 | 搜狐 知乎 | 虎嗅网 | 文旅中国|界面《音乐周报》-《音乐财经》专版 微博(4.7万订阅) | 抖音(18万订阅)|小红书(2000订阅)官网网站:www.livemusichina.com客服/

来源:音乐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