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出狠招!120天后撤销三大芯片巨头在华工厂的VEU授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7 14:52 1

摘要:可能直接影响到你明年换手机、买电脑的选择——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将在120天后正式撤销英特尔(大连)、三星(西安)与SK海力士(无锡)的“Validated End-User(VEU)”授权许可。这意味着什么?简单说,这三家外资芯片企业要想继续在中国顺利生产,

大家好,今天一早传来一个重磅消息,可能直接影响到你明年换手机、买电脑的选择——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将在120天后正式撤销英特尔(大连)、三星(西安)与SK海力士(无锡)的“Validated End-User(VEU)”授权许可。这意味着什么?简单说,这三家外资芯片企业要想继续在中国顺利生产,每一个流程、每一台设备,可能都得先向美国打报告申请!

此般情形,乍一听,是否令人顿感匪夷所思?仿佛有一层神秘的纱幕,将常理遮蔽,让人在惊愕中不禁发问。如此情景,着实引人深思。这不像是在发“准入牌照”,反倒更像是一道隐形的“紧箍咒”。VEU授权本身是一道通关文牒——没有它,企业连运转和维护现有设备都可能变成难题,更别说技术升级和扩大产能了。

其实早在2023年,美国还一度放宽限制,允许这些企业无需单独申请即可进口部分设备至中国工厂。可还不到两年时间,政策说变就变,商机转眼成了僵局。

咱们来看点实际数据——这三家可不是普通工厂。三星西安基地是全球NAND闪存生产重镇,产量占全球15%,你手机里的存储芯片很可能就来自这里。SK海力士无锡厂堪称行业巨擘,投入高达200亿美元精心打造。其产能惊人,全球约半数内存条皆出自该厂,在存储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英特尔大连厂虽已转手,但仍承担重要芯片制造任务。它们任何一家产能波动,都可能直接冲击全球供应链。

美国此种操作并非首次上演。其惯于施展此类行径,早有前科可循,这般屡见不鲜之举,已然成为其国际行事中的一种“常态”。2020年,针对中芯国际的设备禁运措施便已实施。这一举措犹如沉重枷锁,使得该企业在先进制程研发的道路上严重受阻,发展步伐被迫放缓。此次,对象换成外资企业。不仅不许其技术升级,就连维持现有生产线都需审批,这般限制,实则近乎下达“禁动令”,发展步履维艰。

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国正在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依据《芯片与科学法案》,美国已拨出527亿美元用以补贴本土芯片产业。不仅如此,其还直接入股英特尔,持有9.9%的股权,足见对该产业扶持之力度。可是硬要把厂搬回美国,真的划算吗?台积电缔造者张忠谋曾坦言,美国设厂成本较台湾企业高出五成有余。这一差距反映出产业布局背后的经济考量,也凸显不同地区发展制造业的成本差异。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报告表明,美国在建设晶圆厂方面,其总成本相较于中国要高出50%。这一数据凸显了两国在该领域建设成本上的显著差异。

最头疼的要数韩国。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中国砸下巨资建厂,原本指望稳定生产,现在却被突然卡住脖子。韩国政府急得跳脚,连忙向美方解释这些工厂对全球供应链有多关键。然而,美国为遏制中国发展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就连荷兰ASML向中国出售光刻机一事,它都横加阻拦。即便面对盟友,其出手打压亦是毫不留情、果决狠辣。

而对咱们普通用户来说,最直接的后果可能就是:存储产品要涨价了。回想2021年,仅因三星美国德州厂停电,全球内存价格就猛涨30%。这一次三大核心工厂同时被限制,手机、电脑里的存储芯片恐怕难免迎来新一波涨价潮。

有人可能会说:“那我们不用美国设备,换国产或者欧洲的不行吗?现实并非如此轻而易举。ASML所制造的光刻机,亦融入了美国技术,故而同样受到相关管制约束,这背后的局势远比表面复杂。国产设备这几年进步显著,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10%提升至2023年的28%,但在高端技术上仍有一段路要追赶。

不过,美国这招长远来看未必奏效。就像治水不能光靠堵。中国,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宛如一块巨大的磁石,散发着强大的吸引力。对于众多参与者而言,这是一片难以割舍的商业沃土,谁都不愿轻易从中抽身离去。三星与SK海力士正积极谋求豁免权,力图维持其市场优势。与此同时,中国亦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国产替代进程,力求降低对外依赖,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这场博弈,没有赢家,只有全球供应链的震荡与重构。在国际博弈的棋局里,美国走出的这步棋,究竟是高瞻远瞩的明智之举,还是暗藏隐患的险招?你如何看待美国这一决策的明智性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来源:追个剧吧

相关推荐