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手术后,视力真的会“回退”吗?——揭开术后回退的真相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7 17:09 1

摘要:很多近视患者在考虑手术时,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手术后视力会不会又变差?”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临床上,确实有一部分患者在术后几年内出现了视力回退的现象。那么,这种“回退”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手术失败了吗?

很多近视患者在考虑手术时,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手术后视力会不会又变差?”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临床上,确实有一部分患者在术后几年内出现了视力回退的现象。那么,这种“回退”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手术失败了吗?

今天福州眼科医院给你答案

✅ 什么是“视力回退”?

视力回退,医学上称为屈光回退(refractive regression),指的是术后一段时间内,原本矫正良好的视力逐渐向术前度数“倒退”。例如,术后原本是1.0的视力,几年后可能下降到0.8或更低,甚至需要重新佩戴眼镜。

根据2025年《Nature》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SMILE全飞秒手术后早期回退的发生率约为4%,而LASIK则在20%左右。这意味着,虽然大多数人术后视力稳定,但确实有一部分人会出现回退。

回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1. 角膜自我修复机制

所有激光类手术(如LASIK、SMILE、PRK)都会通过切削角膜来改变其屈光力。但角膜并非“被动接受”,它会通过上皮增厚或基质重塑来“抵消”部分手术效果,导致屈光度回弹。

2. 术前度数越高,回退风险越大

高度近视患者(>600度)由于切削量大,角膜结构变化更明显,术后更容易出现回退。研究指出,术前球镜度数每增加1D,回退风险增加约12%。

3. 角膜厚度与结构因素

如果术前角膜偏薄,或术后剩余角膜床厚度(RBT)过低,角膜结构稳定性下降,也可能导致角膜前凸,进而引发回退。

4. 年龄与用眼习惯

年龄越小,术后用眼强度大(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可能会刺激眼轴继续增长,导致“假性回退”。

如何降低回退风险?

- 术前严格筛查:包括角膜地形图、厚度测量、眼轴长度等,确保手术方案个性化。

- 选择合适的术式:对于高度近视或角膜薄者,ICL晶体植入术可能是更稳定的选择。

- 术后定期复查:术后1年、3年、5年定期复查角膜地形图和屈光度,早发现早干预。

- 合理用眼,避免疲劳:术后1年内是关键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持良好作息。

✅ 总结:回退≠失败

视力回退并不等于手术失败,而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生物学过程。通过科学的术前评估和术后管理,大多数人都可以长期保持良好视力。关键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术方式,并遵循医嘱进行术后护理。

来源:眼科日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