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 爆火,苹果入驻商城,能治愈 “流量饥渴症” 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7 16:22 2

摘要:京东预售1分钟成交量就超过了去年全天,天猫旗舰店的Pro Max型号出现“瞬时空仓”,苹果官网也因访问量激增一度拥堵。

2025年的苹果发布会,iPhone 17系列一经发出,线上平台瞬间沸腾。

京东预售1分钟成交量就超过了去年全天,天猫旗舰店的Pro Max型号出现“瞬时空仓”,苹果官网也因访问量激增一度拥堵。

线下门店同样火热,扬州、南京、常熟等城市的店面人气爆棚。

这场热卖让外界感受到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反弹迹象。但在短视频平台高频曝光、抖音商城同步发售的背后,苹果是否真的走出了“流量焦虑”?

2025年新机发布前一周,苹果正式入驻抖音商城。这对一家长期保持“高端距离感”的品牌来说,是一次明显的策略转向。

事实上,过去很多年,苹果在中国选择线上渠道十分谨慎,2014年,天猫拿下国内首家Apple Store官方旗舰店的资格。

而这次加入抖音,显然是为了对冲中国市场的下滑压力。

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苹果在中国大陆的iPhone出货量为4290万台,同比下降17%,是前五大厂商中跌幅最大的一家。

面对这种情况,苹果需要寻找新的流量入口。

而抖音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熟的电商链路,2024年全平台3C品类销售额同比大涨,S级新品打爆率达到90%。

而且,抖音直播间全年举办超过5300万场带货直播,带动超过15万款商品突破百万销售额。

对苹果来说,这是一个能带来新增长的渠道。

抖音的确具备强大的转化能力,但并不是所有品牌都能从中受益。

iPhone 16 Pro Max在抖音官方自营店的累计销量不足5万台,而在京东同款产品销量已突破300万台。

相同产品,不同平台,差距非常明显。

问题出在哪了呢?

答案:平台属性。

抖音以内容导向、价格敏感型消费为主,2024年其商城和搜索的平均客单价已降至80多元,同比下降30%-40%。相比之下,苹果产品的平均售价远高于平台主流消费区间。

平台用户偏好正在发生变化,更多人涌向“百亿补贴”专区寻找“平替”,高端品牌的注意力被稀释。苹果的高价产品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不够“接地气”。

这并不是苹果一家企业的困境。Lululemon、COACH等品牌在抖音的销量始终难以突破。

COACH在快手首场直播观看人数为8.6万人,之后迅速下降至两万人以下。

高端品牌与短视频电商的融合,远没有想象中顺利。

从产品本身看,iPhone 17的变化确实更接近消费者需求。标准版首次配备120Hz高刷屏,Pro系列相机升级到4800万像素,还推出了全球最薄iPhone Air系列。

这些变化得到了不少果粉的好评,但从行业角度看,这些更多是“补课”,而非“引领”。

2025年上半年,苹果在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占比第一,但同比仅增长3%。同期,三星增长7%,华为增长24%,小米增长55%,谷歌增长105%。

这说明,苹果的技术更新节奏,在整个行业中已不再具备压倒性优势。

更现实的是,消费者换机周期正在延长。瑞银在2025年6月发布的调查显示,全球消费者的平均换机周期已延长至31.1个月。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中,51.34%的用户每3-4年才换一次手机,12.52%的用户使用时间超过5年。

即使iPhone 17“加量不加价”,也难以刺激这些沉默用户。

2025年第二季度,苹果来自iPhone的营收为445.82亿美元,同比增长13.44%。但其他产品线表现疲软:iPad收入同比下降8.11%,可穿戴设备收入下降8.64%。

这说明,苹果的增长依赖仍过于集中于iPhone。

真正能带来新周期的,或许是苹果目前尚未完全落地的三项产品:高级Siri、折叠屏手机和Vision Pro 2。

它们涉及生态协同、形态创新和场景延伸,具备构建新护城河的潜力。

但这些产品尚未普及,短期内依然难以支撑业绩。对于苹果而言,治愈“流量饥渴症”靠的不只是抖音或新机型,而是能否在生态、产品和技术之间建立起新的增长逻辑。

iPhone 17的火爆销售,为苹果在中国市场带来一丝喘息。但从渠道选择到产品策略,再到市场反馈,这更像是一场阶段性的调整,而非根本性的转变。

热销是一种战术上的胜利,而战略上的胜负,苹果还没到揭晓答案的时刻。

来源:时代简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