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走在荣县广袤的乡野间,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从文化浸润的平坦桥村、热火朝天施工的鼎新村,到稻虾共舞的回龙殿村,分别在文化传承、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以小见大地展现了荣县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果。
行走在荣县广袤的乡野间,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从文化浸润的平坦桥村、热火朝天施工的鼎新村,到稻虾共舞的回龙殿村,分别在文化传承、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以小见大地展现了荣县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果。
走进平坦桥村陈家湾,一面面主题鲜明的文化墙成为“精神地标”。这些文化墙既是装饰,也是教育阵地,不仅展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村民提供了精神滋养。同时,村内还安排了下棋等公共娱乐设施,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建设了道德超市、助农直播间等多功能室,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用心用情服务群众。“以前村里没啥活动场所,现在大伙儿茶余饭后能下棋、跳舞,连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都说村里变‘潮’了” 村民王大爷感慨万千。平坦桥村以文化为引领,不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让村民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轰隆隆”,与平坦桥村的静谧不同,还未走进鼎新村,就听见机械不断运转的声音。山坡上,工人正将陡坡地改造成梯田,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提升耕地质量,“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骨架,路畅、水通、电稳,才能让产业走得更远。”驻村干部指着规划图说。鼎新村在产业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稻菜轮作”之路。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目前以茄果类蔬菜为主建成了3000余亩标准化蔬菜基地。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村里在配套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目前,村里共有8个在建项目,涵盖仓储加工基地和科普研学基地等,并已建成一座现代化的育苗工厂、两座气调库、三个包装分拣场等设施。如今的鼎新村道路宽阔平坦,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村里的污水处理设施不断完善,河流水质日益清澈,村民的生活更加富裕、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而在回龙殿村,粮经复合型、稻虾同作等特色种养模式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今年,该村种植高粱1000多亩,并与公司签订订单农业协议,有效解决了销售难题。此外,蔬菜种植也达到了4000亩,上半年主要种植番茄、黄瓜、苦瓜等农作物,下半年则以西兰花为主,预计一年产值可达3000万左右。”回龙殿村党支部书记杨明才说。“高粱种出来了不愁卖不出去,而且还有保底收购价,这样我们就有信心放开手脚干。”村民李芳连忙附和说。回龙殿村通过发展多元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让乡村经济发展活力十足。
这些村落的发展变化仅仅是荣县建设和美乡村的一个个缩影,背后是荣县系统性的振兴布局。据悉,2024年荣县聚焦美丽乡村建设,落实资金2.2亿元,建成省级成效优秀村12个、和美乡村25个、市级“和美共富”村13个,铁厂镇黑观音村入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十佳建设成效显著村。持续实施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800万元,收入达百万以上村18个。
“按照四川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百片示范、千村带动、万村补短’行动要求,通过三年建设,荣县要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样板村1—2个,市级‘和美共富’村8个以上,目标明确,任务重大。”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促进中心主任但晓波坦言。
为此,荣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响应,明确将荣县东南粮经复合产业环线“三镇十村”作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开展建设,并成立以县农业指挥部副指挥长为牵头县领导的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工作专班;建立四级体系、落实四项机制、统筹三类资金等三项保障措施,聚全县之力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建设。(雷斯涵 李健学)
来源:自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