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名:教书靠老师,育人全看父母!再忙也要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7 18:41 1

摘要:在孩子成长的漫漫长路上,教育始终是绕不开的核心话题。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绝非易事,其中老师与父母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人民日报明确指出: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这一观点,犹如一声振聋发聩的警钟,让无数家长重新审视自己在孩子教育

在孩子成长的漫漫长路上,教育始终是绕不开的核心话题。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绝非易事,其中老师与父母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人民日报明确指出: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这一观点,犹如一声振聋发聩的警钟,让无数家长重新审视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与担当。

“教育”二字,蕴含着“教”与“育”的双重含义。老师在学校里,承担着传授知识、答疑解惑的重要职责,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他们把知识的火种传递给莘莘学子,助力孩子打开知识的大门,掌握立足于社会的技能。从数学公式到历史典故,从诗词歌赋到科学原理,老师们凭借专业知识,为孩子构建起知识的大厦。但教育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品德的塑造、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培养,而这些“育人”的关键环节,往往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悉心引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陪伴者。孩子呱呱坠地,便在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像一面镜子,映射在孩子的世界里。一个热爱阅读的家庭,孩子更容易养成阅读的习惯;一对尊老爱幼的父母,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尊重与关爱他人。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早起叠被子、按时完成作业、整理学习用品,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小事,父母日复一日的坚持引导,才能让孩子将习惯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而孩子的品德修养,更是在家庭的点滴中逐渐形成,诚信、善良、责任感,这些优秀品质的种子,都需要父母在生活中耐心播撒、用心浇灌。

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塑造,影响深远。父亲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看待世界的视野。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积极进取的父亲,会成为孩子心中的榜样,激励孩子勇敢追求梦想,不惧困难与挑战。母亲的情绪,则是孩子内心世界的晴雨表。情绪稳定、温柔包容的母亲,能给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性格开朗、自信乐观。反之,如果家庭中争吵不断,父母情绪暴躁,孩子也容易变得敏感、自卑,甚至叛逆。

反观现实,不少家长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教育的责任就全权交给了老师,自己只需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于是,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家长往往措手不及。孩子学习成绩下滑,家长一味指责老师教学不力,却不曾想自己是否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给予过足够的陪伴与鼓励;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家长只听片面之词就去找老师理论,却忽视了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这种家庭教育的缺位,不仅容易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迷失方向,也会使学校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老师与父母,本应是教育路上的亲密合作伙伴,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老师在学校给予孩子知识的滋养,父母则在家中为孩子筑牢品德、习惯与性格的根基。只有家校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孩子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就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老师是指引方向的灯塔,父母则是稳定船身的基石,缺一不可。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每位家长最重要的事业。无论工作多忙、生活多累,都不能忽视孩子的教育。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倾听他们的心声,用爱与耐心陪伴孩子前行。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与支持;在孩子取得进步时,送上真诚的赞美与肯定。同时,家长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让我们每位家长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与老师携手共进,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共同为他们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让孩子成为有知识、有品德、有担当的栋梁之材。

来源:花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