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果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物理学家肖恩·卡罗尔戳穿,这理论是从旧笔记里“部分记住并拼接”的,卡罗尔直言“这跟‘狗吃掉我的作业’没两样”。
埃里克·韦恩斯坦在皮尔斯·摩根的节目上,直接炮轰整个学术界,说现代物理学体系全是谎言。
他还拿出自己的“几何统一理论”,声称能统一所有基本力。
结果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物理学家肖恩·卡罗尔戳穿,这理论是从旧笔记里“部分记住并拼接”的,卡罗尔直言“这跟‘狗吃掉我的作业’没两样”。
更有意思的是韦恩斯坦的回应,他没反驳理论漏洞,反而怼卡罗尔“你在智力上侮辱人,像理论物理学影响者里的玛丽·安托瓦内特”。
学术争论本该靠论文数据说话,结果变成人身攻击,这操作属实有点离谱。
而且韦恩斯坦还不是小角色,他搞出“知识分子暗网”的概念,Twitter上有100多万粉丝,常去乔·罗根的播客露脸,还在彼得·蒂尔的风投公司当董事总经理。
本来有商业背景的人说话该更理性,但这背景反而成了他的“光环”,让不少人觉得“成功人士说的肯定对”。
最近他更离谱了,说同行评议制度是政府和杰弗里·爱泼斯坦合作搞的,目的是阻止人类探索太空。
搞不清他怎么把科学制度和臭名昭著的罪犯扯到一起,这种阴谋论要是信的人多了,对真正做研究的科学家也太不公平。
韦恩斯坦的影响力还在扩散,跟他类似的人不少。
2024年有个博主,天天讲“量子意识理论”,说“量子纠缠能证明灵魂存在”,居然吸了500万粉丝。
后来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出来驳斥,说这完全是瞎掰,可还是有人不信。
现在反科学内容在网上传播得特别快,YouTube上这类视频的播放量涨得吓人,头部账号一个视频就能有几十万互动。
这些人很会抓观众心理,知道大家听不懂复杂理论,就把“挑战权威”的戏码拉满,让普通人觉得“我也能看懂,还能跟专家对着干”。
但实际上,他们把科学研究最核心的“实证”和“逻辑”全扔了,只留下吵架的热闹场面。
比阴谋论更让人担心的是,科学争议现在被改成“娱乐节目”了。
“现代智慧”播客的主持人克里斯·威廉姆森,直接说这是“物理学家的卡戴珊姐妹”,意思就是把科学家的争论包装成真人秀。
YouTube上有个“反怀疑论者”戴夫教授,靠剪科学家互怼的视频,攒了近400万订阅,比大多数正规科学频道人还多。
他的视频里,看不到弦理论的具体争议,也没有暗物质研究的实验过程,全是“谁骂了谁”“谁不服谁”的片段。
观众看个热闹还行,可看完能明白啥是物理学吗?大概率是把“科学”和“吵架”划上了等号。
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出现,19世纪的时候,“颅相学”这种伪科学也很火,那时候靠报纸传播,骗的人还不算多。
现在不一样,社交媒体一点就扩散,几天就能让一大波人信以为真。
娱乐化传播把假的包装成“专家观点”,普通人根本分不清。
现代物理学确实有难题,比如弦理论研究了几十年,还没找到实验证据;暗能量占了宇宙大半,可到底是啥还没搞明白;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也没统一。
但这些难题不是“物理学是谎言”的证据啊,科学本来就是一点点往前摸的。
以前牛顿的理论够厉害吧,后来不也被爱因斯坦补充了?
现在科学家也没闲着,大型强子对撞机2025年要启动第三阶段运行,暗物质探测器也在更新数据,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研究。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反科学的人只盯着难题骂,却看不到这些努力。
更糟的是,反科学情绪还影响到了政策。
特朗普政府之前要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预算,一砍就是一半,超过10亿美元没了。
癌症研究、疫苗研发、气候研究这些跟大家生活相关的项目,都受了影响。
连带“气候”两个字的项目都被撤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还裁了不少人。
NASA更是少了2000多名员工,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的观测计划都缩水了。
很显然,把科学和政治绑在一起,受伤的不只是科学家,普通人看病、防灾都会受影响。
要解决这个问题,光靠科学家不行,得大家一起努力。
2024年有个“科学传播2.0”计划,不少诺贝尔奖得主跑去Twitch直播,不讲复杂公式,就用生活里的例子讲弦理论,有一场直播居然有上百万⼈看。
科学家放下“高冷”,用老百姓能懂的话讲知识,这步走对了。
毕竟你讲得再专业,没人听得懂,不还是白搭?
欧盟也做了件实事,搞了个“科学素养提升法案”,要求社交媒体上的科学内容必须标来源,比如“这个观点来自XX期刊2025年的论文”“这个实验是XX机构做的”。
试点之后,反科学内容的传播量降了不少。
还有学校也在改,以前物理课光讲公式,现在会加一些“科学家怎么解决难题”的故事,让学生知道科学不是死的理论,是活生生的探索过程。
其实现在的物理学信任危机,不只是科学圈的事,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信息太多太杂,大家没时间分辨真假;有些人觉得“专家不可信”,宁愿信网红的话;还有经济利益掺和进来,有些人为了赚钱,故意编造伪科学内容。
要解决这些,得一点点来,科学家多跟公众沟通,媒体多传真实信息,普通人也多学点科学思维,至少知道“没有实验证据的话,不能随便信”。
毫无疑问,科学不是完美的,但它是人类探索真相最靠谱的办法。
要是因为一些噪音就放弃科学,那才是真的亏,毕竟我们现在用的手机、吃的疫苗、住的高楼,都是靠科学研究来的。
希望以后大家再看到“物理学是谎言”这种话,能多问一句“证据呢”,而不是跟着起哄。
来源:青溪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