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饭姐”的反浪费烦恼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1 11:06 2

摘要:王荣亚说,把一天的菜卖完,差不多能赚两三百元。她不指望靠这个赚到大钱,她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观,“人死了就像一把灰,像肥料一样撒在地里,我不想做没用或者有毒的东西。”

王荣亚说,把一天的菜卖完,差不多能赚两三百元。她不指望靠这个赚到大钱,她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观,“人死了就像一把灰,像肥料一样撒在地里,我不想做没用或者有毒的东西。”

文丨新京报记者 李冰洁

编辑 丨胡杰

校对 丨张彦君

本文2889阅读5分钟

安徽省合肥市凤麟路与龙湖北路交叉口向东的空地,是“盒饭姐”王荣亚的舞台。

4月8日上午10点半,数十顶绿色的雨棚搭起来,塑料座椅四散摆开。王荣亚和丈夫陈立炳架起长桌,摆上盛满菜的餐盘。烤鸭、米粉肉、红烧肉、小干虾……荤菜为主,主食配米饭和馒头。她曾开玩笑说,想吃素的,到别人的摊位去。

清明节刚过,涌入的人流让她喊哑了嗓子。她手里拿一个小蜜蜂话筒,不停喊着“勤拿少取10块钱随便吃!吃饱为止,但是不要浪费粮食。”

四十六岁的王荣亚出生于安徽阜阳,早年间在阜阳的农村种地,后来开餐馆,2015年来到合肥谋生。

2023年,因为长期售卖二三十种菜、只要10元的盒饭,王荣亚、陈立炳夫妇一夜之间成为“网红”,人们称他们为“盒饭姐”、“盒饭哥”。

今年3月底,因为有人在摊位前浪费餐食,王荣亚看不过眼,和对方发生了争执,这段视频被人传到网上,让“盒饭姐”再次上了热搜。

在网上的评论区内,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地支持王荣亚,“支持盒饭姐!吃饭就该珍惜粮食!”“做人要有良心,10块钱给你吃这么多,你还浪费?”也有网友认为,“我花了钱,我爱怎么吃就怎么吃。”

面对争议,王荣亚表示,她不指望靠这个赚到大钱。她会坚持“良心价”做生意,但也希望大家珍惜粮食。

“只要把食物吃在肚子里,一分钱不给也没关系”

“他说‘我付了钱的,我可以倒’,我们10块钱啊!咱没有收你多少啊,对不对?叫你吃多少打多少,这种人你一辈子不要来吃我的饭!”

王荣亚情绪失控的样子被镜头记录下来,她的声音沙哑,眼眶微微湿润。这不是她常常对外示人的样子,常来的食客们记得她,招呼起人时总挂着笑脸,讲话带着一点阜阳口音。

今年3月底,因为有人在摊位前浪费餐食,王荣亚看不过眼,和对方发生了争执,这段视频被人传到网上。视频截图

王荣亚回忆,3月30日是个周日,客流量很大,她的父亲也来到现场帮忙。当天,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吃饭,临走时,她父亲发现这拨客人还剩了两碗满满的菜没有吃。老人心疼,语气有点激动地劝道:“打了这么多菜不吃,太浪费了!如果不喜欢吃,可以少打一点。”家长却反驳:“我付了钱,吃不完是我的自由。”

王荣亚听到两人争执的声音上前阻拦,“他们说,这么多人浪费,为什么只说我们一家,我们付钱了想扔就扔。”

“只要把食物吃在肚子里,一分钱不给我也没有关系,但哪怕浪费一口食物,我都会很难过。”王荣亚这样回答客人。

王荣亚说,她当时觉得心情很崩溃,“我坚持做了这么多年,没有赚到什么钱,还这样被人不理解,我为自己感到不值得。”

“人能装个一天两天,谁能装几十年一辈子”

这不是王荣亚头一次遇到浪费的问题,一些短视频博主也拍下了王荣亚摊位上那些未被吃完的食物,甚至有客人要拿回家喂给狗吃。大部分时候她都一言不发,忍耐下来,“好多人觉得我是出了钱的,吃不完就扔是理所应当的。”

她一方面心疼被浪费掉的食物,另一方面又为自己感到委屈,“好多人以为我是心疼钱。”她将电子钱包翻出给来访的记者看,“我自己都没什么存款,还欠着账呢……要说我装,人能装个一天两天,谁能装几十年一辈子。”

中午时分,“盒饭姐”的摊位前排起长队。受访者供图

王荣亚希望每天都能将饭菜卖光,偶尔到了快收摊的时候,菜剩得不多,她宁愿免费开放给迟来的顾客,或者送给周围的环卫阿姨和孤寡老人。王荣亚算过,大概每天能有二三十人免费在她的摊子上吃饭。

王荣亚强调节约能带来的现实好处,“如果大家每个人都节省一口,那更多的人可以吃到,我薄利多销,才能让生意转起来。”

在儿时的安徽农村里,王荣亚过过苦日子,“小时候我们只能吃粗粮,高粱玉米磨的面。有一年只有我们家收成好,全村的人都来借我家的粮食。”早年间她在农村种地,麦子人工收割,收一些粮食,手上就磨出一些血泡。粮食和血汗紧密相连。

2015年,王荣亚从老家来到合肥谋生,此后一直做盒饭生意。她的摊位一直摆在工地附近,一开始食客也几乎都是农民工,来往得多了,食客和老板成了熟人,王荣亚知道谁多少天没有生活费,也知道谁的家中急需用钱。

她看到那些想要节省五角钱的人们,工地里一对夫妻白水下面条,连青菜叶子都没有,到王荣亚的摊位上要些咸菜。

王荣亚对这些苦感同身受。

来到合肥十年,王荣亚也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变化,她将客人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农民工兄弟姐妹们”,她这样称呼他们,这几年,合肥的工地变少,她的摊位上来了货车师傅、快递员、下水道维修工,“都是工作普通的兄弟姐妹。”

“我不想做没用或者有毒的东西”

2015年之前,王荣亚在阜阳开了一家小饭馆,她自评不适合做生意,“总担心人家吃不饱,客人要半碗我都要给人家一碗。”

后来来到合肥,捡起了原来的小餐饮买卖,看到有人在工地摆摊卖盒饭,她也学着卖,但种类总比别人多,人家两荤一素8元,她也卖8元,嘴巴上讲,十几种菜只能挑三样,但实际上完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来物价涨了,同行们的价格都定在10元,不涨价生意难以为继,王荣亚也涨了价,但把菜的种类增加了上来。她有固定的供应商,拿货量大,能够把成本降下来,但即便这样,她说,有时肉菜价格高了,她也没法盈利。

“盒饭姐”王荣亚和丈夫陈立炳。受访者供图

2023年引发外界关注后,来她摊上吃饭的人更多了,她也比从前更忙了。上午11点左右出摊,在那之前,她要进行7个小时的烹饪,几乎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午后则是采买原料的时间,晚上睡觉之前,还要将能提前备好的菜洗好、切好、腌制好。

现在,她的摊位前每天都有两三百号人吃饭,王荣亚说,有不少外地人来,但更多的还是熟客。农民工来到王荣亚的摊位上总有优先级,王荣亚怕“他们上班时间赶不及”,总是先给他们打饭。

光顾了不少次王荣亚摊位的钱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听说“盒饭姐”的名号还是在2023年,当时她人在外地。2024年夏天,她回到合肥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吃“盒饭姐”的饭,她距离“盒饭姐”的摊位六公里,头一次尝了,发现味道挺丰富,之后便常到这里吃午饭。甚至清明节时,因为人流太大,去了都没有吃上。

“大多数人还是很爱惜粮食的,但一个馒头一口也没吃,一碗红烧肉被剩下,都太常见了。”

王荣亚说,把一天的菜卖完,差不多能赚两三百元。她不指望靠这个赚到大钱,她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观,“人死了就像一把灰,像肥料一样撒在地里,我不想做没用或者有毒的东西。”

她觉得自己与她的食客们共担同一份压力,“来到我这里的人都非常开心,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非常解压。”

王荣亚不清楚自己的10元盒饭还能坚持多久,她说考虑过涨价到12元,但是她觉得现在挣的钱也足够养活自己了,还不如将2元钱给顾客们省下来,这样他们交一天水电费的钱也有了。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来源:剥洋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