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舰载战斗机发展史(8):F7F虎猫:美海军首款双引擎舰载战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7 17:29 1

摘要:1941年4月28日,美国海军埃塞克斯级航母首舰“埃塞克斯”号开始建造,之后不久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珍珠港事件导致了美国海军建军战略思想的彻底转变,航空母舰迅速取代战列舰成为主力舰。1942年,随着“黄蜂号”(CV-7)

1941年4月28日,美国海军埃塞克斯级航母首舰“埃塞克斯”号开始建造,之后不久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珍珠港事件导致了美国海军建军战略思想的彻底转变,航空母舰迅速取代战列舰成为主力舰。1942年,随着“黄蜂号”(CV-7)、“列克星敦”号(CV-2)、“约克城”号(CV-5)和“大黄蜂”号(CV-8)航母相继战沉,在一段时间内,美军在太平洋战区剩下的航空母舰屈指可数。在此危急情况下,美国国会和政府作出了加速建造航空母舰的决定,尤其是集中力量优先按照埃塞克斯级的标准设计方案进行批量生产。

“黄蜂号”(CV-7)

“约克城”号(CV-5)

“列克星敦”号(CV-2)

二战太平洋战争后期,在埃塞克斯级仍在建造,美国海军根据英国航母的作战经验和太平洋战争期间自身航母受损的情况,针对航母甲板防护的议题展开研究,很快便发现航母如果欲同时保有甲板防御能力与足够的舰载机战力,则舰体规模必需进一步放大。如果以埃塞克斯级的舰体规模来装设防御甲板,则必需将载机数降到45架(相当于埃塞克斯级战斗力的一半),但这种结果根本无法接受。因此,美国海军便着手设计另一种更大型的航母,其标准排水量高达45000吨,满载排水量达60000吨,远超过当时最大型的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美国海军将其定义为新一类的“大型航空母舰(Large Carrier,CVB,编号仍在航母CV的序列里)”,飞行甲板全面以厚达3英寸的装甲保护,全舰最多可携带130-145架当时的各型活塞式战斗机,这就是后来的中途岛级航空母舰。

建造中的埃塞克斯号

CV-9埃塞克斯号航母

这种大型航空母舰无疑需要更为强大的舰载战斗机。1940 年 12 月底,经过和格鲁曼公司的长时间磋商,海军决定让格鲁曼就新型舰载战斗机提交一份非正式的设计方案。格鲁曼方面将这个新设计定名为51号方案,设计团队由格鲁曼的老将迪克.胡顿领衔,鲍伯.霍尔(他不仅是试飞员,也有很深厚的航空工程背景)也是其中之一。稍后另一名飞行员兼设计师哥登.以色列也加入了进来。格鲁曼的设计师们认定,单翼双发并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的设计,将是回应海军方面要求的高速、远程、重武装舰载战斗机的最好的答案。

波音247

DC-2

早在20世纪30年代,席卷世界的经济萧条无法阻止科技的进步,光滑铝蒙皮、悬臂下单翼和可收放起落架出现催生了波音247和道格拉斯DC系列等民航机的经典,与此同时,列强纷纷研制出了新型双发或多发轰炸机,普遍拥有400km/h的速度和7000米以上的升限,不仅超过了普遍装备的双翼战斗机,甚至一些单翼战斗机都无法拦截它们。美国海军航空局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点——海军装备的格鲁曼F2F双翼战斗机爬升到20000英尺(6100米)高度需要12分钟,一旦敌人的远程轰炸机空袭夏威夷这样的港口,这个时间足够他们投下炸弹扬长而去。1937年2月,海军航空局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即使新发动机的功率超过普惠R-1830,也无法改善XF4F的速度,因此,必须研发一型双发单座战斗机。

XF4F-2

格鲁曼早已无法忍受海军的飞机无法抗衡新锐的Bf109(甚至还不如陆航的P-35和P-36)的现实,提交了将R-2600发动机安装在XF4F-2“野猫”原型机的方案,但被海军拒绝。钱斯-沃特的V-143和贝尔基于P-39的XFL-1进入了单发截击机的竞标,前者后来发展为著名的F4U“海盗”。 与此同时,编号SD112-14的计划书向13个制造商招标一型双发动机的战斗机。格鲁曼提交的方案公司内部编号为G-34,以尽可能小的机体安装两台星型活塞发动机,期望全长8.73米,翼展11.82米,高度3.44米,预计空重7000磅(3178公斤)的机体达到540km/h极速,同时为在航空母舰上使用,低速性能指标设置在110km/h的失速速度。海军接受了这个设计,与格鲁曼签署了一份261000美元的合同,包括制造1架原型机和测试的全部开销,并依照规则赋予编号XF5F-1。

钱斯-沃特的V-143

XFL-1

G-34早期模型

G-34原型机

XF5F是一种低翼单翼飞机,机身较短,从机翼前缘尾部开始,带有一个双尾翼,与水平安定面呈明显的二面体,主起落架和尾轮是完全可伸缩的,可以说非常的吸引人。这架飞机于1940年4月1日首次飞行。发动机冷却问题出现在最初的飞行,导致修改机油冷却管。对原型机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包括降低驾驶舱舱盖的高度,将武器装置改为四门勃朗宁M2 12.7毫米机枪来代替20毫米麦德森航炮,重新设计发动机短舱,在螺旋桨上增加旋转器,并将机身向前延伸至机翼。这些改动于1941年7月15日完成。

XF5F风洞测试

XF5F

XF5F试飞

XF5F 采用两台莱特 XR-1820-40/42 型 1,200 马力发动机,驱动寇蒂斯恒速螺旋桨。这样的动力配置在当时确实非比寻常。飞机的武备采用 2 挺 12.7 毫米机枪加 2 挺 7.62 毫米机枪。机枪全部集中在机身前部,这样既可以集中火力,也方便了武器维护。如果说枪炮火力有些平淡无奇的话,那么XF5F-1 的另一种武备可称之为独门密器了。格鲁曼的设计方案中,将在飞机外翼段设置挂点,两侧翼下共装载 40 枚 1.8 千克重的反飞机炸弹。

R-1820

XF5F折叠机翼

XF5F折叠机翼

美国陆军航空队方面也注意到了格鲁曼为海军提供的新颖设计。在评估了该方案的潜力后,陆军航空队于 1939 年 11 月 25 日和格鲁曼公司签订了研制一架原型机的合同,飞机编号为 XP-50。在 XF5F 的基础上,XP-50 的机翼被改为中单翼,前机身加长,以容纳前起落架——这让 XP-50 成为当时还很少见的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的飞机。XP-50 的武备集中在机鼻处,包括 2 门 20 毫米机炮,各备弹 60 发,2 挺 12.7 毫米机枪,各备弹 500 发。此外,外翼段下可挂载 45 千克炸弹。飞机还计划装备自封闭油箱和座舱防护装甲。从有限的几次试飞情况看,XP-50 的表现不凡。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 680 千米/小时!升限达 12,340 米,初始爬升率为 1,394 米/分,航程估计可达 780 千米。

XP-50

XP-50

XP-50 原型机于 1941 年 2 月 18 日首飞。它似乎已成为陆军新型截击机强有力的竞争者。但就在同年 5 月 14 日,飞机在长岛上空试飞时,涡轮增压器突然爆炸,试飞员鲍伯.霍尔不得不弃机跳伞。霍尔最终安然获救,但 XP-50 的生命就此终结了。原本可能属于它的位置被日后大名鼎鼎的 P-38“闪电”所占据。而在海军方面,XF5F 似乎也得不到上天的眷顾。1944 年 12 月 12 日原型机在试飞中坠毁。海军最终选择了F4U与F6F作为新的舰载战斗机。

XP-50

XP-50

修改后的XF5F

修改后的XF-5F

1940 年 12 月底,经过和格鲁曼公司的长时间磋商,海军决定让格鲁曼就新型舰载战斗机提交一份非正式的设计方案。格鲁曼方面将这个新设计定名为 51 号方案。格鲁曼向海军强调,51 号设计综合了 XP-50 和 XF5F 的优点,而且还将装备动力更为强劲的莱特 R-2600“旋风”14 型发动机(功率 1,750 马力)。海军果然被打动了,设计中的飞机随即获得了 XF7F 的编号。有趣的是,陆军方面显然也得知了这个新的设计的存在。在 XP-50 坠毁仅 5 天后,陆军航空队就要求格鲁曼制造两架 XP-65 原型机,并明确 XP-65 将和海军的 XF7F-1 共同并行研制。但海军却坚决不同意。因为如此一来,海军对格鲁曼提出的要求还必须得到陆军的认可。两大军种意见不合,最终 XP-65 计划还是于 1942 年 1 月 16 日寿终正寝了,陆军航空队最终选择了P-38战斗机,海军的XF7F继续。

R-2600

R-2800

P-38

XF7F 的结构属于常规设计:铝合金单梁结构悬臂式平直机翼,外翼段可自动折叠。机身纤细修长,为半硬壳结构。起落架、襟翼、机翼折叠机构、着陆钩、装弹器和各控制舵面均为液压操纵。方向舵、升降舵和副翼采用布质蒙皮,并都装有调整片。飞机配备有防护装甲和自封闭油箱。其武备包括翼根处的 4 挺 12.7 毫米机枪和前机身处的 2 挺同口径机枪,每挺机枪备弹 400 发。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机翼上换装 2 门 20 毫米机炮,每门炮备弹 166 发。格鲁曼方面预计,飞机的最大平飞速度可达 703 千米小时,升限为 10,670 米,航程 1,600 千米。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美国海军的第一种双发舰载战斗机将是一个空前强悍的家伙。

首架 XF7F-1 原型机,注意安装了大型桨毂罩

XF7F 的模型分别在纽约大学以及 NACA 的风洞中进行了风洞试验。根据在风洞中取得的数据,格鲁曼将最初设计的中单翼改为上单翼,发动机舱也相应地改为安装在机翼下方。原型机试制过程中,对“更快、更强”有着不懈追求的海军相中了功率更大的普拉特.惠特尼公司 “双黄蜂”R-2800-22 发动机,这种双排 18 缸气冷发动机的功率达到了2,100 马力。格鲁曼于是按照海军的要求,用普惠发动机取代莱特 R-2600。好在普惠发动机的直径较小,使它完全可以装到已完成设计的发动机舱内。同时螺旋桨也改用汉密尔顿-标准的产品。但好事多磨,普惠 R-2800-22 发动机无法按照 XF7F 的研制进度及时供货,因此原型机只能装上功率缩水的 R-2800-27 型 2,000 马力发动机。

XF7F 试飞

1941 年 6 月 30 日,海军和格鲁曼公司签订了生产两架原型机 XF7F-1 的合同。按照合同,格鲁曼将在其后 480 天内交付第一架原型机,之后的 30 天内交付第二架原型机。1943 年 10 月,首架 XF7F 原型机完成制造并开始进行地面静态测试。这已大大落后于原定的时间表,不过倒也情有可原。格鲁曼在研制 XF7F 的同时,也承担了设计试制 XF6F 的任务。直到 F6F 已投入批量生产,格鲁曼才有足够的精力来关注这个双发的大家伙。

XF7F折叠机翼

XF7F 原型机翼展 15.7 米(折叠后为 9.8 米),空重 6,928 千克,正常起飞重量 9,120 千克。11 月 2 日,在鲍伯.霍尔的驾驶下,原型机进行了首次地面高速滑跑试验。在滑跑过程中,霍尔突然惊讶地发现,飞机已经离地了。在减少发动机功率输出后,飞机落回了地面。于是不经意间,XF7F 就完成了其首次“试飞”——尽管离地持续时间只有 15 秒。次日,飞机正式进行了约 20 分钟的首飞。之后,试飞工作就在格鲁曼及海军的试飞员的联手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XF7F

XF7F 在试飞中就给飞行员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凭借两台发动机的强大功率,飞机在爬升、加速等方面的表现均极为出色。而在俯冲时更能达到 845 千米/小时的惊人速度!飞机可承受的极限过载也达到了 7.5G。当时在格鲁曼任试飞员刚满一年的科奇.梅尔后来回忆道:“起飞时,飞机的两台普惠发动机发出的巨大轰鸣能让你的灵魂都一起震颤,这种感觉即使后来飞喷气机时都不曾出现过。在海军飞行员提交的试飞报告中,对 XF7F 不乏赞誉之词。飞机在操纵品质、飞行性能、座舱的舒适度和视野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试飞员的称赞。尤其是起降视野,被试飞员们公认是海军战斗机中最好的。经过测试和论证,美国海军对格鲁曼研制的这种双发战斗机感到基本满意,于是XF7F很快投入了量产。

XF7F

1944 年初,当 XF7F 的试飞工作仍在进行时,格鲁曼就接到了海军采购数量达 500 架的正式订单,同时飞机也被正式命名为 F7F“虎猫”。 虽然“虎猫”在最初的陆地模拟甲板起降中表现不佳,被评价为“不适宜在航母上起降”,但海军认为,这种高速、重武装的战斗机在支援地面作战和充当夜间战斗机方面还是大有潜力的。于是不等试飞全部完成,就正式下达了订单,而主要使用岸基机场的海军陆战队就成了第一个接纳“虎猫”的单位。1944 年 4 月 29 日,F7F 的第一批生产型飞机 F7F-1 开始交付使用。陆战队 VMF-119 训练转换中队成为第一个接收 F7F 的陆战队飞行部队。

F7F-1

F7F-1

F7F-1早期生产型

不过,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航母甲板起降试验表明,飞机存在着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必须在生产型飞机上予以加强。“虎猫”战斗机的长度为13.8米,翼展为15.7米,空重约7.4吨,这样的体型和重量使它显得十分笨重,因为航母的飞行甲板面积有限。F7F“虎猫”战斗机的两台发动机必须同时工作。格鲁曼公司在设计F7F“虎猫”战斗机时,希望它的两台发动机能为其提供更安全的飞行保障,如果一台发动机失灵的话,另一台发动机也能保证飞机的运转。然而事实证明,如果只有一台发动机工作的话,“虎猫”战斗机很容易偏离航向。所以,“虎猫”战斗机的两台发动机必须同时工作,才能保证其正常飞行,而两台发动机比一台发动机更容易出现故障,恰恰和它的设计初衷相反。

F7F-1在香格里拉号航母上

1945年的香格里拉号航母

F7F“虎猫”战斗机的尾钩不合格,降落时存在安全风险。作为一款舰载战斗机,“虎猫”战斗机也安装了一款尾钩,但是它的设计不合格,如果飞机降落时偏离了着舰中心线,就会造成一侧受力过大,导致机身受到拉扯或挤压。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飞机降落失败。这也是导致F7F“虎猫”无法担任航母舰载战斗机的一个原因。在正式服役前,F7F战斗机在陆地上进行了模拟甲板起飞,结果被认为不适宜在航母上起降。对于按舰载战斗机标准设计的“虎猫”战斗机来说,这样的评价是致命性的,其后果就是它无法作为舰载战斗机使用,美军也减少了F7F战斗机的采购数量。因为起降问题方面,F7F-1没有解决,海军只好重新看了看这个项目,F7F-1的订单减到34架。除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外,美国海军也接收了一些F7F-1战斗机用于测试。F7F-1N是配备有AN/APS-6雷达的夜间战斗机。

F7F-1停在机场的照片,注意空框中的鳍

飞行员手册中的F7F-1N(与F7F-1基本没外观区别的)

F7F-2是在第三架生产型F7F-1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夜战型。为了给雷达操作员位置,去了一个油箱,为了装上雷达,机枪也去掉了,此外还有安装火箭发射架。F7F-2(N)和F7F-1性能差不多,海平面极速648千米/小时,20000英尺的时候是716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2375米,用机内燃油航程2880千米,爬升率1585米/分。F7F-2N总计订购66架。XF7F-2N是双座型夜间战斗机的原型机,只生产了一架。F7F-2N是基于XF7F-2N原型机建造的双座型夜间战斗机,增加了一名雷达操作员,共生产了65架。有一部分F7F-2N战斗机被改造成了靶机投放和控制飞机,称为F7F-2D,在驾驶员座舱后加装了一个控制员座舱,采用了F8F战斗机驾驶舱使用的玻璃座舱盖,还取消了机炮。

F7F-2

F7F-2系列

F7F-2N

F7F-2原型机由F7F-1生产型第三架改装

1945年4月8日,VF-52中队驾驶F7F-2N在安提坦号航母上等待起飞

F7F-2N挂载小蒂姆火箭弹

一开始由海军 VX-1 和 VX-2 两个试验中队驾驶。由于使用非常成功,海军很快就决定将所有剩余的 F7F-2N 都改装成靶机投放/控制机。改装安排在海军飞机工厂进行。主要的工作是在驾驶员座舱后安装一个加高的靶机控制员座舱,这个座舱直接使用 F8F 战斗机的座舱盖,同时取消了所有的枪炮。飞机机鼻处设置了 ADF 天线基座,并装有带整流罩的天线阵列。1948 年初,完成改装的飞机被交付给 VU-2、VU-4 等几个飞行中队。其中 VU-2 中队拥有 6 架 F7F-2D,而 VU-4、5、10 三个中队各装备了 2 架。F7F-2D 使用的靶机是环球飞机公司生产的 KD2G-2 型防空用靶机。这种靶机装一台麦克唐纳飞机公司生产的脉冲式喷气发动机。F7F-2D 可在两侧外翼段各挂载一架。

飞行中的F7F-2D,注意显眼的F8F驾驶舱和机鼻的天线

F7F-2D

F7F-2D

F7F-2D挂载两架KD2G靶机

KD2G靶机挂载示意图

KD2G靶机

1944 年 3 月 2 日,第二架 XF7F 原型机配备着设计中指定的普惠发动机完成了首飞。9 月,飞机转场至加利福尼亚的莫菲特场,在那里海军安排飞机在 NACA 所属艾姆斯实验室的全尺寸风洞内进行吹风试验。在这样的风洞内得到的实验数据,无疑要比用缩比模型在小尺寸风洞内得到的数据精准得多。XF7F 是第二种在这个风洞进行吹风试验的的飞机。试验一直持续到 1945 年 2 月,然后飞机返回海军飞机工厂进行改进。同年 4 月,飞机再次来到艾姆斯实验室,进行风洞和飞行试验,一直到 1946 年 10 月。风洞的最高风速达 370 千米/小时,测试则包括发动机运转和不运转两种状态。

测试风洞的第二架原型机

此外还专门测试了飞机在携带各种外挂物,如 MK.13 机载鱼雷、1,136 升和 568 升副油箱等时的受力状态。根据风洞测试得到的数据,设计人员增高了垂尾,加大了垂尾面积,从而减小了上反效应,提高了飞机的稳定性和操控性。随后进行的风洞测试表明对垂尾的改进成效明显。海军随即批准采用新垂尾。新垂尾从第 107 架 F7F——序列号为 80365 的 F7F-3 上开始采用。

改变的垂尾

由于F7F战斗机最初没有通过航母舰载机测试,于是格鲁曼公司推出了F7F-3战斗机,希望通过改进使“虎猫”战斗机能够登上航母。F7F-3垂尾变大,此外还用了新的R-2800-34W发动机。铝合金大梁强度更大了,机翼和机身的挂点加强,最大挂载能力分别达到了454千克和908千克,可以挂载口径300毫米的小提姆火箭了。还有568升和1136升副油箱,外翼段还设置有127毫米火箭发射架。1945年3月10日,F7F-3生产型首飞,当月就交付了40架,格鲁曼总共交付了189架F7F-3,是各虎猫里最多的。F7F-3的空机重7437千克,战斗起飞重量9936千克;海平面极速676千米/小时,高度6553米(21500英尺…)极速为724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2314米,爬升率1841米/分,机内燃油航程3057千米。

F7F-3

F7F-3早期型垂尾还没改变

后期型F7F-3垂尾变大

F7F-3战斗机也有几个衍生型号,分别是F7F-3N、F7F-3E和F7F-3P。F7F-3N是在F7F-3基础上推出的双座夜间战斗机,主要是加装了SCR-720雷达和一个雷达操作员座舱,撤掉了4挺12.7毫米机枪,仅保留了4门机炮,共生产了60架。F7F-3E是从F7F-3改装而成的电子战飞机,F7F-3P是照相侦察机,安装了照相机等设备。

F7F-3N

F7F-3与F7F-3P

保存在海军陆战队的F7F-3P

挂着Mk 13空射鱼雷的F7F-3N

F7F-3N侧视照片,注意机鼻的形状

F7F-3N

挂着Mk 13空射鱼雷的F7F-3N

1946年,六架F7F-3N在经过万全准备后正式尝试在航母上起降,他们在“香格里拉”号航母上接受起降考核。前期的测试较为顺利,但由于后期出现的一次事故试飞员安然无恙,但飞机严重损坏,由于机翼出现故障,F7F-3系列战斗机依然没有通过航母起降验收试验。美国海航强制规定只有F7F-4N型(虎猫的最终改型,在3N的基础上加固起落架和机翼,使其彻底达到设计之初的要求)在航母起降。然而等到4N上舰测试时,时间已经是50年代了,面对喷气式战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老旧的活塞式战斗机已毫无优势可言....F7F-4N最终仅仅只生产了13架。

F7F-3N在香格里拉号航母上

准备弹射起飞的F7F-3N

F7F-3N Z52号着舰失败,坠毁在香格里拉号上

F7F-4N是“虎猫”战斗机的最后一个改进型号,也是唯一获准在航母上起降的“虎猫”战斗机。这款战斗机也是一款双座夜间战斗机,沿用了F7F-3N的机头组件,加固了机身、机翼和主起落架等,改进了尾钩,为适应航母起降做了高度修改。F7F-4N战斗机的最高时速达740公里,最大航程约1930公里,爬升速度也很快。尽管F7F-4N战斗机的性能得到完善,能够胜任航母舰载机的角色,但是推出的时间太晚了。1945年5月,美国海军订购了1250架F7F-4N战斗机。但由于二战结束,这些订单并没有生产,最终格鲁曼公司仅制造了13架F7F-4N战斗机。

F7F-4N

F7F-4N

F7F-4N

在“福吉谷”号航母上进行舰载试飞的 F7F-4N

福吉谷号航母

1943年10月27日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开工,修正了其前型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问题,有更大的舰体和更低的干舷,装备更强的火力的中途岛级航空母舰首舰“中途岛”号于1945年3月20日下水。而此时,陆军的喷气式战斗机XP-80早在1944年1月8日首飞。1945年1月26日,由美国麦克唐纳飞机公司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舰载战斗机原型机XFD-1完成了首次试飞。喷气时代到来了,这艘超级航母显然应该拥有更强大的舰载战斗机。而不是F7F-4N这种螺旋桨战斗机。

XP-80A

XFD-1

XFD-1

1945年1月17日, VMF ( N )-531接收了第一架F7F-2N。全体人员和16架飞机登上了阿图号护航航母去关岛。到达关岛后,531中队准备飞往冲绳,到冲绳的第二天,日本投降了。到底是没赶上二战的战场。1945年8月17日,531中队并入在冲绳的VMF ( N )-533中队,新组成的部队仍沿用533中队的番号,由凯勒少校任指挥官。原533中队的部分人员回本土,接收F7F-3N。留在冲绳的人员就巡逻和训练。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陆战队MAG-24航空大队来到中国北平,陆战队其他一些飞行中队来到天津和青岛,协助进驻中国华北地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监督遣返当地日军。

F7F-3N

初到中国的“虎猫”在执行任务中并不一帆风顺。1945 年 12 月 10 日,两架 F7F“虎猫”和一架 SB2C“地狱俯冲者”侦察轰炸机组成的侦察编队,在执行任务中由于恶劣气候的影响,在青岛以北方向和地面失去联络。三架飞机只能实施迫降。SB2C 迫降后起火,但飞行员成功逃生。而两架“虎猫”中的一架在威海卫附近海域坠海,只有一名飞行员的遗体被找到;另一架“虎猫”则成功迫降在八路军控制区内的蓬莱县郊区的海滩上。经过协商,中方准许美方救援部队在海滩登陆,并对飞机进行检查。迫降的“虎猫”并无大碍,只是起落架已陷入沙滩中。但美军不愿意在共产党控制区内长时间停留,因此在将飞机上一些关键设备拆卸下来后,这架基本完好的“虎猫”就被炸毁了。1947年初,533中队的人员和飞机结束了驻华任务,撤出去了,这个中国之旅,也就结束了。

这是1945年10月驻扎在北平南苑机场的VMF(N)-533中队的F7F-2N

美军检查迫降在山东半岛的 F7F-2N

1946年12月从上海准备回美的F7F-3N

由于研制进度缓慢,F7F“虎猫”战斗机的第一个生产型号F7F-1交付时,已是1944年4月。而且这一批“虎猫”战斗机主要用于测试和训练,因此并没有参加战斗。随后生产的几种型号的“虎猫”战斗机陆续交付给美军作战部队,但是只有少数飞机到达了战场,而且没有发挥太大作用,也没有取得战果。后来随着日军投降,美军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F7F“虎猫”战斗机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1950 年 12 月朝鲜战争期间拍摄的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 F7F-3N

海军陆战队 VFM(N)-542 中队于 1947 年换装 F7F。美国陆战队航空兵在日本和韩国部署了 3 个 F7F 中队。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后,542 中队立即被扩编。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 9 月 11 日抵达日本横须贺,并编入第 5 航空队,开始执行警戒巡逻和战备值班任务。9 月 19 日,542 中队奉命转场至刚被美军攻占不久的汉城金浦机场。这是美军部署在金浦机场的第一支飞行部队。从金浦起飞的“虎猫”主要执行昼夜巡逻任务。当年 11 月,当陆战 1 师和其他陆军部队在长津湖地区陷入志愿军重围时,542 中队的“虎猫”执行了大量的对地支援任务,帮助陆战 1 师主力最终撤出了地狱般的长津湖地区。

朝鲜战场准备执行夜间遮断任务的F7F-3N

1950 年 11 月 3 日晚上,美国海军陆战队 VFM (N)-542 中队的一架 F7F-3N 在元山上空击落了两架夜袭的波- 2 双翼机,这是该机唯一的空战胜利记录。此外,F7F-3N 还执行了大量的对地支援任务,为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作战提供了一定的支持。VMF(N)-513 的“虎猫”在朝鲜一直飞到 1952 年夏季。在“虎猫”朝鲜战争最后一次飞行中,一种全新的夜间近距支援目标识别系统被首次使用。该系统主要包括 2 盏或更多的 24 英寸探照灯。5 月份后,“虎猫”就被 F3D“空中骑士”喷气式全天候战斗机取而代之了。1953 年后,随着喷气式战斗机的发展和应用,F7F-3N 逐渐退役,格鲁曼的双发活塞机也彻底退出美军的舞台。至朝鲜战争结束,在第5航空队内,陆战队夜间战斗机中队执行的夜间作战任务,占夜间战术任务总量的 50% 以上。

1945年3月下水的中途岛号航母

刚完工的中途岛号航母

各种型号的F7F“虎猫”战斗机加在一起只生产了364架,它们中的一部分甚至并没有投入战斗,所以在短暂的服役期间,F7F“虎猫”战斗机的作用十分有限,也没有取得太多战果,击落记录只有2次。通过对“虎猫”战斗机研发背景的分析,可以发现这款战斗机本来是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的。美国海军当时准备建造更大吨位的“中途岛”级航母,设计排水量高达4.5万吨,所以希望为这种航母配备更先进的舰载战斗机。搭载了双发动机的F7F“虎猫”战斗机被寄予了很大希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虎猫”战斗机的发展呈虎头蛇尾之势,最终还是没能登上“中途岛”级航母的飞行甲板。

F7F“虎猫”

如果从研制的初衷来看,F7F“虎猫”大概算不上是一个成功的型号。其真正成熟的舰载型号 F7F-4N 少得可怜的产量,在美国海军庞大的舰载机群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其他“虎猫”也由于服役时间的关系而默默无闻。对于美国海军来说,“虎猫”的真正意义,主要在于为大型双发前三点式起落架飞机上舰进行了探索,从而为战后大型喷气式舰载机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F7F“虎猫”

作为格鲁曼公司研制的首款双引擎舰载战斗机,F7F“虎猫”战斗机本来很有机会成为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然而由于它的技术难度太大,研制时间比较紧张,因此并没有获得较大反响。在研制F7F“虎猫”战斗机期间,格鲁曼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了F6F“地狱猫”战斗机的生产上,在两年时间里就生产了上万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F7F“虎猫”战斗机的研发。尽管后期推出的F7F-4N战斗机性能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它刚诞生不久二战就结束了,所以并没有投入批量生产。之后随着喷气式战斗机时代来临,F7F“虎猫”和美军的其他螺旋桨战斗机一样,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F7F“虎猫”

1950年代中期以后,美军中已难觅“虎猫”的踪迹了。六十年代,一些“虎猫”被作为剩余物资出售给民间组织,机身下装上了一个 3,000 升水箱,改装成消防灭火飞机。还有一些则被改为航空摄像飞机。就在这样的和平任务中,失意的顶级活塞战机“虎猫”,平静地度完了自己的余生。

灭火飞机

灭火飞机

灭火飞机

灭火飞机

灭火飞机

F7F“虎猫”战斗机(F7F-3)参数:

机长:13.83米

机高:5.05米

翼展:15.7米

翼面积:42.3平方米

空重:7,38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1,666千克

发动机:两台普-惠R-2800-34W“双黄蜂”发动机

最大飞行速度:740千米每小时

升限:12300米

最大航程:1,931千米

武器:机头安装四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翼根安装四门M-220毫米口径加农炮;机翼下挂弹架可携带六枚火箭弹或907千克(2000磅)炸弹。

乘员:2人

建造数量:364架

F7F“虎猫”战斗机

F7F“虎猫”战斗机

F7F“虎猫”战斗机

来源:夜鸿羽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