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量子”骗钱的产业,国家为何不管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16:19 1

摘要:相关部门的一些人员可能与一些骗子有利益关系,对骗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意包庇。

相关部门的一些人员可能玩忽职守、搞“民不告官不究”、在群众反映情况后拖拖拉拉。

相关部门的一些人员可能与一些骗子有利益关系,对骗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意包庇。

这问题的补充说明描述的现象看起来是传销,还提到“去过工商局,没用”,这显然要问问当地工商局的人到底在搞什么鬼。

这问题的补充说明提到“想找一些科学权威的资料,来说服老年人”,那显然没什么用,当一个人愿意相信一件事,这人可以被极其简单地说服、可以自我说服,“科学权威的资料”难以扭转这种相信。

骗子会不断出现,但是,在每一时刻,社会上存在的骗子总数是有限的、这些骗子要造成社会危害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如果国家愿意,那么响应群众举报、快速处置每个构成社会危害的骗子,不会比在城市里防控蚊蝇来得困难。

在这问题下,国盾量子的机构号义正词严地谴责蹭“量子”热度的骗子。但是,国盾量子搞的量子通信的性价比和相关炒作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受到质疑。

在这问题下,用户“甜甜”无许可地全文翻译 Sabine Hossenfelder 于 2025 年 1 月 5 日发布在 YouTube 的视频内容充当回答,完全不提原作者是谁,将视频结尾的广告也搬运了过来,还在回答里胡乱设置加粗字体。该用户的其他动态普遍如此。我建议知乎管理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社区规范对该用户进行处理。 @知乎小管家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 2023 年发布的一些问答称:

尽管消耗了更多的经典和量子资源,但量子安全直接通信 QSDC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中的安全性都 不会 比量子密钥分发 QKD 更高,反而存在 效率极其低下 的明显弊端 [1] 。

直接用量子态传输信息并不是一种新的方法。对于经典信息,直接用量子态传输 在安全性方面并没有更多的优势,反而会造成效率的低下 ;而对于量子信息的远距离传输, 距离现实应用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 [2] 。

从事 QSDC 研究的主要机构集中在少数国家/地区,未形成国际上的研究热点。这些论文主要发表于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等杂志,鲜有国际上的重要学术刊物……无论是从发表论文情况还是引用情况看,都表明 QSDC 在国际上是一个 相当边缘化 的研究方向 [3] 。

(对于我国学者提出的破解 RSA 量子算法,)由于该工作 无论是原理上还是技术上都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国际学术界对其可信度普遍持消极甚至否定态度 [4] 。

早些时候,上面四个参考链接还是可以访问的。后来,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左脑攻击右脑地隐藏了它们。可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来源:晚晚的星河日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